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化名)是重庆某高校大学生,去年通过信用卡分期购买了一台iphone4,首期账单只需缴纳667元,剩余11期账单,每月还款417元。杨帆坦言,虽然每月只需还400元钱,但由于他花钱没有节制,经常会借钱,无奈之下只好到工地上搬砖,搬一天能拿到100元,哪个月钱不够了,就去工地上搬上几天砖。(4月1日人民网)
大学生贷款消费并不是个案。武汉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最大供应商捷信公司做过粗略统计:从去年1月到今年2月,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额度超过1.6亿元。大学生贷款主要用于购买新上市“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大学生是捷信公司贷款服务的消费主体之一,贷款门槛很宽松,年息却高达40%以上。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诸多媒体轮番“削苹果”。然而,任凭媒体怎么“削”,“苹果”皮很厚,傲慢依然。“苹果”的傲慢与“果粉”的疯狂谁是因,谁是果?“苹果”的傲慢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亿万中国“果粉”娇宠出来的?我们别忙下结论,不妨先来看两则苹果的“故事”。
2012年1月13日,苹果公司最新研制的智能手机iPhone 4S在中国内地发售。“苹果”的故乡——美国彭博社网站的报道称:冒着零下9度的严寒,“果粉”们凌晨6点就开始在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等候,比苹果专卖店预定发售时间早了一个小时。至少有20名保安在场维持秩序。在上海,从凌晨4:15开始就有数百人在浦东区苹果专卖店门前排起了长队。有人甚至第一天下午就开始守候在专卖店了。
2011年4月,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苹果手机,17岁的安徽高中生王某在网上找到一家黑中介,远赴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郴州卖掉了自己的一只肾。术后,王某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检查结果为肾功能不全,经鉴定其伤情构成重伤、三级伤残。
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有这样两句歌词:“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其实,“苹果”的故事也不少,几天几夜都讲不完,苹果故事背后,更多的是担忧。高中生不惜卖肾只为一部苹果;国人在寒风中排队只为一部苹果;那么多的大学生不惜举债只为一部苹果……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背后,折射出一些人扭曲的消费观,膨胀的虚荣心,反映出整个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黯然滋长。
尽管“苹果”价格不菲,依旧受到国人热捧。在中国究竟有多少苹果用户?这是商业机密。不过,据苹果公司发布的201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达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98亿元,这意味着在2012年第二财季,苹果公司每天从中国市场吸金约5.5亿元。透过苹果公司财务报表不难看出:国人是多么酷爱“苹果”,多么的乐于给美国大佬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