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color=#333332]2017年3月28日,大朋在北京举行了新头显E3的发布会。这个时间距离大朋的上一款PC头盔E2的发布已经相隔了一段时间,发布会上大朋CEO陈朝阳自己也发出了“E3终于来了”这样的感叹。平心而论,我们一直都对大朋的产品期待值颇高,原因呢很简单,千元价位的E2乃至号称“世上最强”一体机的M2都算的上同类型产品中性价比不错的设备。E3阔别如此之久,理应有所惊喜。近日,我们拿到了E3的基础版,配有Polaris的定位版需要稍后方能拿到,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一直对标Oculus和HTC的大朋E3基础版这次是否会有所突破?[/color]
[color=#333332]外形 在刚拿到设备时,设备未开箱外围还包裹了一层气泡膜,我们当时就有一个很直接、清晰的感受——E3很轻。E3的众筹页面上标注了设备具体的重量为297g,我们也实际测量了一下包括数据线以及头戴各部件在内的头盔整体,结果为588g。该数据对比我们以往评测过的众多PC头显重量来看,E3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个轻量级选手。新产品之所以“减肥成功”根据大朋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是由于大幅度减少了激光接收器的数量,在E3上Polaris的接收器仅为6个,相比Vive 32个lighthouse接收器,无疑要减少了许多。[/color]
[align=center][img]http://qtimg.bdstatic.com/hiapk/vr/201709/08/59b236be393ea~hiapk_autow600~.jpg[/img][/align][color=#333332]外型上,E3较之E2的变化还是挺大的。E3整体造型给人的感觉要相对扁一些,特殊的头戴以及白色的前盖过渡非常柔和,有一种流线美。大朋在发布会上提到的将启用新的英文品牌名也在设备上有所体现,E2上的“deepoon”被换成了“DPVR”。如果非要在外形上说些不足的话,应该是设备整体采用大面积的塑料材质难以避免的会给人一种塑料感偏强的感受,不过这应该是追求更轻重量的结果。[/color]
[color=#333332]E3的头戴也很有特色,其很少见的利用弹簧达到自适应的效果,佩戴起来相当方便。总体而言佩戴感受可以说是可圈可点的。在我们往期的评测中说过,一款头戴式设备佩戴舒适与否主要取决与设备的重量、贴面材料以及头戴的设计等三个方面。E3的重量显而易见已经做到了足够轻;贴面部分也使用了高质量的海绵,并且在海绵的两侧还做了类似Vive上针对佩戴眼镜时镜腿空间的凹槽;而头戴的受力也被尽可能的向上集中,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来看,E3是一款可支持较长时间佩戴且还算舒适的设备。[/color]
[color=#333332]本次消费者版的E3针对常见的鼻槽位置漏光做了一些处理,设计了一块黑色的橡胶片,用于挡住光线,这点倒是挺巧妙的。[/color]
[color=#333332]硬件 在硬件方面E3有点特别,它在某些配置上有所提升,不过在某些参数却也有一定幅度下降。这里的“提升”是主要指设备的屏幕分辨率,它从E2的1920*1080上升到2560*1440,尽管幅度不是很大,但确实变得更为主流。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发布会上的PPT还特意强调了“大朋E3“可能”是迄今为止量产消费级VR头盔最清晰的”,这里应用了“可能”大概是考虑到了3galasses的蓝珀S1以及小派4K吧。此外,E3的总延迟优化也更为出色,仅为16ms,更不易导致眩晕。[/color]
[color=#333332]至于“下降”的参数则是指设备的视场角和刷新率,此前E2的视场角为120度,而本次E3略有减少变为了110度,体验上10度的变化其实并不会很明显,但更大的FOV显然可以提供更好的沉浸感。大朋表示这次视场角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追求更大的FOV就会要求光学镜片具有更大的放大倍率,但受限屏幕分辨率的制约,在较大的FOV下,画面会呈现出明显的晶格感,影响用户体验。本次E3上已经使用了分辨率最高的三星AMOLED屏,所以权衡之下还是把FOV设定在110度。”大朋这样的考量不无道理,这也应该是目前主流的头盔没有采用更大FOV的原因。[/color]
[align=center][img]http://qtimg.bdstatic.com/hiapk/vr/201709/08/59b236c326c7f~hiapk_autow600~.jpg[/img][/align][color=#333332]刷新率应该是E3上最为短板的一项内容,其仅为70Hz,较之主流PC头显的90Hz有一定差距。我们之前多是通过延迟的角度去解读刷新率,刷新率越高延迟就越低,但在E3良好的延迟优化前提下,我们需要更多从刷新率自身考虑,简单来说刷新率低于游戏帧数会影响图像的稳定性。当今普通游戏在制作时大部分是以60帧为目标,而因为VR的特性,VR游戏的标准要高很多,最好要达到120帧,最低也要90帧。所以基础版E3如果在拿来体验游戏刷新率可能就有些不够了。[/color]
[color=#333332]总体而言,E3的配置还是比较主流的,特别是在显示效果上,可以预见会优于市面上的多数头盔。接下来由于缺少Polaris定位系统,我们就先简单说一下E3的基础功能。[/color]
[color=#333332]体验 E3主要的内容获取渠道有三个:大朋助手、VRonline和SteamVR,前两者一个是大朋的官方软件,一个则是与投资方恺英网络合作的结晶。两款软件我们都体验一段时间,就目前的内容储备而言,其实与国内其他VR软件相当,可玩性较为普通,所以更多的内容还是要依靠steamVR提供。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上,大朋表示将为E3特别推出13款AAA级全球首发游戏,但根据几款游戏的具体信息来看,AAA级的定义似乎有些夸大。[/color]
[align=center][img]http://qtimg.bdstatic.com/hiapk/vr/201709/08/59b236c6e842d~hiapk_autow600~.jpg[/img][/align][color=#333332]不可否认,E3新分辨率和新镜片的搭配,确实在观看效果上较之E2有很大的提升,整个画面清晰靓丽许多,色彩也很饱和,简单地晃动时也感受不到余晖现象,几个同事体验时都说要比Vive来的细腻。不过由于分辨率依然停留在2K阶段,所以像素点还是存在的。而且缺少定位系统的E3尽管在某些参数上较之E2甚至国内的许多PC头显有优势,但本质体验上其实并无太大的区别,毕竟它们都无法提供一个完整的沉浸式VR体验,所以我们也没有过多去测试E3游戏时的表现。当然,如果纯粹的把E3基础版当成“观影神器”也算一个不错的选择。[/color]
[color=#333332]总结 首先,我们要肯定E3本次的表现,佩戴较为舒适,观看效果清晰细腻,与国内众多无定位系统的VR设备相比已经是一款相当成熟的设备。不过正如我们前文所言,缺少定位系统的E3本质上与国内的其他PC头显并无太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渡过了VR元年的现在,大家对于高端头显的要求也愈加具体愈加严苛,关键体验环节缺失的设备我们只好也只能把它定义为三大头显以外的其他设备。不过,如果大家只是想拿着VR头盔看看电影的话,以基础版E3非常主流的配置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点大家倒是可以放心。但话有说回来,桌面级或者房间级的VR头盔显然才是王道,期待催化剂Polaris定位系统的到来。[/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