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痛--破解潼关古城消失之谜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潼关之痛--破解潼关古城消失之谜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风景插画]潼关之痛--破解潼关古城消失之谜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31 0
潼关古西门。是古潼关最雄伟的古建筑。现在只能想象他的磅礴气势。

一大门,在关外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猛虎蹲着,守卫长安东大门。

北水关,北临黄河,明代水利建筑的典范。历代潼关的知县总兵,不管文官武将,都懂水文水利,是治水的专家。潼关紧挨黄河,关城与黄河没有多少高差,千百年来城墙竟从未垮塌,潼关从未被淹过。北城墙的基础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雨季,黄河水涨,波涛汹涌,城墙就成了大堤。潼关城的选址,正是基于对自然规律、对黄河水文和河水流量变化的深刻认识。人、古城和大河,在这里奇迹般地保持了协调和动态的平衡。

南水关。

潼关金陡关。

潼关古城全貌。潼关古城原有六个城门,雄伟壮观,映照山川。东门有正楼五间、箭楼四间,西门有正楼、箭楼各七间,北城有大北门和小北门,南城有下南门和上南门。另南水关有闸楼七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城外黄河滔滔,城内潼河穿过,中有石桥宛如长虹连接东西,规模宏大,引人入胜。潼关有儿歌曰:“潼关城,两头尖,北靠黄河南靠山。蝎子山,凤凰山,麒麟送子,砚台山。五里暗门不见天,西走十里脚不干。上到城墙转一圈,始识天下

这是新建的潼关古城的远景图。潼关境内山川如画,四时异象,奔波于长安道上的文人墨客,路经潼关莫不兴叹吟咏,所以潼关也是历史文化积渐厚重的险关诗城。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而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处庵堂寺庙以及木石牌坊。特别在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以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这些古建筑物,无不雕梁画栋,飞檐叠障,古色古香,构筑精美,古称“金碧辉煌,映衬川原。”

潼关水坡。顺便说说潼关古城的毁灭。根据朱幼棣《后望书》记述,潼关古城主要经历了三次毁灭性的破坏。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六年——三十四年(1937—1945)遭日本侵略军炮击、空袭和驻军拆毁、火灾,使本城遭到严重破坏,到解放前夕,古代建筑幸存者屈指可数。二是1959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县城搬迁;三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古城城垣建筑物拆毁贻尽。

潼关城是由“两个洋人”毁掉的,一个是日本人,他们用飞机大炮对潼关城狂轰滥炸几近七年,城内许多建筑和北城墙遭毁;一个是苏联人,他们因修三门峡水库毁掉了潼关城。第一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第二种说法则有商榷之处。

据《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记载:“古潼关关城历经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的修葺,基本保留完好。新中国成立后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拆掉潼关城楼,现在还留有土垣,关左有新建的黄河铁桥。”

1954年,中国从苏联请来专家,帮助规划黄河治理。这些苏联专家是搞水利工程的,擅长修筑坚固的水坝。他们随手一指,“三门峡是个难得的好坝址”,随行的中国水利专家频频点头认同。规划过程中,其他学科的专家并没有参与,自然也没有人指出三门峡是黄河上最壮观的奇景,沉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1954年10月,规划报告确定三门峡水库正常高水位350米。1956年,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提交设计报告,将水位在350米的基础上提高到360米,库区淹没农田面积由200万亩增加到325万亩,移民由58.4万人增加到87万人.

按照这个水位,附近的陕州古城、潼关古城、蒲州以及方圆百里的村庄均要沉没。在水库蓄水前,潼关等几个古城被迫不及待地拆掉了,居民也迁出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 1962年,大坝施工完成。当水库水位为332.5米时,黄河流量为2000秒立方。1969年,三门峡开始第二次改建工程。当时国务院批准确定的非汛期水位为310米,比原设计低了50米,三门峡电站从计划的高水头改为低水头发电。

正是这几十米决定了潼关等几座古城的存亡。三门峡水电站建成后,水位从未到达过离大坝只有几公里的陕州古城,也从未到达过潼关老城,更未到达上游20公里处的蒲州、朝邑和蒲津渡。然而这些古城都已不复存在。在朱幼棣看来,这完全是一次误判,一个杞人忧天式的大败笔。

潼关古城啊,难道你就这样的消失了````? 一个决策的失误使潼关古城没了,我真感到深深的遗憾!

正在建设中的潼关古城设计图。

基本竣工,试运营的酒店。

潼关的历史传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陕西通志》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于此,项目所在地东山又名女娲山,相传女娲用黄河水、黄土创造人类并在黄河流域繁衍万代,至今流传在东山脚下的黄河河道之中有女娲的陵墓,清代还能随着黄河水势涨退若隐若现,女娲姓风,因女娲陵墓在此,黄河的渡口故名风陵渡。《九域志》云:“女娲墓在今潼关口河滩上,屹然介河有木数株,虽暴涨,不漂没也。”

神圣之地必有神泉,在地下2300米深处,发现了高品质的高温温泉,出水温度超过80度,富含金属元素锶,另外饱含硅、碘、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珍贵稀有的矿物质。

乾隆三十年,户部修缮潼关城池咨文提及:“陕西、甘肃地当西陲孔道,多系新疆回部来往之通衢,所有城垣亟宜修整,以壮观瞻,而资巩固”。可见在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耗银壹佰叁拾伍万两的潼关城修缮的“巨工”主要因素并非“关防”而因“形象”,可窥见当年潼关城商贸繁盛之一斑。

潼关古城景区,以“关隘文化”为核心特色,形成“三条轴线八大文化片区”,拥有黄河文化区、关隘文化区、古城民居遗迹区、女娲文化区、黄金小镇、民俗商业街区、战争文化区、温泉养生度假区等八大主题文化区,核心开发产品涉及古城遗迹、遗址保护开发,旅游配套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将在景区内部分再现著名的潼关八景的壮观景象。

复建的古城西门。

十二生肖广场。

在唐代,潼关城池做了一次大规模迁建,基本确定了明清潼关城的位置与规模。唐建都长安,同时洛阳又是唐的陪都,中原与关中一直是唐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带,而处于两京之间的潼关成为“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的咽喉。在隋唐五代的和平年间,士、官、农、工、商往来交通,皆由此经过,从唐开始,潼关既是一座军城,更是一座商贸物流之城。

商业展示区一瞥。

商业展示区一瞥。

商业展示区一瞥。

明清建筑风格,适逢春节,有年味。

仰着头,看看这复古的建筑,还能找到一点儿老潼关的记忆。

城内新建,四合院,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潼关之痛--破解潼关古城消失之谜

商业展示区入口。

潼关是一座有故事的老城,由于战争和错误的决策,让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正在新建的潼关古城,希望能还原古城原貌,为潼关子孙留下记忆。也希望我们能够记住,古城不仅仅是一座城池,而更为重要的是隐藏在古城背后的文化底蕴。

逛完整个景区,我在这一排老城砖前,端详许久,只有他们知道老潼关发生了什么!

[ 此帖被花开那年丶在2018-01-31 19:14重新编辑 ]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
DB+10 2018-02-01

_﹏ ﹌贴图板块.欢迎您 ⊹⊱⋛⋋⋌⋚⊰

泪玘韵

ZxID:13767573

等级: 版主
配偶: 泪玘寒
  ◕。热会二队◕。  ◕。二队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2-01 0
历史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