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庆阳 我的家乡๓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美丽的庆阳 我的家乡๓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3个回复

[转载美文]美丽的庆阳 我的家乡๓

楼层直达
清风伊

ZxID:15509302

等级: 一代君主
配偶: 清风忆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31 0
美丽的庆阳 我的家乡๓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color=#000000]
[align=center][table=85%,#fafaff,#e6eff6,2][tr][td]






[align=center][img]http://hd.lanyin.net/11884/photo/Mon/2015/12/162557_fc0114496628144d71c1dcaa00791.png[/img][/align]
[align=center][img]http://hd.lanyin.net/11884/photo/Mon/2016/08/119804_160d1472287636fbd725e93289da3.png[/img][/align]

[align=center]清 风 伊[/align]

[align=center]15509302      ‖ ‖ ‖  [/align]

[align=center]海边微风起 等风也等你[/align]






[align=center]归档         ▸ [/align]


[align=center]RSS          ▸[/align]


[align=center]私信         ▸[/align]


[align=center]评论         ▸[/align]

[/td][td]


[align=left][color=#fafaff]-----[/color]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align]


  庆阳是陇原一块璀璨的明珠,有着神奇的黄天厚土,处于祖国的大西北,位于陕甘宁的交会处。地势北高南低,海拔885米-----2082米之间,是以山川沟峁梁和平原构成的且多变的地形地貌为特征的区域,史称华夏第一的黄土高原。
  
  椐史记,人祖黄帝与医祖岐伯施症论医于此,周祖率簇奔于此地耕织,上古环江《冀龙》,《黄河古象》皆掘于其境内马莲河流域,考古肇时的第一块旧石器也掘于此境内的华池县。名著遗存有《潜夫论》,《傅子》,《空同集》等都具有其深远的影响力。
  
  家乡,也是红色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曾也背出了一批热血才俊,也为祖国的掘起和丰碑上添过瓦加过砖,曾也在红色政权的时候,有红极当时的歌曲,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直至今时,也是老一背的述怀神曲。
  
  如今,家乡的香包节,刺绣,徒手秧歌,民间剪纸,皮影,道青,秦腔戏,窑洞文化等,享誉海内外,每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家乡的俗称,香包节之时,国内海外的游客蜂涌而至,大街小巷几乎爆棚,现已被定为中国民间民俗调研基地。
  
  家乡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七度至十度,日照2250小时-------2600时,无霜期140天---180天,降雨量480毫米----660毫米,地下旷藏有石油液化气和煤炭为主导的经济支柱。
  
  家乡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主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谷子,燕麦,黄豆,土豆等各色农作物,也是畜牧生产基地和优质苹果产业基地。时令水果有,曹杏,黄甘桃,九龙金枣,荔子,核桃,柿子,花椒,黄花菜,香瓜,西瓜等,是一年四季随时可一饱口福的富饶之地。我的家,就为于此境内的新庄镇郧家村,与陕西省只是一河之隔(河名为---金河,是古时神话传说中魏征斩九龙之河)。其民风淳朴,人文韵厚的美丽小村,辖居两千多人口,以耕种为本,时今闲余之劳力也在全国各地奔走打工,以谋取更丰盈的生活资费,其大多的乡亲们,也是春出冬归的奔泼在城乡之间。只因家乡总归是他们的根,有着许多的牵牵绊绊与不舍。(又人会问,因何叫郧家村,只因乡俗是惯于以姓氏取村或地名而得,因我们郧氏一簇占本地人口总合的百分之七十多,所以村名起曰;郧家村)。
  
  家乡春如花海,有桃花,梨花,杏花,洋槐花,油菜花,还有田间地埂上的各色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真可为,十里花开,万里飘香,让人恍然置身于,世外桃园,神清气爽而悠悠然。夏有浓荫蔽日清风徐徐,枝头杏艳樱桃红,荔子诱人香瓜甜,双手抓满怀里揣,左瞧右看无从择,不知先尝那个好。秋柿枝头最妖娆,苹果压弯粗臂枝,核桃裂嘴跳下树,小米谷子晒满场,玉米上架黄灿灿,墙角南瓜摞成山。
  
  秋收忙罢,气候也逐渐转冷,也就步入一年中最悠闲且最温馨的冬天了,此时,在外奔泼的游子们也逐渐回来了,老人眉宇间也舒展了,孩子们的脸上也有笑容了,媳妇们的粉腮也越发的红润了,也时不时的相互逗趣私语。当然,冬天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只因俊男靓女的回归,媒人也更加的忙乎了,东家串西家走的,在搓合着一桩桩好事。
  
  说起家乡这婚姻嫁娶,那可是实足的热闹,在双方婚期互定之日起,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帮忙,料理琐事(其实,现今结婚嫁娶,什么都是现成的,也没什么可忙乎的,只因平时,家里的劳力都出外打工,而留守的要照顾家里,又要忙乎活路,实是无暇相互走动,维系亲情,由其是那些远嫁的闺女们,以此为由,来看看父母,尽尽孝道,借此也可心安理得的在娘家住个十天半月地。)此时,所有婚嫁本家的簇人们,家家都是烧起了所有的火炕,燃起所有的火炉,无论炕桌或茶几上,都摆满了各种干果,有杏脯,桃脯,核桃,花生,梨子,苹果,干枣,瓜子等,满地都是干果的果核。家家都是亲朋满座,笑声不断,都在祈盼着一对新人合和美美,幸幸福福的走入婚姻的殿堂。
  
  当一对新人怀揣着对爱的向往,用两颗火热的心,在天寒地冻中见证婚姻的美好之时。婚礼的程序就拉开了帷幕。
  
  墙上贴的那一张鲜红的执事单,映射了农村人结婚的热闹景象。一家过事,全村忙活,成为了家乡人亘古不变的习俗。
  
  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宴请所有村里来帮忙的所有人,吃点小菜,喝点小酒,拉拉家常,打打麻将,也提前热闹热闹。最重要的还是,管理的人会按照到场人的情况,对当天结婚事宜作一商议和布置,制定一个被誉为“光荣榜”的执事单,在结婚前一天张贴,让来人知道自己当天该干什么,各司其职,保证圆满完成结婚当天的任务。
  
  一大早,邻里的妇女们就来主人家里,帮忙张罗来人的吃喝,男的一般等到早饭前后过来,管理人会根据时间节点,安排人们吃饭、干活。虽然,看起来有些乱,但实际上,组织的十分有序。没有酒店的奢华,少了名厨的烹制,缺了服务的周到,多了分工的明细,但这恰恰给人展示了家乡人的淳朴与热情,折射了家乡婚礼的热闹和隆重。人们会在结婚的前一天,在早饭前后来主家,帮忙搭棚、摆好桌椅、搭好炉灶、清扫内外,把结婚当天的一切事宜准备妥当。第二天各司其职,下饭、报席、端盘、斟酒拾馍等,接客,迎礼等工作有序展开。
  
  按照家乡的风俗,结婚前一天下午,由长辈带结婚的男孩给祖先烧纸,告知祖先家中添丁有喜事,请其归来喝酒祈福。主人家在其请的主位前应放置喜花馍、十全席、碗筷等,以祈福吉祥如意、幸福久长。(现在这一习俗在城里,几乎看不见,告知祖先这一民俗已被人慢慢遗忘,更多的人则是不知道。)当天,洞房的门紧锁,只为迎接新娘的到来,图一个新气,图一个新意。寓意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开始一个新的人生。在一路红绳的阻挡下,一包包幸福的喜糖满天洒之时,人们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了一对新人,恭贺其的喜结连理,祈愿幸福永久。
  
  迎接新人,各村风俗不一,但在婚车临走前后,要用干草点燃围车一圈,驱赶走那些蛇魔鬼怪,当新娘的车归来。那拥挤的车门前,人们前顾后盼,只为争先一睹佳人芳容。不大的门口,挤满了亲朋邻里,变着花样的戏耍,只为图一个热闹与喜庆。
  
  宴请完客朋,则是等待新娘及娘家人的到来,在喜庆的炮竹声中,用数次的迎接与问候,显示了男方对女方家人的尊重,体现了家人对媳妇的浓浓爱意。邻里对新郎父母花哨的打扮和戏耍,更让家乡结婚的景上添趣,别具风格。每个人都有一场属于自己难忘的婚礼盛典,不论是奢华的仪式,还是简朴的拜堂,都终将成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等客人走后,邻里帮忙拆棚,收拾桌子板头,归置东西,主家则是诚谢大家(给大家发烟散糖)、谢媒人,在家里吃吃喝喝。(至于闹洞房,各位自行发挥思维)直至三天以后一对新人回门(也就是说,新娘领着自己的新郎回娘家,去拜见女方本家的簇人和长辈,因各村的风俗差异,礼节也就各异)后,也就宣告热闹的婚礼就此结束。
  
  当然,接下来也就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节了,想这大家并不陌生,又言,十里八乡,风俗不同,其内容也就各异,但总归春节是一个团聚且温馨的节日。在鞭炮齐鸣和欢声笑语声中,人们在互道吉祥和祝福声中,祈愿着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td][/tr][/table][/align][/color][/size][/font]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17-05-31

#  青春校园板块欢迎你  #

安于长情

ZxID:6598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5-31 0
风俗不同,其内容也就各异
翟小胖°

ZxID:23444314

等级: 一代君主
配偶: 小闺女°
ぴBiuiuiuiuiuiu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5-31 0
南方的吧
清风伊

ZxID:15509302

等级: 一代君主
配偶: 清风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5-31 0
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