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腐 飘 香
武汉江夏 熊自洲
又到年关了,乡下年味渐浓。在我老家,从腊月廿五开始,家家户户打豆腐,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此时此刻,乡村里飘出浓浓的豆腐香味,这香味绵长,沁入心脾。
过年吃豆腐是农村一种习俗,寓意人人吃了豆腐都幸福。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打豆腐。过年来客人了,豆腐切成块,放在大锅里煎,两面焦黄,或者用各种方式烧、煮、炸,形成各式各样的过年必备菜肴。
豆腐是把黄豆浸泡后,用石磨磨成乳白色的豆浆,然后用纱布过滤,放进锅里煮沸,再用石膏水点浆,并用纱布包裹,放在小方桌上,最后用石头挤压成型,分割成块,这样,一桌香飘飘的豆腐就诞生了,。
小时候,家里穷,平时是吃不上豆腐的,只有逢年过节、家中办大事,才能吃到鲜嫩爽口的豆腐。但不管家里有多困难,母亲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吃上豆腐。有一年,眼看春节即将来临,家里没有黄豆打豆腐,母亲到处借。那时候,物质匮乏,各家各户境况差不多,借不到。于是,母亲将牙齿缝里节约下来的口粮,拿到集镇上去兑换几斤黄豆,和别人家拼起来,才算是打桌豆腐过了年。
后来,条件好了,吃豆腐便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只要是想吃的时候,母亲总会打豆腐,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过年前,豆腐做好后,母亲将一部分豆腐蒸元子、炸豆腐泡,把一部分豆腐用清水漂起来,留着待客,并将另一部分豆腐切成小块,做腐乳。腐乳是一道很好的咸菜,香味浓郁、香干可口,吃了令人回味无穷。剩下的豆渣也舍不得丢,母亲用手捏成粑,放在筲箕里,霉成豆渣粑,晾干后放在家里,吃的时候,随时在锅里一煮,放上白菜苔,也是一道不错的时令菜。
做豆腐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会做的。豆腐做得好不好,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点”浆。所谓点浆,就是用石膏水点豆腐,水兑多了,豆腐就老了,兑少了,嫩了,不能成型,要不停地搅动,过几分钟后,豆浆就变成了豆腐脑,再包装挤压成型。
记忆中,母亲是打豆腐的高手,她做出来的豆腐,像西施一样色泽光鲜,人见人爱,白嫩的豆腐口感适中。湾里不管是谁家打豆腐,都要请母亲去掌作,从来没有失过手,桌桌豆腐口味纯正,细而不腻。
现在物质丰富了,家家户户不再打年豆腐,要吃豆腐,就到市场上去买。我好怀念家乡的过年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