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德国小镇的居民自称是“中国人”,中文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社区服务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贴图&拍客
这个德国小镇的居民自称是“中国人”,中文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0
个回复
[风景插画]
这个德国小镇的居民自称是“中国人”,中文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楼层直达
ko110
ZxID:1405988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05-05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发帖
186523
在线
15302小时
精华
0
DB
121990
威望
496
保证金
0
桃子
13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其实每个人都很坏脾气,只是我们总习惯把最坏的样子留给最好的人,所以最亲的人才总往最痛处戳.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2-12
0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最富裕的州之一,这里是西门子、宝马、奥迪的故乡,这里有雄伟壮观的阿尔卑斯山、美丽如画的丘陵湖泊,还有著名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这里有一群德国佬,一百多年来自称是“中国人”,中文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巴伐利亚州北部有一个名叫迪特福特的千年小镇。小镇的2000多位居民高鼻深目,是典型的欧洲人模样。但是,他们都骄傲的声称自己是'巴伐利亚的中国人'(Bayrische Chinesen),这样的称号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之久。
这里的村口竖立着一个神奇的石碑,清楚的表明,距离北京天安门广场7698公里
更重要的是,这个德国小镇有一个很正经的山寨我大天朝滴嘉年华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28 年 ……
他叫福高帝,他是“巴伐利亚中国”第 11 任皇帝,每年“巴伐利亚中国”嘉年华,整个“巴伐利亚中国”都是他的天下。他的子民全体出动,穿上古代服饰,抹上黄粉,写上汉字,从里到外做一回中国人 ……
这一天 的“福高帝”,是“巴伐利亚中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他画着精致的眼线和胡子,拿着扇子,穿着龙袍”,圆了心中的中国梦。
这一天皇帝身披龙袍,驱使手下高举八抬大轿,在“太监”的簇拥和“御林军”的开道下巡视全城——揭开持续5天“中国狂欢节”的序幕。
而跟在皇帝后面的,则是舞龙舞狮队以及打扮成各种宫女和武士的市民。道路两边挂满了中文旗帜,围观市民也都身披马褂、头戴草帽、再涂个京剧脸谱和八字胡......
就说眼前的这个洋溢着“中国风情”的狂欢节,既非中国人主导,更非招商引资的cos大会。而是当地自发的文化传统。
每年中国狂欢节从第一天的凌晨2点开始,熊孩子们装扮成五颜六色的小丑,上街一通敲锣打鼓,把全城居民叫醒:
今天我们都是中国人了!
接着全城停止通车,居民们纷纷化妆。
当听到御林军锣鼓声的时候,民众会用蹩脚的中文高呼“福高皇帝!”。
穿得像新姑爷似的大皇帝会在他三层楼高的轿子上向万民致意。
游行结束后,“福高皇帝”还会在他的“金銮殿上”宣读《告臣民书》,祈福来年风调雨顺,镇泰民安。之后,现场乐队还会奏响中德都听不懂的“巴伐利亚中国国歌”。
在一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居民们涌向饭馆酒吧,连嗨五天。
据说在当地,中国狂欢节时最重要的节日,“巴伐利亚的中国人”比圣诞节还重视。
这几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仿佛成为了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项目舞狮子怎么能少!
舞龙,必须的!
小镇上到处洋溢着浓厚的中国气息。彩旗在街头巷尾飘扬,屋墙窗几,一街两巷到处是汉字小彩旗“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标语横幅。横幅上画着龙或貌似汉字的图案。在靠近狂欢节主会场的大街上,一条横幅穿街而过,上面写着“Dietfurt--巴伐利亚的中国”。
对皇帝和中国文化,都爱的不要不要的
帽子上甚至有“中国邮政”的植入广告啊老铁666
美艳的德国花仙子,扇子上的字也非常考究
巴伐立亚中国人狂欢节发展到现在,在欧洲形成了有
两万多人规模
的节日,而传统的迪特福特城区居民才几千户。不可否认,Bayrische Chinesen的“人口”还在扩大,儿童生力军越来越多。
爱国要从娃娃抓起的意思
手里还捧着《弟子规》!!!
腰包非常精致,可见他们是认真的
其实他们是绝对纯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镇的大多数人并不能说完整的中国话,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词,但是他们却非要把中文定为“官方语言”。甚至连我中华的节日传统都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春节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以为中国春节就是狂欢节。至今,小镇至今已经举办了
88届“中国文化狂欢节”
。
小镇上好几处中国博物馆和中文学校。。现在已经很难考证迪特福特人被称为“中国人”的原因,但小镇迄今流传的两个传说有助于我们探寻他们与中国之间的神秘联系。
这个镇子里的老外
为什么要自称
“中国人”
有这么两个说法
A:中世纪,教会对民众课以重税,当地市民不堪重负。当税务官到来,他们纷纷离开家门,躲到城墙根。这事遭到了教会的群嘲,大腹便便的主教把这些可怜市民形容为躲在长城下逃避外族入侵的中国人。消息传回迪特福特,当地居民满不在乎,反而以“中国人”自称,对抗教会的蛮横。
B:当地人几百年前就和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交流多了,他们对中国的喜爱不仅停留在了器物层面,而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上了中国文化,并用贸易中得到的文化碎片拼凑出了想象中的“中国狂欢节”。
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根据时间和装扮推算,大约康乾时代,中华文化就毅然在德国渗透。一开始,镇子上的人都假模假样的身着中式服装,学着用筷子和吃米饭,早在1860年的老黄历里,迪特福特就被称作“中国的”。
但很快,大家觉得不够过瘾。到了1928年,当地毫不留恋地把当地传统的天主教“狂欢节”改头换面,举办了第一届
中国狂欢节
——虽然那个时候大清已经亡了十几年了。
“福高皇帝”是迪特福特的第十任皇帝,今年将是他登基18年,在中国狂欢节的五天之内,就连当地的市长也得自称“皇帝的臣子”,侍奉在侧点头哈腰。
在这里,皇帝终身但不世袭制,由民众随机选出,比如福高皇帝本人,就是在上一任皇帝去世后,由狂欢节上
砸金蛋
环节随机砸出来的普通市民。
每年的中国狂欢节也有主题,比如2006年的主题就是“
给皇帝选妃
”,但实际上就是给当地女孩办的选美大赛。
“中国狂欢节”是巴伐利亚独一份的狂欢节,因为德国人不这么过节、中国人更不会......每年这个不到万人的小镇都会涌入两三万人观看奇观。
大概连八旗子弟都想不到,当年轰然崩盘的大清,会以如此一种想象的形式,戏剧般地重现在万里之外。
这群德国佬沉迷于“山寨”中国无法自拔,据说他们节日晚餐要吃饺子,但是弄不清楚饺子馅儿配方,所以直到目前他们饺子里包的都是大蒜和香肠......
- END -
(本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红袖招游侠
DB
+15
2018-02-21
≈ 贴图&拍客✦ Making welcome you 。--‿--。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宣 傳---Й ī可爱美女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