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ffffff,#dddddd,5][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8750229]
[/align][align=center][align=center]“Aferim! ”原意为“干得漂亮!”,在影片里,贵族地主轻蔑敷衍地夸赞着为他抓回奴隶的长官,因为他等不及要惩戒这个叛奴,他拿起剪刀恶狠狠地切掉他的命根子,因为奴隶的生命在贵族主眼里一文不值,这就是19世纪罗马尼亚瓦拉几亚地区最普遍的常态。[/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电影《喝彩》用父子俩的一段旅程描写了还未文明开化,正处于封建末期的东欧混乱社会。正如电影预告片所提炼的,这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的罗马尼亚,关于父亲与儿子、奴隶与贵族、暴怒与阿谀奉承、公正/法律与惩罚、冒险与追寻以及关于古老传统(民歌、谚语)的故事。[/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父亲Costandin是个追踪逃跑奴隶的长官,他带着儿子Ionita一起执行任务,想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长官。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各个不同民族、宗教、国家的人。愤世嫉俗的父亲一一教导儿子,这个世界是险恶的,谁都不能相信,甚至是上帝也不能依赖。最终,他们抓到逃跑的奴隶Carfin,把他带回了主人家,而Carfin难逃惩戒的厄运,被主人活活阉割。[/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混乱的19世纪,看似可笑的普世价值观[/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一段段残酷、没有人性的虐待场面,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历史。1828 至1834期间,罗马尼亚受到俄国现代规章制度的统治,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保持着农奴制的传统,教堂有着至高无上统治地位。在电影里,贵族阶级对吉普赛人和犹太人充满歧视,认为犹太人是魔鬼的化身,吉普赛人是天生的痞子无赖,女人都是无知的蠢货。贵族地主的奴隶主要来自于辛提人和罗姆人(吉普赛人),而奴隶唯一祈求的就是吃饱饭,不被主人打死。贵族主们却可以把他们当作畜牲一样自由买卖,拳打脚踢更是稀疏平常。Costandin那样阶层的长官,对贵族主人也是唯唯诺诺,点头哈腰,每隔两句就要奉承地亲吻他们手背;对路上的底层奴隶,则谩骂诅咒和踹踢唾弃;对神父恭顺服从,为了积攒圣德,积极地帮助神父。在那样的年代,没有人的价值取向是正常的,就连神父,也是虚伪的道德痞子,他们鞭打教训僧院里的奴隶,和贵族阶级一样对吉普赛人恶言相向。电影中出现的一位神父,高谈阔论着自己博闻多识的“才学”,他一口气把所有的欧洲人都评论了一番:希腊人总是在思考,德国人吃得太多,意大利人总爱撒谎,法国人只喜欢时尚,土耳其人干尽了坏事,犹太人都是骗子,吉普赛人就该挨打。只有罗马尼亚人吃苦耐劳,真诚信奉上帝。快板说书般的台词把观众听得哈哈大笑。果然,将近200年前的民族文化标签,放在现在还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而电影中不同阶层之间的误解、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在当今世界找到影子,看来,我们的文明真的没走多远。[/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一部真实展现史实的电影[/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喝彩》是柏林电影节竞赛片里唯一一部全部用黑白画面呈现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还原史实的真实感。影片中几乎没有近景画面,场景的布置和人物的服装完全展现了封建末期的贫穷,混乱和肮脏,就连贵族主房外一墙之隔的庭院里,都满是衣衫褴褛的奴隶。乱糟糟的篱笆边,更是鸡鸭群飞,猪牛乱窜。影片中每一帧画面截图下来都能以假乱真成一幅历史照片。人物的台词也都是充满粗口的市井语言。电影的最后,导演着重注明,影片中涉及的所有史实都来自于可靠的历史资料。把《喝彩》看成一部在公路片包装下的历史资料片也不足为过。[/align][/align]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