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运输总费用达11.1万亿元,其中公路物流费用约占75%,达8万亿元。 但是,与公路物流庞大的市场体量相对的是高度碎片化的市场体系——在3000万的货车司机中有2700万左右是个体户,他们所拥有的物流信息不集中,行驶路线固定,加上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货源规模差异大,货车的空载率曾高达近40%,而司机寻找货物的平均时间往往长达3-5天,货主遇到下午、夜间急发货通常找不到车。
大市场与低效率行成的强烈反差加速了公路物流互联网平台的崛起。这个趋势始于2010年。但初期的互联网平台仍然只是一个单纯的信息中介平台。 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成为风口,以运满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整车运输平台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及时性、便捷性,打破了传统平台纯撮合的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信息匹配等新技术手段直接切入“车货匹配”场景,把服务做得更加精细化。
比如,运满满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整车运力调度平台,自动筛选平台上的货车和货源信息,不仅向货主和车主推送信息,还可以智能配货和智能找车。此外,他们通过整合交易过程,把整个流程标准化、简单化,真正提高了公路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这也成了目前互联网物流平台惯用的模式。
在这个领域,中国首次引领了世界——此前,全球还未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车货匹配。即便是美国无车承运巨头C.H.罗宾逊,依然是人工匹配的模式。现在,Uber、亚马逊均宣布启动车货匹配。 兴起之初,无论是哪家平台,大家的模式都大同小异,关键要看谁的用户获取能力强。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大平台的“百团大战”,运满满和货车帮势头强劲,始终占据公路物流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位置。
不过,对比最新行业数据,目前运满满在各方面都远超第二名货车帮。 易观2017年8月发布的互联网+物流行业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7月,运满满司机端APP活跃用户数148.9万,APP启动次数9357.2万次,APP使用市场493.4万小时。而货车帮这三项数据分别为98.9万、5621.2万次和330.3万小时。
货主端APP的情况也是如此,在QuestMobile的另一份报告里,2016年6月-2017年6月,运满满货主端APP用户规模从10万左右增长至62万,进入2017年后的半年里增长尤为迅速。而货车帮同期的货主端APP用户规模始终落后运满满。除去两者重合的12.3万用户,运满满独占货主端用户比例达80%。
运满满的领先得益于阿里的互联网基因。其创始人&CEO张晖、总裁苗天冶、COO王正洪均来自号称“中供铁军”的阿里市场团队,更纯粹的互联网思维、执行力强的团队、“短平快”的线下打法在运满满身上得以充分体现。所以,运满满在各大平台混战的初期迅速占据了大量用户,奠定了领先的基础。 不过,平台积极发展车货匹配业务只是他们“开疆扩土”的第一步,数据只能反映一时的胜败,关键还在于平台的后劲是否充足:其一,市场拓展能力是否强大;其二,业务链条延伸能力是否足够。两者都关系到平台是否拥有可持续的变现能力。
在市场拓展能力上,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进一步下沉,深耕两端用户,获取更多和更稳定的货车和货主资源。另一方面则是要借助国内移动互联的领先优势出海拓展市场。 目前运满满已经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开始做“物流国际化”布局。比如他们与中欧班列、中阿班列、国际空运等运输方式合作,探索基于物流云的多式联运;与银川、中国-东盟信息港达成深度战略,并开发多语种的国际版APP;沿“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关键枢纽设立“数字化驿站”为司机提供服务。
在业务链条拓展方面,运满满和货车帮有不同看法。从各方面数据看,目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运满满仍然在夯实其车货匹配业务,拓展用户规模,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粘性,并没有急于向后端延伸。运满满总裁苗天冶表示:“先帮助用户创造价值,再按照设定好的战略路径去推进事业,进行商业化进程。” 而其后的货车帮则是围绕ETC场景开启白条金融贷款服务希望变现。但是从货车帮与运满满逐渐拉开差距的业务数据上看,这些向后端延伸的场景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尤其是被爆出涉嫌偷取同行数据之后,货车帮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
总的来说,无论平台如何布局,最终比拼的还是各自的用户基础和业务运营能力。谁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谁才能笑到最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七夕当天,同城配领域已经发生了第一庄并购案:GoGoVan并入58同城。这预示着并购风已经刮进了互联网+物流领域。在资本推动、市场调节之下,是否可以期待公路干线物流也迎来一场并购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