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二次元“老婆们”因他而生,也可能因他而亡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桃子交易
社区服务
虚拟交易发布
校园青春
动漫剧场
原神
纪念馆
签到统计
CF穿越火线
娱乐时尚星座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动漫剧场
你的二次元“老婆们”因他而生,也可能因他而亡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0
个回复
[资讯图文]
你的二次元“老婆们”因他而生,也可能因他而亡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4-24
发帖
314406
在线
16931小时
精华
0
DB
997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14
0
。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科普:为什么你会沉迷二次元世界的“老婆”?》
这个话题,很多人觉得,“我选老婆管你什么事?”的确不关我的事情,但是有些事情,笔者觉得是“命中注定”的,为什么日本动画会发展成这样,为什么现在动画都会以女性角色作为吸引御宅族作为最大的卖点,而动画未来又会有如何的趋势,也许在冥冥之中就已经确定——在“动画之神”手冢治虫的安排之下。是不是觉得我的话有点跳跃?不急,不妨慢慢来看。
说正经的事情之前,先从一个例子开始。
《No game No Life zero》的剧场版蓝光发售了,很多人都看了这部作品,开始把里面的女主角休比做成自己的新“二次元老婆”,比如笔者。于是兴冲冲的来到某宝,想购买一个休比的塑料小人,把老婆“带回家”。
但是打开某宝,笔者是失望的,发现
休比的塑料确实很精美,但是关键是:
这脸不像啊o(╯□╰)o!
剧场版里明明是:
怎么改成手办就变这样了?
但笔者仔细观察,又发现,其中的蹊跷
这张图是小说原作插画师为剧场版特典制作的插画,嗯?我想大家发现问题了,插画的风格,和剧场版的动画不一样。是的,动画本身就是这样,无论剧场版也好,TV动画也好,为了动画绘制的方便、动画人设师会根据小说或者漫画的原作,进行重新的人物设定,因此,动画版的画风,本身就会和原作插画、漫画不同。
譬如:
昨天提到的,《灌篮高手》的三井寿,上图是漫画原画的版本
动画版的画风明显不同,虽然保留了原作的一些特色,但是还是削了不少原版井上作画里的锐气。但是谁美谁丑不说,个人觉得,动画版的画风一版会更加顺应大众的眼光,目的就是让更多人来接受,而并不是照顾这一部分小众的喜好。
这里还是要稍微展开一点,动画的人设没法直接拿小说插画、或者漫画来做,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制作上无法完美还原。
像《命运石之门》的游戏原作里的插画,上图助手君这样的上色风格,TV动画的规格注定它不可能每一帧都用这种插画级别的绘制,如果要用厚涂来实现每一幅原画,那成本先不说,时间都没法保证,因此只能对原作的插画风格进行简化,最终得出的结果是:
TV的作画色彩要简单许多,阴影渐变自然是做不出插画的水平,并且无法保留原作的那种质感,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即便预算再充足,没时间画,也没法做出插画的水平。这是TV动画简化人设的需求之一。
还有一点,就是,要做出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的形象。这一点,也可以拿图来说
例如漫画原作《小林家的龙女仆》,原版的封面插画
这是原作的画风,接下来是京阿尼魔改后的风格:
哪种画风更能让人有想“抱走”的冲动?我想不言而喻。
那么,说到头,为什么动画的人设要重新做,而绝大多数动画的人设会比原作更加漂亮,或者说更加符合大众口味呢?因为原作更接近“创作”,而动画化更像是一种商业包装,是商业行为。我们看的TV动画也好,剧场版动画也好,大都最终的目标是赚钱。这里我们可能会说到更加深入的主题,动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说起80年代动画浪潮的代表作《机动战士高达》,这部作品深化了动画的内涵,不再让机器人动画给出单纯和低龄的主题,而是把战争、人类共存、探讨未来的话题融入了动画,让动画成人化,可以说是动画作品赋予了新的含义的代表作品。但是起初,创作者的心情和初衷可能是这样,但是实际上呢?《高达》系列能“续命”至今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它内涵有多深刻,而是在于它的商业价值。
讲句难听而粗暴的话,就是“没有万代爸爸卖掉这么多高达模型,这个动画系列还会延续至今嘛?”,的确,富野都左右不了《高达》系列的生命,动画的本质是商业活动,虽然其效果是娱乐大众,真正的艺术成分,其实是比重较少的。
这就为什么虽然很多人恶评《机动战士高达SEED》系列,但官方却绝对不会忽视《SEED》这块摇钱树,《SEED》在历代高达中的综合地位绝对是很高的,它不仅拓展了《高达》系列动画的收视群体,也让模型大卖,完全称得上万代的摇钱树,并且考虑到动画的商业本质,《SEED》的品质也是合格的,而一些UC党不满意《SEED》的原因,其实是不满意作品的艺术性。
为什么说动画作品里的艺术成分,或者说创作者的个性成分是很少的?我们先来说说比起赚钱,更加追求艺术成分的动画创作者。
于是宫崎骏大师这里就会被提到,不能说他做动画完全不为赚钱,但是他的风格就是更趋于制作创作成分更多,自己的风格更多,艺术表达力更强的动画,而不是那种为来讨好观众的动画。首先,他不做TV动画,只做自己的独立动画,是为了确保自己作品的绝对质量。
宫崎骏的动画的画风、故事节奏,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年代感”,是的,他描绘的动画即便是讲述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矛盾,但是风格和形式依然是我行我素的,宫崎骏的动画的女主角大都有着类似的外表,类似的性格,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能找到互相的影子,宫崎骏的动画的个性极为显著,不受到其他任何人的作品的影响,也不受到时下动画的风格的影响,只做自己风格的作品,这里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宫崎骏有点像数码圈里的老乔,只做自己的作品,从不为了做大众的需要而妥协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对“艺术”追求的执着,这点上,两人是共通的。
那么又有朋友要问了,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确实艺术性强,但是数来数去,也就这么几部作品,而真正支撑日本动画的,可不是这些精品,而是我们看到的TV动画积累起来的,例如刚才提到的《高达》系列,那TV动画的创作就是只为赚钱,不在意艺术性嘛?答案是肯定的。要说为什么?
本文真正的核心人物才在这里被提到。日本的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是的,虽然被称为“漫画之神”,但他毫无疑问也是动画之神。因为现在日本的TV动画的格局,就是他做好了最早期的铺垫。他改革了动画的制作流程,简化了动画的制作,目的是让动画的批量生产变成了可能,动画要成为“产业”,首先得能赚的了钱,能吸引足够的人愿意做动画这一行,这样,“产业”才可能形成,扯一个不准确的例子,现在国内视频网站争相购买日本动画版权,是因为企业们看到了这个圈子的商机,只有都凑进来把市场做大,才可能分到蛋糕;而手冢治虫的简化动画制作的模式,目的也是一样,让更多人愿意制作动画,让动画成为产业,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把动画,做成了商品,而作为商品,牺牲的自然是动画的艺术性。
你们可以去看看,以前美国佬30年代做的卡通片,例如华纳做的《汤姆与杰瑞》,尤其是迪士尼做的《白雪公主》,这个流畅度,和艺术表现力,非同凡响。而这样的动画,只有大公司,出重金,下血本做,才做的出,日本当时没有这个实力做这样的动画,但是手冢治虫改革了制作流程,将“一拍二”改成了“一拍三”,简化了制作流程,并且开创了新的动画制作机制,让动画的“大量量产”成为了可能,其结果就是,现在的日本TV动画,流畅度其实是很低的,艺术的表现力,也因为制作流程的关系,牺牲了不少。虽然日本动画的内容是充满想象力的,但是日本动画的表现模式,却没有这么天马行空。
然而,也正因为日本动画的大量量产,商业化的趋势逐渐展现,最终才形成了现在日本如此大规模的动画市场。而正因为更多人知道动画,喜欢动画,才诞生了更加完整的动漫文化。而动画的本质,并不是娱乐大众,而是为了讨好大众,最终靠周边、靠版权,或者靠活跃原作,来赚钱,所以一定会为了大众的审美而牺牲创作的独特性,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难走到一起,毕竟,艺术是少数人才欣赏的来的,像宫崎骏这样顶尖的动画大师,还能创造出大家认可的动画艺术品,但是其他以艺术性为目标创作的动画创作者,却不可能人人都像宫崎骏的作品这么受欢迎,甚至可能连活下去都很难。
所以,话题拉回来了,为什么现在的你会沉迷于二次元世界的“老婆”?是因为宅文化的流行?这都是次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手冢治虫对业界的改革,让动画变近一步得商业化,把动画做成了商品,动画为了符合大众审美,来讨好观众,最终设计出你理想中的二次元角色,也就是俗称的“老婆”,萌文化,是必然的产物,为了讨好你而设计的角色,而卖的动画,怎么可能不大卖?又怎么可能不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不是因为出了某一部“萌系”动画,流行后而形成了萌文化,而是反过来的,正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需求,而动画创作者们针对市场而打造了这么一部作品,才有了萌系文化,才有了“抱走老婆”的今天。即便80年代,动画的主题是机器人,90年代动画的主题是别的什么,迟早有一天,动画的主题会偏向美少女,未来就可能偏向别的内容,总会符合时代的步伐。
这样就不难理解富野由悠季作为一个创作者,是抱着如何的心情说出“动画有个屁未来”的话语,因为作为创作者,他其实没有话语权,只是一个打工者的位置,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作品在商业和艺术性中选择平衡。例如《高达ZZ》就是因为《Z高达》过于黑暗的风格,而不得不在续作中改成了低龄向的剧情,强行“搞笑”,最终让《ZZ》成为了一部尴尬的作品。这就是动画作品,在艺术性和商业价值上的牺牲。
那么未来的动画形态会是如何?只要不推翻手冢治虫创建的体系,那么商业动画以商业价值为主的模式也不会变,所以现在龙傲天穿越轻改动漫越来越多,不是做不出好题材,而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胃口,不是业界烂,而是大众就喜欢这样的作品,所以这类作品泛滥了,做烂了,最终受到祸害的,是创作者。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