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树挪死,人挪活”。
和树木相比,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折腾。
树木一折腾就死了,人折腾,却可以活得更好。
翻开曾国藩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折腾史。
一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闭塞的小山村里,祖上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那时候,他们想要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或者说唯一可行的折腾方式,就是读书做官。
到了祖父曾玉屏这一代,家里有了点钱,可以供一个孩子读书了。
这个孩子就是曾麟书。奈何,曾麟书的资质实在太差,连考十七次也没有考中秀才。
曾玉屏很无奈,于是就把自己的希望投注在自己孙子身上。
这个孙子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从小就背负着一个家族的希望,读书做官,改变家族的命运。
也就是说,曾国藩一出生就注定不能循规蹈矩,和祖辈一样以耕种为业,靠天吃饭。
曾麟书是曾国藩的父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
可能是曾麟书的教育方法不对,也可能是曾国藩实在太笨。
总之,曾国藩连考七次,每次都是名落孙山。
曾国藩甚至曾被学政大人当众悬牌羞辱。
曾国藩埋头苦读,有的时候,一天连门都不出。
折腾到二十三岁的时候,曾国藩终于考上了秀才,像是突然开了窍,一路高歌猛进,三十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曾家也因此成了方圆几十里的第一大户,三代人的折腾没有白费,老曾家终于开始兴旺起来。
二
成为进士之后,曾国藩入京当官,十年的京官生涯中,曾国藩一共升迁七次,一口气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做到了副部级。
按道理来讲,曾国藩应该是高兴的,毕竟他的升迁速度远超同僚。在读书人都以升官发财为目标的年代里,曾国藩这就算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是曾国藩并不高兴,相反,他很苦恼。
他在写给家人的诗里说“径求名酒一千斛,轰醉王城久不知”。
因为他发现,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是面对大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局势丝毫无补,自己有心无力,什么也做不了。
心情抑郁,借酒消愁,身体健康也大不如前。
道光皇帝去世之后,咸丰登基。咸丰皇帝想要改革图新,曾国藩以为时机已到,上书建言。
谁知道,他对皇帝的建言被当成是不怀好意的指责,对京城官场的“不黑不白不痛不痒”的抨击招来了京官的集体嘲笑。
曾国藩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
当时的官场流行官官相护,纵然犯了罪,也会被同僚网开一面,大罪变小,小罪变了。
但是曾国藩不吃这一套,在他的坚持下,妄加诛戮的琦善被革职流放,尸位素餐的赛尚阿也被革职。
这样的折腾,让时人为之侧目,虽然被同僚孤立,但却也让咸丰皇帝看到了他的正直敢为。
三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坐大,挥师北上,威胁京都。
咸丰任命了十省四十三位官员办地方团练,曾国藩也在其中,咸丰让他在湖南老家办团练。
这四十三人里绝大部分人都选择明哲保身,太平天国势大,很多人做做样子就跑路了,只有曾国藩自己认认真真地折腾自己的武装力量,来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不要钱,也不要名,安定地方治安,招募乡勇,努力训练。
在和当地的绿营发生冲突之后,曾国藩被兵痞冲进衙门闹事,被迫出走衡阳。
在没人没钱还不懂军事的情况下,曾国藩筚路蓝缕,终于建立起后来赖以成名的湘军。
咸丰四年,曾国藩带领一万湘军,死磕三万太平军,十战十捷,京师震动,皇帝也终于对曾国藩刮目相看。
也正是凭借这支湘军,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让整个国家没有陷入四分五裂的窘境。
四
看到西方列强对中国予取予求,曾国藩觉得兴办洋务,求新求变,才是大清王朝出路。
曾国藩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窍不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坚定的洋务派,开工办厂。
曾国藩当时费尽心思,召集全国当时最著名的科学技术专家,又找来百名工人建立起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军械所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看罢之后,非常满意,感叹道“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同时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曾国藩见到西方科技发达,力主向西方学习,甚至给儿子曾纪泽请了外教,教授儿子学习英语。而曾纪泽也不负父望,凭借娴熟的英语,在伊犁事务中大放异彩,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五
曾国藩一共活了六十一岁,但是他的一生却比太多人都精彩。
他一生都在折腾。
不做农民,一定要考进士;不肯同流合污,一定要耿直谏言;不肯敷衍了事,从无到有创立湘军;不肯故步自封,费尽心思创立安庆内军械所。
晚年的曾国藩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缠身,但是他却一直都保持着健旺的精神,依然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人只有不停下折腾,生命才不会变成一潭死水。
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努力折腾,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只有这样,生命之花才不会凋萎。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