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清水)
因为有天王巨星
刘德华的倾情加盟,《失孤》无疑是三月最受关注的华语片。因为有同是打拐题材的《亲爱的》“声名”在前,《失孤》不免承担起更多的猜想和期待。年过50的华仔蓄须、染白发、晒黑肤、弄糙手、穿拾荒人旅游鞋、佝偻着衣衫褴褛的身躯完全变身农民工,算得上从影以来最大的形象颠覆……再加上颤颤巍巍的音调、无助却坚定的眼神、忍住不哭的凄苦表情——每一个毛孔都在向观众诉说“我很努力”!华仔的努力和颠覆,我们看到了;可惜电影的颠覆感,却在108分钟的叙述完结之后,全然无处可寻。
散文诗一样的画风,串起似有若无的情节。作家出身的导演兼编剧彭三源试图在爱和感动的俗套基础上创作更高的“哲学佛学”立意,可惜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表达的矛盾,让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观众间或涌起的眼鼻酸胀,不是因为被故事或人物的感同身受自然推向失控,而可能更多是因为在某时某景:心!疼!刘!德!华!在电视剧领域游刃有余的彭导演或许曲解了“电影”之于“电视剧”的区别,所谓“电影感”并不仅仅是唯美的长镜头、情绪饱满的配乐、多景别的空镜、刻意减少的人物台词、多线交织的剪接堆在一起就能完成的,缺乏一个高明故事支撑的摆拍即便再完美,也只能是催人泪下的PPT。
《失孤》的故事核很简单,大约二十多分钟的纪录片就可以讲完。天王刘德华和小鲜肉井柏然出演两个孤独的人——寻找被拐儿子的父亲雷泽宽,和寻找亲身父母的被拐儿童曾帅。他们孤独的,充满宿命感的,逡巡着、撒摸着、蹒跚着,行进在当下中国。一路乱麻一样的足迹,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也会变成无动于衷的他人。
丢失儿子的雷泽宽,没有真实姓名的曾帅,他们似乎都失去了愤怒的权力,只有在寻找的过程中,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这便是复杂中国的一部分的象征。《失孤》的结构,如雷泽宽、曾帅的人生经历一样,告别了过去不完美的美满世俗生活、浑浑噩噩不知真相的少年生涯,当他们必须开始寻找之时,一段一段的路、一时一地的憧憬、越来越高的期待和沮丧,空荡荡失意后的归程、晃悠悠的铁索桥在竹影空音中噪杂着,胎记、伤痕、寻根,现实主义的失落,在现实的中国里,往往得不到政策、主义和制度的救济。这便是复杂中国的一部分的象征。从这个角度讲,《失孤》立意不错,事实上他们还是愤怒的、希望如同漂泊的绿意一样满,却不知道哪根草的根才是飘蓬的落脚点。他们成为永远的异乡人,每一块土地都没有他们良心安放的枕席,睡不安稳才正常,不知所措才符合他人以及自我观照的行为,禅师的阐释和开解,也仅仅是茫茫暗夜行于沧海的一叶孤舟上人的些许慰藉,罢了。
现实中的雷泽宽继续在路上,而曾帅也找回了自己的本来姓名与故乡,《失孤》过度对准了这对错位的“父子”,与陈可辛强情节、大反转的《亲爱的》有着相当不同的表达,一方面强化了雷与曾的执着,一方面又弱化了时代所犯下的错误。刘德华的父亲角色变成了“度人”的苦行僧,一直在路上寻找无果,仿佛就是为了一直能继续帮助到他人。对于“寻子寻母”这样一个执着于红尘的人生主题,用“你找,缘起;你不找,缘灭”这样的禅语淡淡作结,对需要情绪落脚点的观众来讲,是不是太无力,也太不负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