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主打温情牌
今年元旦档期上映的多部电影中,由《钢的琴》的导演张猛执导,张国立、姚晨、窦骁等共同主演的《一切都好》,无疑是其中最为“温情脉脉”的一部。这部改编自意大利经典电影《天伦之旅》的电影,讲述了老父亲南北奔波只为看看孩子们是否真的过得好,却发现孩子们都在跟自己善意地撒谎的故事。《一切都好》上映之后引发了很多回响,不少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表示过年回家要好好陪伴父母,也有观众对片中的一些细节提出疑问。导演张猛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详细解答了疑问,对于片中的亲情他有自己的感慨:现在交通方式和通讯方式把一家人的物理距离拉近了,但感情的东西还是一点没有变。自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之后,越发想拍一部对父母有交代的电影。
谈剧本:“父亲”最难本土化
北京晨报:《一切都好》改编自意大利电影《天伦之旅》,后来美国的罗伯特·德·尼罗也演过,剧本本土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哪?
张猛:意大利版里头的父亲比较癫狂,他在意大利本土四处找孩子,导演更多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展现意大利90年代初期社会变化、城市建设和信仰的变化,里面流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比较多。美国版其实是有点向罗伯特·德·尼罗致敬的片子,这是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看小孩的角度。剧本本土化过程中,最难的是对父亲的改造。中国式的父亲,和意大利版有点癫狂的父亲、美国版中产阶级的父亲,都是不一样的。中国式父亲的情感是含蓄的,和孩子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戳穿,不能当面说,这部分改造得比较多。还有一个细节上的难题就是:我们怎么让一个中国的老人顺利出行?讨论过后,我们提出老管可以是一个伟大的地质工作者,这样他就具备了走南闯北的能力。
北京晨报:目前电影市场上,讲述父子关系、两代亲情的作品比较少,你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
张猛: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正好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像《一切都好》这样的电影会是一个不一样的类型。这个电影里讲到的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到了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会特别有感触,会去思考:我作为一个父亲,应该怎么去看待我的父亲?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以前我在外闯荡的时候,每次打电话回家都告诉爸妈我“一切都好”。其实,他们也知道我还在抽烟、还在熬夜,但不会戳穿这个善意的谎言。现在我的生活相对稳定之后,发现爸妈老了,开始对我说他们“一切都好”了。到了这个年纪,我想拍一部对父母有交代的电影。
答质疑:住四合院未必土豪
北京晨报:上映之后有观众提出,老管在西二环白塔寺附近有那么大的一个四合院,现实生活中也是身价过亿的“土豪”了。这是电影的一个BUG吗?
张猛:我也住过四合院,四合院也不一定是私产,有很多都是公房。而且老管也不是一个人住那么大的院子,我在台词里有交代,住西屋的人被他女儿接去美国了。
北京晨报:高铁上的乘客围坐打麻将,场景非常壮观,有不少观众表示羡慕,希望自己坐高铁也能这样玩。怎么想到写这样的一个细节?
张猛:电影里那是一个四川老年人的南下旅游团,他们走到哪,(麻将)打到哪。这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四川人的一种乐观精神。我曾经在洛杉矶等车的时候遇到过一群去旅游的四川大妈,她们也是就地打麻将。当时看到感到很惊讶,后来觉得这个场景很生动。
北京晨报:电影里老管南北奔波找孩子,去了天津、杭州、上海和澳门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的挑选有什么讲究吗?
张猛:这跟老管四个孩子的工作背景有关系。传统上中国老人都希望有个儿子留在身边,那通常是小儿子。老管住在北京,小儿子陈赫就在天津工作,离得很近,高铁也就半个小时。姚晨演的大女儿是做设计工作的,杭州的机会会比较多。窦骁演的大儿子是留学归来自己创业的,他选择上海也很合理。叶一云扮演的小女儿是整个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因为她从小学习舞蹈,她爸也认为她是一个天生的舞者,支持她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所以她也是离家最远的。我也希望在这样一个年终岁尾的时候,分布在祖国各地的观众,看过电影都有一种奔回家的感觉。
说情感:会心点到就可以了
北京晨报:张国立老师多次谈到他作为一个退休的父亲,和角色之间的共鸣。这也是你找他来演老管的原因吗?
张猛:我们从一开始就想找健康、积极向上、有亲和力的一个父亲,张国立老师的形象很符合,他也被剧本触动了,一拍即合。张国立老师本人,从当年那么年轻的帅小伙,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电视里头,现在一下子退休到了老年人的状态,我相信他心里也有小小的酸楚,小小的失落感。他把这种微妙的情绪也带到了影片中,恰好和老管的心态特别贴近,我能感受到。
北京晨报:有观众遗憾张国立和邬君梅有好感却没有进展,有没有想过给老管安排一段夕阳红爱情戏?
张猛:安排夕阳红的感情戏反而不好。老管在感情上是一个很内敛、很克制的人,不管是对儿女的亲情还是对待爱情。他在电影里一直心存对过世老伴儿和女儿的一种歉疚。我觉得没有必要把火车上萌发的这段情感铺开。就现在这样,点到为止,老年观众看过也会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