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女孩的现实人生:曾是村寨一枝花,一样要种地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综合游戏交流
纪念馆
动漫剧场
原神
跑跑卡丁车
校园青春
和平精英
签到统计
QQ微信技术
社区服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娱乐时尚星座
人民币女孩的现实人生:曾是村寨一枝花,一样要种地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明星图集]
人民币女孩的现实人生:曾是村寨一枝花,一样要种地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发帖
313960
在线
16892小时
精华
0
DB
757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5
0
原标题:人民币女孩的现实人生:曾是村寨一枝花 她说还不是一样要种地
8月3日上午10点,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在见了石奶引后感到非常惊讶。
石奶引,是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两位“头像人物”原型中的一位(右侧那位),外界不少人都以为她是“名人”,很有钱。但让凌裕平想不到的是,眼前的石奶引,完全是一副普通农妇形象——身着侗族服饰,脚上穿一双胶鞋,满脸皱纹,和一元纸币上那个拥有翘翘的鼻子,圆圆的大眼睛,乌黑的长发,清纯动人的“人民币女孩”形象相比,判若两人。尤其是她的一双手,长满了老茧。
▲石奶引手拿以自己为头像原型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纸币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近日,红星新闻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探访石奶引,揭开这位“人民币女孩”的真实人生。
现状
平凡的生活:放牛,做饭,养鸡鸭
8月17日凌晨6点,石奶引就起床了。
喂完鸡鸭后,她拿着长鞭,牵着3头黄牛就出了家门。出门的小路上,青草长势不错,牛沿路啃咬着,偶尔会有蚊子飞到牛背上叮咬,石奶引会走上前去,一个巴掌将蚊子拍死;如果牛儿们相隔远了,她会举起鞭子,把3头牛赶到一块。
丛林中,几只麻雀欢快地唱着歌,山谷中,知了声一浪高过一浪。
▲石奶引在放牛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上午11:20,石奶引赶着3头黄牛回到家,手里多出了两个小瓜。这时,家里已经来了一名文化研究人员,坐在凳子上等她回来,向她了解人民币头像的事。石奶引并不感到意外,也没有流露出激动的表情。自从很多人知道她是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原型后,经常会有人到她家找她,她也习惯了,说:“问的都是同样的问题。”
来的人中,有不少是媒体记者。石奶引所在的贵州从江县庆云镇佰你村的村长石华科说,经常有记者到石奶引家采访,虽然对她家没带来什么帮助,但每次她都是杀鸡宰鸭,热情招待。
石奶引转身进入厨房,拿出一个大西瓜用刀切成小瓣,放在盆里。“来来来,这是刚从地里摘来的,大家快来尝尝鲜。”石奶引的儿媳石碑坤热情地招待着大家,然后用石奶引放牛时从地里摘回来的小瓜,做了一个菜。大家便在一起吃了午饭。
这天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无所事事的石奶引却坐不住,她时不时要到院坝上去料理他的鸡鸭。两个孙子则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
傍晚,雨停了。石奶引让儿子在院坝上抓来一只鸭子,宰杀后放在锅里清炖。晚上8点,炖鸭子的香味在堂屋里弥漫开来。晚餐桌上,除了清炖鸭子,她的儿媳还准备了两样菜——韭菜炒鸡蛋,韭菜汤。
听说家里来了客人,石奶引的老伴石学文的几个兄弟也赶来“凑热闹”,大家用大碗喝着自家酿造的糯米酒,大口啃着鸭肉,场面温馨。
▲石奶引和家人、客人聚在一起晚餐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吃完晚饭,男人们拿起自制的琵琶弹奏起来,唱起了心爱的侗歌。现场有人提议让石奶引唱一首情歌,只见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嘴里不停说着侗语,儿媳赶紧向客人解释“婆婆说她老了,唱不了了。”
晚上9点,人们相继散去,石奶引一家也熄灯睡觉。被雨水洗刷过的天空,清新淡雅,繁星点点。白天热闹的村庄,此时静得只能听到田间里的蛙鸣声,此起彼伏,犹如天籁。
石奶引一天的生活,就在这平淡无奇中度过。
往事
16岁赶集被人画像,49岁才知人民币上头像是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里,石奶引并不知道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原型是自己。当她知道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那一年,她已经49岁。
▲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纸币,右侧的女孩头像就是以石奶引为原型图据网络
她的儿子石连锋从小就喜欢收集古钱币,在他的钱包里,现在仍然还存有一角、两角、五角、一元等纸币,但他之前也没发现,自己收集的这些纸币中,有母亲的头像。不过,就算现在知道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是母亲,这个从十几岁就出门打工的男子也没感到有多大惊喜,“我当时也不知道一元人民币上有母亲的头像,现在知道了,意义就不一样了。”
从江县庆云镇宣传委员石文章告诉红星新闻,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原型之一,最终确认是石奶引,确实是在2010年。
石文章说,早在1994年,当地政府就发现一元人民币上面的头像,只有庆云地区的侗族人才会梳那种发型,戴那种耳环,从那时起就确定是庆云这边的人,只是一直没找到这个人,直到2010年,有人说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之一是石奶引,“我们找她本人和周围的朋友了解,才最终确认是她。”
在石奶引的回忆中,1978年的一天,当时16岁的她和村子里的伙伴们身着侗族服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热闹的街市上,石奶引和姐妹们挤在一个小摊位前购买做刺绣用的针线,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个30多岁的陌生男子,面带笑容。该男子示意她走出来,脸朝侧面站定,石奶引依照对方的要求站定,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名男子随即拿出笔和画夹,开始作画。也不知过了多久,对方放下笔,瞧瞧画夹,又瞧瞧她的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回到家后,石奶引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也没有告诉其他人,很快自己也忘记了这个事。“要不是后来有人说钱上的女孩像我,这件事我恐怕就记不起来了。”
而据媒体报道,第四套人民币设计者之一是画家侯一民。他曾在接受媒体报道时透露,当年他在大西南考察了3年之久,为了设计各种民族形象和装饰纹样,他的足迹踏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后,侯一民回到北京,短短数月即完成了第四套人民币的主景设计,其中,一元纸币上的人物是侗族和瑶族。
▲石奶引挑着竹篓,准备下地干活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知道自己的头像上了人民币之后,石奶引并没有因此而兴奋,“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种地,该咋生活还是咋生活。”他们一家人也不认为“人民币头像原型”能为家里带来什么好处。
不过,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有人以为石奶引生活富裕,很多人写信寄给她,希望得到这名“人民币女郎”的资助,但大家并不知道,石奶引家也是贫困户,她无力去资助向她求助的人。
虽然不能帮助他人,石奶引还是把这些信件像宝贝一样收藏了起来。8月18日,太阳落山后,干完农活回到家的石奶引从一个布满灰尘的塑料袋里掏出一封信。这封信是2014年山西芮城县一名叫李某峰(化名)的人寄来的,随信一道寄来的,还有他的身份证、户口簿以及向银行贷款、贫困证明等复印件,目的是希望“富裕”的石奶引帮助他。
▲石奶引收到的求助信,外界有人误以为她很富裕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和所有写信求助的人一样,石奶引没有给他回信,也没有向他提供的银行账户转钱,但她偶尔会翻出这些信件,让识字的儿子和儿媳念给她听,“要是有能力,我们肯定帮他们。”
石奶引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很坚强,为人也低调,就算困难,也从不以自己的“名声”,伸手向政府要资助或补贴。
“明星”
她不会说普通话,“吃了没文化的亏”
“人民币头像原型”虽然没有给石奶引的生活带来改变,她却成了庆云镇附近一带的“明星级”人物,直到现在,但凡有人打听她,附近的人都会说:“石奶引啊,就是人民币头像上的那个人,她家就在佰你村十组,很好找的。”
石奶引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女们都成了家。石奶引没进过学堂,她和丈夫石学文至今都不会说普通话,与外人交流,需要儿子儿媳临时当翻译。
▲石奶引在家中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石奶引所在的佰你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寨,当地人长年靠种水稻、玉米为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现在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一年能挣点钱来贴补家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也有了盼头。
▲石奶引家的织布机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石奶引的儿子石连锋和儿媳石碑坤,每年开春干完农活后都要出门打工,然后等秋收时回家帮父母收庄稼。“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又不好,外出久了不放心。”石连锋说,今年他和老婆出门打工才几个月,就接到父亲鼻窦炎发作入院的消息,就提前从广东赶回了家。
村长石华科说,石奶引一家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属于贫困对象,往年他们家是享受低保政策的,但今年村里有3人考取大学,就把指标优先给了考取大学的困难家庭。
石奶引一家对这样的决定很理解,“娃娃读书重要,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要我们大家努力,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石奶引的家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婚姻
她是村寨一枝花,被父母许配给没见过面的人
年轻时的美丽,是石奶引身上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1961年,石奶引出生于庆云镇寨锦村七组,原名石婢学。少年时代的石奶引是寨锦村的一朵花,留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处处表现出山村少女的活泼、健康、美丽。
石奶引家共有六兄妹,三男三女,她是老大。由于家里兄妹多,石奶引很早就去顶劳力,因此从来没有读过书。4岁的她就学会放牛,7岁学会做饭,13岁跟随大人下地干农活。据庆云镇给媒体提供的资料显示,小时候的石奶引就很引人注目了,翘翘的鼻子,美丽的大眼睛,还有那头乌黑的长发,让她看起来楚楚动人,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不仅如此,她还心灵手巧,唱歌、刺绣、织布、染布,一学就会。到14岁的时候,她就能独立织布、染布、做衣服了。
▲如今的石奶引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曾有媒体报道,石奶引22岁的那年,媒婆把她介绍给了佰你村的石学文,经历过几次的“行歌坐月”(情歌对唱),彼此十分满意,渐生情愫,23岁那年的腊月,双方由父母做主,举办了婚礼。夫妇二人和睦相处,勤俭持家,日子过得很幸福。
但事实并非如此,石奶引告诉红星新闻,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行歌坐月”,而是父母做媒将她嫁给石学文的,当时她感到委屈,总觉得是“被父母逼的”。石奶引回忆说,当时自己的条件不错,追求的男生不少,甚至还有了意中人,但遗憾的是父母早就把她许配给了石学文,“我们直到结婚,两人连面都没见过一次。”她感到委屈的另一个原因,是石学文家的兄妹比自己家还多,一家7兄妹挤在一间小屋子里,条件还没她家好。
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石奶引嫁到石学文家后,经过2年的走婚,两人有了感情才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婚后,两人感情一直挺好。不久后,他们的女儿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两年后,儿子降临人世,喜上添喜。有了儿女,他们十分满足,辛勤劳动,并盖了一栋新木房。
▲石奶引的丈夫石学文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平时,石奶引和丈夫靠种地为生,儿子儿媳外出打短工,每年可以挣些钱回来补贴家用。眼看生活有了起色,但是一家有六口人,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很难有结余。
但石奶引还是很乐观。8月18日这天,儿子石连锋把印有母亲头像的一元纸币递给石奶引,她认真端详上面的人,开心地笑了,说:“还是年轻的时候好看。”
不过,她并不特别留恋这张纸币上的头像,她的梦想是种好地,把两个孙儿带大,就算再困难,一家人也要努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石奶引的孙女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幸运
帮扶相继到位,“明年日子就会好了”
石奶引的这个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一项针对她的帮扶正在进行。庆云镇政府宣传委员石文章说,镇里面已经拟定好石奶引家的帮扶项目,计划为她家准备30斤鱼苗、鸡、鸭苗各50只。通过这个项目,一年能为石奶引家增收四五千元。此外,还会不定期组织少先队员到石奶引家,帮她打扫卫生。
当地还邀请了扬州大学的帮扶专家团队,对石奶引一家开展帮扶活动。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说,见到石奶引之后,他下定决心要长期对她家进行帮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石奶引一家过上好日子。
“这个地方虽然是山区,但降水充沛,除了种水稻,还可以试着在水田里养些市价较高的黄鳝、泥鳅。”凌裕平说,石奶引家有6块水稻田,凌裕平已经想好,稻谷收了后,还可以种蔬菜,这样可以增加她家的收入,也可以改变她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针对当地有在田里养鱼的习惯,凌裕平打算对其进行改良,让她在田里养泥鳅、黄鳝等。石奶引家还有一些荒山,凌裕平也准备在上面种植一些经济林,这样就能为她家增加一些收入。
▲石奶引家所在的佰你村一角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除了帮助石奶引一家,帮扶团队还将教会农民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条件来致富,帮助石奶引的家乡告别贫穷——他们不仅给当地带去专业的技术指导,专家团还“牵线搭桥”,扬州的企业赠送给庆云镇10000株香水柠檬。
凌裕平和团队离开石奶引家的那天,她一直送到了寨外,送别的手始终举起,嘴里不停说着话,目光中还带着期许。
送走帮扶团队,石奶引回屋后,掰着手指开始算账:养泥鳅能赚5000元,种柠檬能赚15000元。
“有了政府和大家的帮扶,明年,日子就会好了。”石奶引说。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猴三日
DB
+15
2017-08-26
生活时尚欢迎你!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南宫凌萧
ZxID:48623803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4-05-12
最后登录
2021-02-05
发帖
11412
在线
716小时
精华
0
DB
29
威望
6766
保证金
0
桃子
0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等级:
贵宾
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立黄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8-26
0
生活时尚欢迎你!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