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退休教师心系革命老区贫困学子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84岁退休教师心系革命老区贫困学子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转载美文]84岁退休教师心系革命老区贫困学子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10 0
九十九次的希望之旅  
  新华社合肥9月9日电(记者李勇华 刘美子 刘巍巍)大巴车顶风冒雨向大别山腹地的安徽金寨山区蜿蜒前行,离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越来越近,一直依窗翘望的84岁老人周火生,显得更加急切而兴奋。
  这是他第99次从千里之外的江苏昆山,来到这片红色的土地。时光荏苒,泥泞的土路已被柏油公路所替代,破落的深山小镇渐趋繁华。从前健步如飞的他,如今已步履蹒跚。
  他是昆山市千灯镇一名退休教师,22年心系革命老区贫困学子,自己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有人叫他“希望骆驼”。
  “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

  ↑9月3日上午,周火生乘坐大巴,从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出发,前往金寨县希望小学所在地——南溪镇,看望那里的孩子。新华社发
  清晨6点,古朴的千灯镇天方泛白,周火生已经忙碌起来。他住在一处老式居民楼,几十平方米的房子,墙壁斑驳,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到处都是儿童书籍。
  周火生从房里拖出几块破旧的展板,展板上印着“昆山——金寨手拉手,购买图书献爱心”等标语。
  “今天是9月1日,是学生报到第一天,要早点准备,可以多卖点书。”周火生一边说,一边将展板搬到三轮车上,然后去库房搬运图书。
  去年,周火生患上脑梗后,精神大不如前,走路也有些费劲,但他今天显得十分兴奋,因为24小时后,他将带着500本图书和3万元建图书阅览室的爱心款,再次前往他最牵挂的地方——金寨县希望小学。
  “1992年,我第一次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当时我就想,退休后一定来这里看看。”周火生回忆说。1995年,退休后的他来只身到这里,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两层小土楼,一间小小的教室里挤着70多个学生,课桌就是一块板子,板凳高高低低,都是学生自己从家带来的,窗户是纸糊的,没有电,学校连厕所都没有,一部分孩子的学费都是老师帮垫付的……”再说起当时的情景,周火生仍然难以平静。
  “我难过,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周火生在日记里写道。
  自此,在昆山街头巷尾、校园企业,人们总是能看到一个消瘦的老人骑着一辆三轮车,上面挂着“义卖图书捐助希望工程”的小旗子。为了筹钱,22年间,周火生起早贪黑跑遍昆山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和企业,义卖图书20余万册。他骑坏过四辆三轮车,体重只有八十几斤的他,常常扛着比自己还重的书去挤公交车。
  1995年春天,周火生带着自己攒下的工资和义卖筹集的钱款,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行程600多公里,第一次把这笔助学款送给了山里的孩子。第10次、第50次、第98次……几多寒暑,周火生如苦行僧般来往于昆山至金寨的“希望”之路上。
  为了省钱,周火生总是坐最便宜的车,住最便宜的宾馆,吃自带馒头,常常为去一个偏远的教学点,翻山越岭走上大半天。
  “他硬是一步一个脚印点燃了山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金寨县关工委副主任曾庆浩说。
  点燃希望之火的“苦行僧”

  ↑9月1日清晨,周火生骑着三轮车,准备去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义卖图书。新华社发
  周火生老人刚走下大巴车,闻讯赶来的师生们就簇拥了过来。人群中,一个高个子、大眼睛的短发女孩手里拿着两封信,显得有些怯生生。她叫廖兰,家住南溪镇吴湾村,受捐助已经有9年。
  “第一次见周爷爷也是一个下雨天,他从车上下来,特别慈祥。”廖兰说。
  2005年,廖兰失去了父亲,母亲也失踪了。廖兰跟着大伯大妈一起生活。但没过多久,大伯和奶奶也相继过世,接连的变故把这个家庭击垮了。
  “再苦再难,我都没有想过让孩子放弃读书。”廖兰的大妈低头抹着眼泪。这个没有多少文化却善良坚强的女人清楚地知道,“读书是让孩子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周火生听说了廖兰家的情况后,立刻联系了昆山当地的两位志愿者,对廖家三兄妹进行帮扶。去年,廖兰和姐姐分别考上了当地的职高和重点高中。
  “周爷爷每次来,我都过来看他。周爷爷说,要经常给帮助我们的叔叔阿姨写信,汇报自己的成绩,要心怀感恩。”廖兰紧紧握着手中的信。
  “走进了大山,才真实体会那里的娃娃有多苦,有多渴望读书。”对于周火生而言,22年来,那些所有走过的山路、接过的茶水、回应过的注视,他都无法忘怀。
  “跪下!不去上学就不许起来!”易三梅清楚地记得,当她提出放弃学业时,父亲嘶哑的怒吼。那一年,她才刚上初二。
  聋哑的母亲,年迈的父亲,两个年幼的妹妹。“这样一个家庭,别说上学,就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易三梅说,就在她绝望之时,周爷爷伸出了援助之手。
  高考过后,母亲病重,生命垂危。易三梅心里明白,家里根本拿不出一年几千块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她偷偷地藏起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一次将眼泪咽进肚子。
  周火生急了,坚定地告诉她,“学一定要上,有什么困难大家帮你!今后不管有多难,都不能放弃读书!”易三梅最终走进了校园。
  “是周爷爷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易三梅噙着泪水说。毕业后,她成了金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公务员。她的命运从此改变。
  一个人感动两座城

  ↑9月1日清晨,周火生早早来到仓库搬运图书,准备去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义卖。新华社发
  在周火生的感召下,吴卫林和爱人祁芳已经第25次来到金寨。下车后,夫妻俩就忙前忙后地搬运捐给希望小学的图书,和校长协商建立图书室的事宜。
  吴卫林夫妻与周火生相识于2004年夏天。他们第一次跟着周老师来到金寨,亲眼目睹了大山里贫困落后的教育面貌,也被周老师的助学故事深深感染。2010年,他们和一批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了“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吴卫林担任协会副会长。
  十几年来,吴卫林举家投身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十几名学生,总计捐款达60余万元。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在昆山,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意。看到周火生的卖书车来了,交警会走上前去敬个礼;每次义卖图书,都有十几名志愿者自发前来帮忙;很多台商、华侨也主动加入志愿者协会,接棒周火生的“爱心事业”。
  “他给孩子捐钱都是500、1000块的,而他自己只穿一二十元一件的衣服,省吃俭用就是想能多帮助一个孩子。”志愿者欧小华说
  多年来,周火生和志愿者们一共为金寨捐款1000多万元,协建5所学校,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资助学生1000多名。
  熊熊的“希望之火”不断燎原。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的足迹也越来越远。“原本只是周老师一个人行动,现在变成了一个爱心的大家庭在行动,原先主要支持大别山区,现在拓展到西部贫困地区。”李梅说。
  九十九次大别山之行后,周火生有了新的目标,“100次我是肯定要来的,只要我还能动,我希望还有101次、102次……”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7-09-10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