[size=2][align=center][table=90%,#e1eae9,#e1eae9,1][tr][td]
[/td][/tr][/table][table=90%,#bccccc,#bccccc,1][tr][td]
[/td][/tr][/table][table=90%,#ebf1ed,#ebf1ed,1][tr][td]
[align=center][table=70%,#ffffff,#e1eae9,5][tr][td]
[align=left][color=#2f4f4f][align=center]
[attachment=8415920]
我对文字的喜爱源于奶奶。
父母忙于生计,是奶奶把我一手带大。
奶奶对文字有着一种近乎宗教意味的膜拜,比如,奶奶认为即便是废旧书本也不能乱扔,不然就是对文字的大不敬乃至亵渎。铅印的文字也好,手写的文字也好,在奶奶眼里,只要是文字,就都是神圣而又至高无上的。奶奶的潜移默化,让我这生在农户长在旷野的乡村娃,不知不觉中,对文字敬畏起来。由于敬畏,因而更想走近。幼小的我,就想知道文字究竟有多么神奇。
上学第一天,穿着新衣服,扎着蝴蝶结,背着新书包,小小的心胸被一类别样的滋味填满,很有一种想唱歌想飞的感觉。发新书了,等老师把崭新的教材发到我手中时,我规规矩矩地坐好,怀着激动的心境当心肠把教材打开,一股淡淡的墨香飘来,我立刻就被那淡淡的味道俘获,今后感觉墨香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数量的增多,我开始阅读课外书籍。犹如一扇一扇的窗,在眼前渐次打开,我的世界被有限放大。
我初中阶段,就读的是国办肿恣,学校距离我家近三十华里,只能住宿。那时候,我每周的生活费只有一元钱,从家带咸菜下饭,几乎不买菜。不管多么艰苦,我每月也要从牙缝中挤出两角钱买杂志。和我一样的同学还有几个,我们买不同的杂志相互传阅,这样课余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习成绩虽然中等偏上,作文却常常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教室上念给同学听。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在念书的同时尝试着做笔记,最初是摘抄,后来也顺便写上自己的稚嫩感悟。摘抄记录本一天一天增加,那是我的另一种财富。记得有一次,同学借给我一本家里带来的《唐诗三百首》,虽然有很多地方读不太懂,我却爱不释手。同学说她也是借的,下星期就要还回去,于是我就用课余时间抄写,到周末时,竟然将全本书的内容都抄写下来。
上大学了,图书馆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地方。那里的藏书,浩如烟海。我眼中的图书馆,简直就是一座宝库。我就像古代故事中的那个贪得无厌的人,捡起一块宝石再捡起另一块,恨不能把整座图书馆背回家中。我知道即使每天不眠不休也不能读尽所有书籍,所以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筛选的结果是——阅读名著。后来变得更明智,即使是阅读名著,也还要分为精读和泛读,这样既可以尽可能多地汲取养料,又能深入思考,进而参悟名著精髓。同样一部著作最快的时候可以半个小时浏览一遍,最慢的时候要读一周。读的时间最长最慢的著作是《约翰。克里斯多夫》,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脚色,必须不断合上书闭目思考,念书笔记写了厚厚一本。
走上工作岗位后,对阅读依旧痴心不改。节假日里,闲暇时间,一杯茶,一本书可以是我的整个世界。斜倚案几,手捧喜欢的书籍,外面的纷扰喧杂与我无关,我只沉入在墨香的伊甸园,闻花香采野果,与闲云野鹤共舞,与溪泉同唱,与花草树木共呼吸。床头总放着几本书,在墨香中入眠,在墨香中清醉,就连梦也是淡淡的墨的颜色。
现在网络让视野更加开阔,阅读的局限更加广泛,网站、论坛、空间、博客……,网络有限,资源有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一头扎进网海,就像一尾鱼,无拘无束地畅游在大海,心平气和。不过比起纸质图书,网络阅读少了书页翻动的纸的脆响,少了淡淡的墨香,所以还是喜欢逛书店,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书带回家,喜欢在墨香中享用,在墨香中迷醉,在墨香中遗忘自己。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香淡淡,淡淡墨香,让墨香芬芳生命的每一天,是我无悔的追求;做墨池边的一株树,是我深深的不变的期盼!
[/align][/align][/color]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table=90%,#bccccc,#bccccc,1][tr][td]
[/td][/tr][/table][table=90%,#e1eae9,#e1eae9,1][tr][td]
[/td][/tr][/table][/align][/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