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这位的中国男子110米栏巨星的退役,标志着以“刘(翔)、姚(明)、李(娜)”为代表中国体育“巨星时代”的结束??尽管大众心理早有准备,这个迟早会来的消息还是点燃了整个互联网。
在这场舆论风潮中,一般大众能看到的,更多来自媒体,然而谁都知道,在社交媒体是主角的今天,来自社 会大众“嗡嗡响”的议论(BUZZ)才是真正的舆论主流。那么,对于刘翔这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争议性人物,神秘莫测的互联网真实的反映究竟如何呢?露出海面一角以下的巨大冰山,究竟是何真面目呢?
要全面审视覆盖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等多种社 会化媒体的海量信息,人力显然是不能及的,所以我们运用当前最先进的分析工具,对“刘翔退役”一事的种种,进行详尽的分析。
监测分析时间:2015.4.1??2015.4.8
监测分析工具:网娱智信“网域眼”社 会化媒体监测分析工具
监测分析关键词:刘翔退役
一、这种数据不叫“海量”,叫“天量”
通过监测,仅来自微博、微信两端有关“刘翔退役”关键词的信息就超过5亿条,其中来自各类用户??包括社 会公知、KOL和各种普通网民主动发布的消息,就超过1亿条。其中通过搜索引擎可直接看到的消息就超过8800条。全网如果加上网络视频、社区(论坛)在内的各类消息,还要更加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即使是当前最先进的网络监测工具,也很难将数据完全跑全??如果将每次点击过这些消息的次数算为这些消息的“总阅读数”,加上搜索引擎的搜索次数,那一定是个无法估算的,称得上“恐怖”的数字。我们的互联网和信息量已经膨胀到这个地步了吗?是的。
二、誉大于谤,飞人成就世人认可
社交媒体时代,“发言成本”无比廉价??抛开“眼球采集广告”的额外付出不谈,几乎是免费的。同时,与老毕言论、区伯嫖娼这类消息不同,刘翔这样一个体育明星的功过是非,自然而然是互联网上最开放、最无顾忌的谈资??如果刘翔能够看到最终监测的结果,应该是可以感到欣慰的。刘翔的退役,并没有招致之前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两次退赛时那么多的质疑和毁谤,尽管仍然有诸多批评的“谤”声,但在全部声量中只占据3%的可怜比重,正面声量高达25%,而“最大面积”来自中立的中性声音。可以想见,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光荣的远去,刘翔的退役正面声音远不如李娜退役时那么风光,更多的人已经看淡。
三、微博大于微信,刘翔没跑进“私密圈”
另一张分析饼图告诉了我们“刘翔退役”在哪些媒体平台上受到的关注更大??显然,微博赢了。永远被吃货狂、晒娃狂、自拍狂、购物狂等占据的微信朋友圈,仅仅会容留与个人自身私密性相关的话题??在微信里刷屏体育,也许仅仅会发生在支持的本城球队取得了胜利的时候??比如CBA和中超。而对于刘翔这一显然与本人关系不大的国家级队员退役的消息,微信消息更多来自借势的公众号。此时,微博“高台教化”的功能和媒体的属性就凸显了出来??约72%的消息比重来自微博。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失踪”多年的博客依然占据了约4%的比重,而网络视频则占据了7%的比重,看来网络视频、博客、微博开放的设计使其在“媒体”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微信这种关门的小圈子设计,则很难对社 会公共事件敞开大门。
四、有些话题,不止于刘翔
然而对比起姚明、李娜的离开,刘翔的离开,话题的构成却要复杂的多。对于姚明和李娜的退役,更多人抱有的是对英雄的崇敬、鼓励和祝福,而对刘翔,除了这些之外,也有质疑、毁谤、抹黑,甚至引入了很多对于体育的举国体制弊病、运动员伤痛医治、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等多种深层次思考。
可见,对于刘翔的退役,如今的讨论可能已是一切的结束,但也有可能才刚刚是一切的起点。“退役”只标志着刘翔从赛场的退出,并不标志着他从此就淡出人们的视线??很简单的问题:下次我们再见刘翔,会是在哪里?他会去做什么?他真的能就此羽化为一个普通人吗?
一切还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