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table=88%,#d7e3bc,#00b050,2][tr][td]
前段时间与一个刚任职高校辅导员朋友聊天,听他倾诉了不少苦水。
高校都有晚查寝的习惯,为了学生安全,是不允许学生晚归或者夜不归宿的。但是有事情都可以请假,而且一般有请假,即使你没什么事,只是出去玩,只要请假手续完备,都是可以离校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同学不懂得遵守校规校纪,爱玩“失踪”,屡教不改,把我那位朋友气的是心力交瘁。
屡教不改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我朋友的说法就是:自以为是,死性不改。总有人认为自己不是出去干坏事,也不会出事,就是不跟你请假,认为没必要。也有人认为辅导员小题大做,这点小事也管,干你屁事。甚至有人当场顶嘴,根本不接受辅导员的教育批评。
可能有人要说了,90后,比较有个性,不用管他们。归因很简单,但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当代教育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的首要任务。可能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个性培养较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显得尤为珍贵,才会让人陷入牺牲部分优秀传统教育培养个性差异这样一个漩涡当中。
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应该先树立学生为人之本。为人,首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能因自身发展随意破坏法纪,甚至在道德上蔑视师长。当然,为师者会错,可以辩驳。或者仅仅因为“政见不同”,亦可辩驳,直抒胸臆,并没有错。但是一味只是自以为是,不听从别人的教诲,不遵守管理规定,这就不是个性了,这是叛逆。
不要以为敢于反对师长,敢于顶撞领导,就是魄力,就是个性。我认为,这是无知的表现。无论如何,都不能因为一时的年轻气盛就意气用事。如果连法纪都可以无视,那么再有个性,都必将成为违法乱纪的社会渣滓。真正个性的人,是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有异于其他人的人。而这差异,从社会认可的角度来说,一定不能是消极面的,而是积极面的差异。当产生了消极面的差异,那社会上对这个人的认定,就不是个性,而是奇葩。
对于消极面差异,很多就是体现在不能遵守既成规定这方面,要嘛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要嘛品行低略,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嘛情感冷漠,落井下石;要嘛态度消极,煽动不良情绪。而这体现出来的就是叛逆。
对于积极面差异,很多则是体现在不遵守社会主流思潮上的差异,而这类差异,就正是应该突破的重点,这才是真正个性培养的源泉。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脱离社会主流思想,而是应该认真从自身角度出发权衡利弊自主选择。这才是真正当个性罢。
当你把叛逆当做个性加以发展,那无非磨尖了自己的棱角,让自己变得与世界格格不入,最终逼得自己无路可走。发展自身个性,需要消磨叛逆的棱角,让社会个性变得更加多元化。
另外,我想对大学生朋友说,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懂事了,应该懂得学会克制了,不能因为慵懒而放纵自己整天整夜玩游戏不想学习,不能因为困倦就任由自己没日没夜睡大觉不思进取。别把叛逆当个性,做好自己,珍惜当下,才是真正发展个性的最好方式。[/td][/tr][/table]
[/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