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井喷、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国产影视剧,在数量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感慨“烂片渐欲迷人眼”。不少业内人士谈到国产电视剧,纷纷感慨年播出量700万集却原创鲜少,编剧变成二道贩子,一部戏抄几百本书。影视剧也许迎来了钞票的黄金时代,却是文艺的泡沫与“黑铁”。
年播700万集,多少悬浮剧涌现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2015电视荧屏生态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北京电视艺术协会理事长李岚介绍,2015年国产电视剧共发行了近400部,播出了23万部,近700万集,电视剧占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总量的四成。
互联网平台也成为电视剧的新天地。与2013年低成本的“自High”相比,2015年涌现了《盗墓笔记》等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高成本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成为舆论焦点,《他来了,请闭眼》更实现了从网络回流输出到一线卫视。
战线有所拓展转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以“知名导演+豪华阵容+高科技+高投资”的组合出现。有的当红影视剧续集剧本甚至卖到600万元一集,不少电视台都买不起。
蓬勃的生产线、大制作投入,却难以掩盖精品力作乏善可陈的现状。“这几年电视剧题材多样化方面虽有所突破,但还不尽如人意,反映生活也比较窄。”北京市广播影视作品审查中心主任智黎明指出,一些电视剧比较平庸,有的甚至过于低俗。“一些剧缺乏情节推动力和表演张力,还有的脱离生活,悬浮于生活表面。”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悬浮剧、狗血剧不断涌现,剧情离奇诡异,在现实生活中难找到参照物,与观众共鸣度很低。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光羲认为,有些胡编乱造的电视剧不仅浪费观众时间,更会对青年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编剧荒浮是源头
编剧的荒和浮,影视公司的唯噱头论和唯热门IP论,导致一些影视剧在广度、深度、高度上欠缺。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剧研究所副所长卢蓉认为,编剧人才队伍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一些90后、00后写手没有生活阅历和名著阅读积累,上网扒故事、拆解抄袭美剧,成为“码字工”和“木仓手”,爆炒一些没有道德感的故事。
“随着境内外合作越来越多,不少港台、韩国的主创人员来内地编导。他们对内地现实生活不太了解,导致剧情浮在生活表面,未能表现生活本质和规律。”智黎明指出。
很多影视剧来源于网络IP,而有些IP像地摊文学,噱头多、炒得热,却质量低。“影视公司把IP热度作为选题指挥棒,只拍那些粉丝量高、点击量大的作品。可高热度不完全代表高质量。”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余飞说。
随着IP逐渐热炒,一些几年前只卖30万元的版权,现在被炒到1500万元以上。“以前剧组愿意花二三十万元聘请编剧操刀写本子;现在花高价买版权后,为了节约成本,压缩编剧资金,剧本质量随之下滑。”一位资深编剧表示,编剧被边缘化、贬值的现象,导致用心写剧本的编剧越来越少,“攒本子”的“二道贩子”越来越多。
不仅剧本质量在下降,抄袭现象也频现。有的知名电视剧甚至抄袭了几百本书,有的剧因此对簿公堂。2014年底,于正编剧的古装剧《宫锁连城》被认定侵犯琼瑶的《梅花烙》改编权和摄制权,被判道歉并赔偿500万元。
良心剧何处觅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理论委员会顾问曾庆瑞表示,优秀的影视剧应当生动地展现本民族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也方便其他民族来了解我们。
“国产电视剧需从数量向质量提升,从规模向效益转变。”智黎明表示,近年来国产电视剧质量总体上在不断上升,反映、干涉和关注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也在涌现。“口碑好的影视作品,创作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守文化品格,担起社会责任。”
耐看的影视剧不能仅靠炒噱头。如果卖点先行,原创则受到打压。热炒IP的背后,往往是故事深层价值的衰落。编剧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更要坚守职业精神,贴近生活、打磨精品,摒弃“码字工”的速成套路,写出有诚意、动人心的作品。
“理论的洞察力和批判的力量更为需要。”卢蓉指出,中国影视剧缺少有力量的批评,应找到更多洞穿点,提升影视剧的批判和反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