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寡淡,已经越来越明显。过年的仪式感和幸福感慢慢的消解着,吃喝穿戴的优劣已经不再是衡量过年品质的基本指标。毕竟,“三高人群”拥簇左右,“时尚大妈”广场满地。谁要是还惯性式的“忆苦思甜”,就真的被划入OUT一族了。
“忆苦思甜”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具有很强的大众市场。经历过时代变迁,苦难沉积,已经成了几代人勾连的基本土壤。父辈的甘苦,六七个孩子都能生得起,在没有那么多奶粉可以喂养的年代,母亲的意义超乎寻常。孩子们的甘苦,生活的欲望较足,一个玩具可以玩转整个童年时光,却不感到厌倦。如此种种,似乎叙述不完,只因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里,精神的打磨让一些人患上了“忆苦思甜”的惯性病。
很多人,可能不太同意这是一种时代的“流行病”。“忆苦思甜”没啥不好,但谈不上有什么大的用处。你想想,大过年的围坐在一起,比惨,比穷,而且还能津津有味的彻夜嗨聊,如此场面见多了,都快能写一部“惨剧”。
然而,人性龌龊之处就在于此,回忆里穷成屌丝乞丐可以当成资本到处炫耀。但是,生活近处混的不成功,爱人没颜值都不好意思回家过年。这种“分裂式”的逻辑,年轻一代看不懂,也不屑一顾。很多“过来人”还以此作为“鄙视链”,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徒然,没有赢得“新人类”尊重,反而在自黑的路上越走越远。
“忆苦思甜”本来没什么错,可是最怕有些人误导常理,觉得那些苦逼呵呵的日子很幸福。很多父辈的人,讲起陈年旧事,各种满足和优越,顺带将“新人类”一顿鄙夷。有时候想想,在生存起跑线上的人生,本来是一种不幸。然而,这种不幸却被过多赞美与浸润,可见其中的荒唐与不堪。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小确幸”,拥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和独特的记忆。而这些,在时代的转化过程中,并无差别。玩泥巴和打手游,方式上不同,可是在意识的驱动上,并无高下。时间是人脑凑合出来的一种抽象概念,同样的,人脑又是时间的结果。谁也别嘲笑谁,活好自己的小时代就好。
但是,人生总要向前而行,对苦难说再见。对于难以遥望的时代,对个人而言,存在的意义不大。即便“穿越剧”总能撩拨你的好奇,颤抖你的意识,可是又能怎样,只不过是你的欲望在勾勒你的人生而已。
时代确实变了,肆意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终将被时代踢出局。当我们发现,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都有好恶和自由的意识时,不是时代变了,是你们被抛弃了。别以为,用“忆苦思甜”这套逻辑就能让后辈儿孙膜拜一世,那个时代已经终结,这个时代早已开启。
总是围坐在一起的“忆苦思甜”年夜饭,已经走下神坛,该来的挡不住,理解不了的就是你应该学习新人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