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之”字,字字不同,如有神助!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兰亭集序》“之”字,字字不同,如有神助!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影音美图]《兰亭集序》“之”字,字字不同,如有神助!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09 0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其文及款字中共出现21个“之”字,字字不同,各逞美态,让一千多年以来的书法家与爱好者们心折赞叹。

▲《兰亭集序》

▲第一个第一行“暮春之初”,点几似横画,点横牵带明显,折撇圆收,捺笔内敛收锋。布白匀称。

▲第二个第二行“会于山阴之兰亭”,横撇重合近乎一线,捺笔有使转,轻笔出锋。布白上紧下鬆。

▲第三个第六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点似鹅头,横撇之转折处顿笔明显,捺笔以反捺内收,意味含蓄。

▲第四个第九行“仰观宇宙之大”,横撇之处理与第三个略同而捺笔以方拙出之。

▲第五个第九行“俯察品类之盛”,点、横折撇运笔轻快,至捺笔渐趋稳重,以顿笔稳稳收住,饱满圆融与起笔之轻盈健捷形成对比。

▲第六个第十行“极视听之娱”,横折撇捺连贯一气,矫若游龙。收笔稳健。布白均匀美观。

▲第七个第11行“夫人之相与”,点与横成连绵之势,至撇重压侧锋转折,再至捺笔直截,顿收出锋回互,与下一字接气。布白取欹侧险劲之姿态,动感极强。

▲第八个第12行“悟言一室之内”,点如啄,横变化为提点牵丝,撇笔万钧之力劲扫,捺画反向而取逆势,收笔迅捷,略出机锋。布白中宫空灵虚白。
▲第九个第13行“放浪形骸之外”,细观法帖,此“之”字乃唯一以草法牵丝笔画与下边之字接续相连者。整体布局与第八个近似而行笔速度明显迅捷如风,如春风拂面,灵动而不纤弱。

▲第十个第16行“不知老之将至”,整体布局敦厚庄严,捺笔内敛至极,以截锋顿收。如太阿截铁,沉着痛快。

▲第十一个 第16行“及其所之既惓”,点与横画之起笔处,均以出锋入笔,撇与捺笔之连接处有顿笔,如阳关哀曲,一唱三叹,韵味悠长。

▲第十二个 第17行“感慨系之矣”,点出锋落笔略提起,横与撇之连接转折处顺势而下,捺笔变化为点且以散锋轻出,整个字如\柳寒鸦,悠然戏水,得散淡之趣。

▲第十三个 第17行“向之所欣”,此“之”字为改正误用之“今”字,须遮盖其迹,故在全篇中体量最大,以粗笔为之,多用楷法。与先写之“今”字笔画重叠处,墨迹之书写先後次序清晰可辨,此墨法之妙也。

▲第十四个 第18行“俛仰之间,以为陈迹”,结体均匀。落笔爽劲,捺笔以圆头而收,给人恬然之感。

▲第十五个 第19行“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点、横、撇、反捺四笔,以牵丝连之,如玉匣滚珠,戛戛聆音。

▲第十六个 第21行“每揽昔人兴感之由”,结体上鬆下紧,用笔沉重有力,如万钧之弓蓄势待发。

▲第十七个 第23行“不能喻之于怀”,珠圆玉润,无需赘言矣。

▲第十八个 第24行“後之视今”,此为所有二十个“之”字中最开张者,横画中间提起,至转折处又极力按下,复以轻盈之笔提起撇出,最後之捺笔平出。整个行笔过程如船出三峡,有滟滪堆之横亘惊险,有巫峡之烟云浩渺,亦有出西陵峡之豁然顿开。中国书法用笔之妙境,能悟此一字足矣!

▲第十九个第25行“今之视昔”,横撇转折处如金铁烟云,力透纸背。至捺处急转而收,如听《广陵散》。

▲第二十个 第27行“後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此为《兰亭序》最後一句话。“之”字落笔沉稳,横画起笔处顿笔非常肯定,转折处不激不厉,捺画以反捺收束。
文字转载,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书画鉴赏速成装腔指南!
我的“无酒不能画”的父亲!
从古至今,唯有此赋可与《兰亭序》媲美!
这是对书法的形容吗?死树挂蛇和石压蛤蟆?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7-09-09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