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Ta
-
- 注册时间 2013-02-23
- 最后登录 2025-02-25
-
- 发帖314016
- 在线16898小时
- 精华0
- DB255
- 威望28082
- 保证金0
- 桃子21
- 鲜花0
- 鸡蛋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怎么回应孩子的需要,又该怎么对孩子提要求?“有要求的爱”,才是最好的方式。《爸爸去哪儿 5》开播了,5对父子(女)又一次实力圈粉。仔细比较,5位爸爸对孩子的教养却风格迥异。有尽可能满足嗯哼要求的杜江。在上交玩具环节,为了不让嗯哼难过,偷偷地藏了一个玩具。也有对Jasper严格要求的陈小春。当Jasper要拿游戏道具李子吃时,他毫不犹豫地将Jasper一把抱起,告诉他“村长已经说了,我们待会再拿给你”。 这两种相对的教养风格,哪种更好?是“无条件的爱”,还是“严格要求”?其实,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相对关系,而是两条可独立选择的平行线。一条是响应(Parental Responsiveness),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各种需要的响应程度,尤其是情感上的接纳和照顾;一条是要求(Parental Demandingness),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言行举止、情绪控制、社会成就等方面的要求程度。上世纪60年代,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从这两个维度入手,通过自然观察、父母访谈等方式对100多个学龄前孩子进行研究,将大多数父母的教养风格分成3大类。后来又有学者将其补充为4类。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这种分类方法依然被非常广泛运用。 图片来自:Heymom1. 专制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 也称压抑型),表现为对孩子高要求、低回应。高要求首先体现在对孩子言行举止的严格要求。但专制型的父母通常不会告诉孩子这些规定背后的原因,只一味强调遵守和服从。他们的口头禅是:“这个家里我说了算。”而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专制型父母通常采用的是不关心、不接纳的态度。比如,以“男儿有泪不轻弹”或者“女孩就要有女孩样”为名,在男孩表达恐惧或悲伤、女孩表达愤怒的时候对他们批评责罚。所以,专制型父母的典型表现有:对孩子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制定很多的规则,并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对孩子不会给予过多的照顾和关心;对孩子进行惩罚、却很少解释为什么;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对孩子错误的行为缺乏耐心;不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愿意和孩子进行协商;经常通过“羞辱”强迫孩子遵守规则,“为什么你从来都做不好呢!” 2. 溺爱型(Permissive Parenting, 也称骄纵型),表现为对孩子低要求、高回应。溺爱型的父母很少管教孩子,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期望非常低,把孩子想象成瓷娃娃、玻璃心。根据鲍姆林德教授的说法,溺爱型父母“对孩子非常宽容,不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尽力避免冲突”。但他们对孩子的需求高度回应,“时刻准备着”,帮助孩子清除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所以,溺爱型父母的典型表现有:很少为孩子的行为建立规则或标准;即使有规则,也经常会改动,前后不一致;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孩子的朋友,而非父母;经常用玩具、礼物和食物“贿赂”孩子,以获得他们的“听话”;很少为孩子建立时刻表、并要求他们遵守;强调孩子的自由胜于责任;在重大决策时依然询问孩子的意见;很少要求孩子达成某个特定的结果。 3. 忽视型(Uninvolved Parenting),表现为对孩子低要求、低回应。这些父母通常只会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除此之外尽量避免和孩子的生活产生交集,亲子之间也很少交流。现在,经常被讨论的“隐形爸爸”就是这个风格的典型代表。所以,忽视型父母的典型表现有:和孩子保持很远的情感距离;仅给孩子很少的照顾;对孩子表现出很少的关心、爱和感情;从不参加学校活动和家长会;有意识地躲着孩子;常常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孩子。 4. 权威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 也称民主型),表现为对孩子高要求、高回应。和专制型一样,权威型父母也会建立规则,指导孩子的言行。但他们会更民主,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也会和孩子讲清楚规则背后的道理。他们对孩子的需要也给予高度的响应,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他们的教养方式更加富有支持性,而不是惩罚性。他们在用一种“温柔的坚持”养育孩子,希望培养出坚定、自律、有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的孩子。不过,权威型教养风格这种“高要求、高回应”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走向极端。否则,可能对孩子建立过高的要求,而自己又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失去了人生的重心,即所谓的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仔细聊聊。所以,权威型父母的典型表现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学会独立;为孩子的行为建立规则、目标和期望;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孩子讨论各种选择方案;要求孩子持续遵守纪律。 对照4种教养风格的描述,我们可以判断一下自己的教养风格属于其中的哪一种。是最好的那一种吗?基于鲍姆林德教授的研究,后续的学者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不同影响。据说,有项研究发现,从父母的教养风格就可以判断孩子未来上的大学。专制型教养风格下的孩子,通常比较早熟,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遵守规则、尊重权威。但由于情绪和情感长时间得不到回应,通常他们的幸福感、社交能力、自尊水平比较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离,青春期时可能比同龄人更加叛逆。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很多都属于这种风格。溺爱型教养风格下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大家口中的“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在学校表现不好,不遵守纪律。忽视型教养风格下的孩子,通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表现都差强人意。他们常常缺乏自制力、自尊程度也比较低,能力上更是低于同龄人。而权威教养风格下的孩子,更加幸福、更有能力、也更成功。他们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承担责任、管控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他们懂得尊重长辈和规则。他们更有同理心、善良和温暖。他们和同龄人、老师相处时,出现的问题更少、更容易收到欢迎。他们通常与父母保持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等等。所以说,权威型教养风格是最好的,对孩子“有要求的爱”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我们关心、支持、高度响应孩子需要的同时,也对他的行为举止提出严格要求。“温柔的坚持”应该是我们教养的核心。可能有人会问怎么才能成为权威型的父母,其实上面已经介绍过,照着权威型父母的典型表现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