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易出现气虚表现,常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因各种病因而发病,因心肺脾肾气虚部位不同而并见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后康复缓慢。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元气不足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以补气养气为总治则,还应针对脏腑辩证,分别选用补脏腑之气方药。根据气血同源理论,适当加用补血药。
气虚体质常出现: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五脏气虚在临床上均可见,以心肺脾肾常见,除上述气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同时并见心、肺、脾、肾气虚的相应病变而见不同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后康复缓慢。
中医治疗方法:
1.脾胃气虚证
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药: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麦冬、白术、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