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教孩子成大器,道尽大智慧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教孩子成大器,道尽大智慧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影音美图]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教孩子成大器,道尽大智慧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11 0
纵观历史,为官也好,经商也罢,“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难以打破的魔咒。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家族800年兴旺不衰,堪称道德传家的典范,有《家训百字铭》流传于世;
王阳明是历史上少数几个完成了立身、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王阳明96字家训,被誉为“千年不灭一盏灯”;
曾国藩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曾氏后代子孙则没出一个“败家子”,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让人不禁好奇,他们三位“完人”都是怎么教育子孙后代的?他们的教育之道又给予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1
范仲淹
仅100字的家训
让家族兴旺800年
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
范仲淹死后,他的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
印光大师说:中国八百年不衰的福报只有三个人修得。第一是孔夫子,第二就是范先生。让范家兴盛八百年的奥秘就藏在下面的《家训百字铭》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无论是孝道也好,丹诚也罢。都是慈悲的体现,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的。
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团结齐心,创建和美家庭。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勤学苦练,一旦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读书很重要,尊敬师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向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谦逊忍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唯有谦逊忍让,用宽厚和善的态度,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也能促进邻里和睦。
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谦卑宽厚,能够彬彬有礼、友好待人,才能广结善缘,赢得福报。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尊老爱幼历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样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大至一个国家,中至一个团体,小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体恤鳏寡孤独与弱势群体的精神。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为人处事,要具备谦虚与廉明的品质,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恃权傲物。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能够戒骄戒躁、谦恭廉明,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做事要顺应天理,做人要博爱一切众生,不能干出伤天害理、荼毒生灵的勾当,否则就会有恶报。
这二十个字,是范仲淹告诫后代们要知道勤俭节约、怀着感恩的心,能够顺应天理、慈悲为怀,才能广种资粮,普利群荫。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八德”即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处世的基本操守。“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这两句是对前面家训的总结。“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同样适用于持家,一个家业的操持与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后世如能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将家业继承得更好,将家庭操持得更好。
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切记前辈训诫,精进勤勉,遍施善行,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2
王阳明
96字家训
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赣州诗》中。全文虽然只有96字,却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
一般人看来,读书是获取知识的的途径。但是当你读完书就忘记了,那要勤读书何用?
有人曾问王阳明:“读书却记不住,如何是好?”
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孝是成事的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责任。谦恭是傲气的对立面。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谦恭和礼仪,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谦恭自然外在流露礼貌。
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
《黄帝内经》上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
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志气是一个人的气场,立命的根本,所以如果贪婪于游戏的嬉乐和口舌之快,那你将来势必会一事无成。
说谎,看似是欺骗别人,实则是自欺欺人。
贪图眼前的小利,则容易昏了头脑,被人利用。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的话,则是无法正心诚意修身的。

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
做事勿任性,放任自己心性的人,很难收回心来做正事。斗气,意气用事,赌气。是对别人有意见或闹情绪。只要一赌起气来,人类就会慢慢失去理性,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明代洪应明《莱根谭》有云: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不在小的事情上责备别人,可以涵养自己的品德。大事也一样,遇事多做自我的反思,不要责人。人只要有很好的自控力,自己懂礼节,识大体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人有正确的三观和好的修养,足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人,没有修养即使才干非凡也得不到伯乐的赏识。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
墨子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有胸怀,有气量的人,身边就会有很多人,而且并非常人。试想,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就会散发什么样的气质,同时也就会吸引同样气质的人。所以,朋友多,路好走,成就也就不远!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
蒂若坏,果必坠。
王阳明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所以说,人一定要有良知并且心地善良,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所以说善是自身的属性,人是性善的发扬。善良的人可以走的更远。

3
曾国藩
三大秘诀
十代不出败家子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他的家族同样传奇。
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曾国藩的以下三大秘诀,尤其值得人重视和借鉴。

第一大秘诀是不睡懒觉。
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人来说,早起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但曾国藩家族家风的一大特色,便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
翻开《曾文正公家书》,可以发现,就早起这件事,曾国藩对家人有颇多叮咛。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曾国藩说,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
“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
又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则不厌其烦地询问:
“尔在家常能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
早起为什么重要?
因为能不能做到和坚持早起,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性和习惯——能否做到自我约束、是否具备恒心和毅力、是不是勤奋努力,而这些无论对于做人还是成事,都是最重要的根基。

第二大秘诀,不给孩子留财产。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
“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
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林则徐对此也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堪称千古良言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曾国藩家规还有一大秘诀,就是高度重视对后代的职业选择。善于逆向思维的他认为,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这是他研究历代大家族兴衰所得出的结论,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
曾国藩多次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他一生也没让长子曾纪泽去考科举。
不做大官做什么呢?
曾国藩说,“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从小让孩子有一个高远的胸怀,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希望他们成为绅士,而不是执着于事功层面的成功。
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官员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
湘乡曾氏后人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当官,但是都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去做科研,做实业,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而不是到官场上。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实。这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曾国藩对于成功的标准,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7-08-11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