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究竟是什么?怎么教? ︱精选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究竟是什么?怎么教? ︱精选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影音美图]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究竟是什么?怎么教? ︱精选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2 0

部编一年级教材,新增了两个全新的栏目“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
面对新栏目,老师和家长们该如何解读、如何把握?
今天推荐此文刊发于《小学语文》(2016,7-8),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看到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
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
…………
种种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作为一名有幸先“读”为快的教师,我把自己对这个栏目的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家交流、分享,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
整册教材,有8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其中的文章,儿歌童谣类四篇:《谁会飞》《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春节童谣》;故事童话类四篇:《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
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
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
…………
因而,“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是阅读兴趣……是大人和孩子结伴走向阅读世界的总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径。
二、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
孩子对阅读,并不是天生就充满热情和渴望的。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必须有媒人──父母、亲戚、邻居、老师等,即那些能将图书带进孩子的世界,或能带着孩子走进图书世界的“大人”。也就是说,孩子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孩子身边爱阅读(会阅读)的大人越多,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阅读力会越强。
一个家庭,若有固定的朗读时间,大人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语言就会丰富着孩子们的语言体验和精神世界。孩子用耳朵获取这种文学的诗性的语言越多,想象力和理解力就会越丰富,创造力也就会越强。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语言的贫瘠意味着表达的贫瘠,由此带来的就是创造力的衰退。也有足够多的事例证明,给孩子读书,是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也是有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以听读故事为主,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汉字,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熟悉的故事变成了文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刺激,实现了口头故事与书面文字的对接。
三、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
具体的操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等家校互动活动,教师以“大人”的角色,示范”和大人一起读”;二是通过讲座、网络交流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三是在教室里开展”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教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四是通过班级微信、QQ群等,用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示”和大人一起读”的实况,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当然,“和大人一起读”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要求和操作还不清楚以前,千万不可把这一栏目学习引导任务,下放给家庭,否则,栏目的优势和作用不能充分得以发挥。
因此,在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家庭阅读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建议先在教室里先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和大人一起读”,示范、引领家庭阅读。
具体操作中有几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一)在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
本教材中的八篇”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朗读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第一篇《小兔子乖乖》,是一首儿歌,第一节和第三节一字不差,第二节和第四节,除了个别字有变化,句式完全相同。这样反复的构段方式,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学过拼音,所以,可以由教师按节奏念出,请孩子倾听、跟读等,也可以用对答的形式读。

第二篇《剪窗花》,也是一首儿歌,节奏感非常强,教学中要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此时,孩子们刚学了声母和单韵母,若出现音节由声母或单韵母构成的汉字,可鼓励孩子自己拼一拼,读一读,也可师生一起拍手读、加上动作读等。

从第三篇《小鸟念书》开始,孩子已经学完了所有的拼音,已能自主拼读。可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有困难的地方,教师给予帮助。也可以师生、同桌比一比,读一读。读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是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愿意参与阅读的,都是值得赞赏的。

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主阅读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阅读,这是大人的职责所在。
大人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大人的声音,自由自在地进入文字描述的世界里,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好。等孩子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一开始,他们或许只会跟读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字,慢慢地,识字量越来越大后,他们就能自己独立阅读了。

(二)在对话中──引导孩子进入想象世界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在文字的牵引下,很容易进入语言描绘的世界里。而初学阅读的孩子,尚未找到路径,需要大人的引导。大人在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引导他们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
1. 基于语言形式的对话
如《谁会飞》,就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的对话。第一层次,文本对答。教师读问句,孩子读答句。孩子接答时,脑海里自然会有鸟飞、马跑、鱼游的画面。第二层次,想象对答。教师问“谁会爬?”孩子会答“虫会爬。”“虫儿怎样爬?”此问题一出,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徐徐打开了,虫儿在小脑海里以各种样态爬动起来:“扭扭身子爬呀爬”“一拱一拱往前爬”“弓着身子慢慢爬”等等,于是鲜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孩子口中“淌”出来。对本栏目中的童谣、儿歌,都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只要教师按着节奏,基于语言形式,和孩子展开对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他们带入想象的世界。

2. 基于语言内容的对话
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猴子捞月亮》,捞月亮的过程,就非常富有画面感。教师和孩子一起读完一遍以后,可以重读这个重点段落,并和孩子展开对话,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话可以围绕“猴子们是怎么捞月亮的”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厘清人物的出场顺序──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借助“倒挂”“拉住”两个不断反复的词语,帮助孩子形成“猴绳”在不断延长的画面。


(三)在演练中──体验用身体阅读的快乐
1. 做一做
学习儿歌《谁会飞》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鸟儿扇翅飞翔去又回,马儿奔跑仰天叫,鱼儿摆尾摇头水中游。整篇读完《小兔子乖乖》后,可以引导孩子们再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2. 唱一唱
对《谁会飞》《小兔子乖乖》等儿童歌曲,读一读,唱一唱,更显趣味。
3. 仿一仿
《小鸟念书》一文中,有汉语谐音带来的妙趣。“风老师”念“稀稀沙沙”,“鸟学生”念“叽叽喳喳”,在模仿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谐音的趣味。
4. 演一演
学习《拔萝卜》,就可以让孩子们演一演。教材中呈现的是不完整的文本,文本故事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接着往下写了。但插图把故事续编了下去:小猫来帮忙,还是拔不动:小老鼠来了,还是拔不动……“后来怎么样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接着把故事编下去,演出来。

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随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用身体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去发现。
四、结语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孩子由原初的完全不会,到慢慢参与阅读,直至最后完全自主阅读,这个“一起读”的过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历时不等,有的孩子很快可以实现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却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大人始终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孩子对图书、对语言、对文字产生亲密感,那是迟早的事。这,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写道: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让我们牵起孩子的手,做那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
转自“艾草的磨课吧”微信公众号,原题《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谢!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7-08-23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