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an_Mann
人的一生中,若是没有几个爱好,未免也太过枯燥乏味,就仿佛经年不被雨水滋润的土地,干燥而荒芜。
有的人爱好钓鱼,闲暇时便夹着马扎,拎起小桶,在河边架起一支鱼竿,优哉游哉度日,有的人喜欢集邮,为了一张绝版邮票能够四处奔波,辗转反侧,食不下咽;而我最大的爱好,则是看书。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作为承载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从最早的龟甲,竹简,再到后来的纸张,电子储存器,书的材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为人类学习知识而服务。
曾几何时,为了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锥刺股。在古代,知识和书都是宝贵的,有无文化是一个极其巨大的鸿沟。
有文化的人,可以出仕,担任官员,成就一方诸侯,可以一篇文章流传百世,美名传千古。为此无数出身贫寒的人为了熬出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求得一个功名。
古代的文化阶级统称为士族,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来自平民百姓的寒门子弟,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自幼便能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而后者甚至连一本书都买不起,甚至想买都买不到。
活字印刷和纸的出现,让书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更方便携带和储存,但是印刷的渠道,往往都牢牢掌控在皇家和士族的手里。随着士族权势的日益壮大,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了限制士族,可谓是想破了脑袋。曹操的招贤令,隋唐的科举制,都是应此而生。
到了现代,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书本不再成为阻碍人们学习知识的最大障碍,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也能够轻易买到书本,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四本书统称四大名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每一本书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自然是有道理的。水浒通篇都在讲造反,讲义气,这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被其影响,走上歪路。而三国在饱经沧桑的老人看来,只会更加觉得人情淡薄,世事不测。
《红楼梦》最初又名《石头记》,问世后造就了一大批红谜,相比《红楼梦》,《西游记》看起来似乎更为荒诞一些。其中的佛道仙魔,佛教东传的故事,不仅讽刺了人性和当朝统治者,更是寄托了人们对于神话传说的美好向往,而这一切,都是书和知识的魅力所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精髓尽数藏于书中,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知识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对于将其掌握的人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堪比金玉,价值千金。
September 5 , 2017
[ 此帖被红袖招游侠在2017-09-05 14:4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