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处理器在PC上的应用时间已经十余年,从双核、四核发展到目前高端的六核、八核,而智能手机处理器也在遵循着这个发展历程。不过,细节技术则是不同的。 部分基于ARM内核的处理器采用了异构多处理核心(HMP),意味着并非所有核心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比如一些所谓的“双四核”处理器,比如使用四个Cortex-A7和四个A15搭配,前者用于处理通话等基础应用、后者处理高级应用,无法协同工作。而最近上市的64位多核心处理器,采用了新型的big.LITTLE设计,意味着多个核心均采用相同标准内核,如Cortex-A53、A57或A72,核心主频不同,但能够协同工作。当然,在PC上很难看到这种设计,因为PC并不需要过于考虑功耗问题。 对于移动设备的多核处理器,往往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多核心处理器并没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对于Android这样的移动平台,其系统架构任务级往往只能实现单线程处理,即便目前已经支持多线程,很多应用也不支持。另一种说法,则是Android应用程序以及能够有效利用多核心处理器优势,并通过big.LITTLE特性来实现调度,实现最佳的性能与功耗平衡。 那么,哪一种说法是最为准确的?Android Authority日前通过实际测试,来评估多核心处理器在Android系统中的真正作用,一起来看看事实是怎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