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稀缺资源”。公立的教育资源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不得不在私立的教育资源里摸爬滚打。整体教育资源供给不均的情况下,私立教育领域的竞争也就变得越来越激烈。
办教育虽然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不过对于私立教育而言,就是个挣钱的买卖,就算孩子享受到了一流的教育供给,可是家长所付出的代价会比公立教育多很多,着实让人感到无奈。
公立教育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一般不会在入学门槛上有太多花样。可是,私立教育机构就有所不同,挖空心思的营销筹码不断变换,着实让人摸不到头脑。就如,广州某私立学校,招生的条件竟然都将父母的学历作为参考,要求学生的父母是本科学历以上。
表面来看,似乎有违教育的真谛,好似家长学历低,孩子就不配上学。可是稍微细想一下,你会发现,作为能上得起高端私立学校的孩子,父母们应该学历都低不在那里。所以,这种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招生信息。其实,是在为私立学校孩子的父母戴高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私立学校读书,自己也很具有社会圈层的优越性。
另外,从私立学校的目的而言,就是为了赚钱 ,更直接的来讲,这些噱头其实就是一种营销筹码。“公立与私立”的出发点就不同,如果以公立学校的那套标准去衡量自然就很难讲通。实际上,家长们也不会太在乎这些,只要自己的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似乎这些上纲上线的规则,并没有什么号召力。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觉得“真正的教育机构必须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其使命应该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为了从家长的口袋里拿钱。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整体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说在前面的“必须”彻底落空。
让所有孩子都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既实现不了,就自然会有私立的教育机构跳出来,虽然很功利,但是这对于那些条件丰腴的家庭而言,也算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毕竟很多时候,公立学校的优质资源,并非家庭条件好就能上,很多时候资源相对集中划区,为了平衡利益,就总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伤。
于此,私立教育的出现就自然的成为一种补充和融合,即便赤裸裸的打着旗号和营销筹码在圈人招生。但是,从整体教育生态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矛盾的方式。对于高喊“差评”的那一戳人而言,只能说不懂“国情”,所以乱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