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浙江温州10多位家长先后收到“班主任”的短信,然后银行卡里的钱就莫名其妙被刷走了。其中损失最大的家长被刷走了14万!

温馨提醒:
1、跟孩子有关的事,家长应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或直接和校方取得联系。注意信息源,切勿点击不明网络链接。
2、平时记得保存孩子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什么学费打款、孩子受伤、孩子被绑架,直接和老师联系,即使短信的手机号显示是孩子班主任的,也有可能是盗号或者伪装!
3、建立老师家长微信群,方便沟通。在家长收到可疑信息时,尽快在微信群里确认,让其他家长和老师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4、在家长群、与老师沟通这种没有太多经济关联的的对象时,选择使用手机号码副号,不要使用日常中绑定银行卡的号码,如中国移动用户可以考虑和多号这种副号,保护个人基本信息。
5、手机安装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特别是安卓手机,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温州这一系列案件的受害人,用的都是安卓手机。
当然,不单单是“班主任短信”:
入学通知、升学名额、交学费、领取助学金、孩子受伤。这些也都是欺诈短信常有的开篇语。由于利用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对于未知电话(甚至有些熟悉的)号码只要涉及链接、账号,都要时刻保持最高警惕,不然一时不慎,就会有巨大的财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