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赐名,500年历史的古祠,如今藏在深闺无人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乾隆赐名,500年历史的古祠,如今藏在深闺无人识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假日旅游]乾隆赐名,500年历史的古祠,如今藏在深闺无人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19 0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这样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古以来,多用“儒”这个字代指学识渊博之人,“大儒”或“鸿儒”多指代有学问、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
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显赫,但偏安一隅的南宋,很快就被蒙古铁骑所取代。蒙古贵族的铁血豪情早已被中原大地的醇酒美人销蚀殆尽,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却在熊熊战火中淬炼出改朝换代的宏图大志。对于当时的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改朝换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儒者式微,朱熹的后人也未能幸免。世事沧桑,朱熹的八世孙朱文通只落得一个小小的山东提刑使官职,和他的表兄一起将两名犯人押解到充军发配的目的地:丹徒。
那时丹徒一带还是一片江滩沙地,渺无人烟。长路漫漫,兄弟俩眼看就要误了差期,唯恐获罪。犯人罪名也不大,他们索性放了犯人,也不再当差,就在沙地上围堤造田,落脚生根。而他们扎根的地方,便被称为“围里”。
在500余年前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朱文通并没有忘记他的先祖。倾尽全力,在围里建起了三开间两进双包厢的四合院,也是我们今天所见到朱氏祠堂的原型。日久天长,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朱氏后裔,男耕女织,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也是朱熹的后裔在江苏最大的聚集地之一。

江南本就出文人墨客,到了清朝初年,朱氏后裔更是人才辈出,中举为官者多。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至此,见此地读书人众多,便提笔为此地赐名“儒里”。取意“文公后裔居地,儒人之故里也”。当地居民也自豪地将这两个字刻在村头的券门上,扩建宗祠。

330余年历史的古祠集砖、石、木雕艺术于一体,是徽派建筑在江苏的“盆景”。宗祠大门坐北朝南,两旁各有1个土灰色的石门墩,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和略褪色的遒劲有力的“朱氏宗祠”四个大字。朱氏宗祠一直是族人的象征,后人引之为荣,从不让外人闯入。清末民初宗祠里开始办学堂,作为村民启蒙教育之地,族中议事处事也都在此。每年春秋二祭,朱氏八大分族人聚此隆重举行祭礼。大香大烛,整猪整羊,三跪九叩,四起四拜,族人红顶瓜皮、长袍马褂在乐声中鱼贯而行顶礼膜拜。每逢除夕、元宵,祠堂内又张灯结彩,观灯男女,人流如潮。满头华发的朱氏后人眯着双眼追忆过往:想当年,祭祖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参加的。
出镇江新区,一路向东,城市的繁华渐渐消失在道路两旁。早春时节,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衬托着田地间斑驳的灰色瓦房,偶尔有几位“荷箪食”的村妇,让人似乎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只属于渔樵耕牧的年代。


走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不出数百米,就到了肃穆大气的古祠门口。

祠堂门口对面的影壁上,墙上镶嵌着一组“儒里春秋图”。九幅浮雕完整记录了从祖先来此生根繁衍、乾隆题字至今的故事。

传说朱熹出生前三日,他故居老井的井口突然云雾升腾,出现彩虹。家人认为是祥兆,家中定会出圣贤,后来,朱熹果真成为南宋集理学大成之圣人,别号“紫阳先生”,受封三品世袭五经博士,世代永袭爵位,子孙永沐皇恩。他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修养,学术思想对全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家中的这口井后来被称为“虹井”。

步入瓦檐低垂的朱氏祠堂,二进门楼上,刻有“紫阳世泽”的牌匾,墙上刻有百寿图,中坊上书有“虹井流芳”以纪念朱氏先祖。


祠堂中厅祭堂里供奉的立像源自朱熹自画像;两侧抱柱上的楹联则出自朱熹遗墨。


建立朱氏宗祠的先祖朱文通的牌位。



对于儒里人而言,古祠的存在维系着宗族与故里的荣耀,牵连着族人间的血脉亲缘;对于镇江而言,宗祠发展至今,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文化,也是历史的证明和文化的印记。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旅行分享师、跨界自媒体人。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30余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4
DB+14 2018-03-19

(๑·́ ₃ ·̀๑) 『娱乐时尚星座』欢迎你!

娇慵

ZxID:433333

等级: 一代君主
配偶: 小肚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3-20 0
珍惜啊
辰默。

ZxID:19407189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3-19 0
古楼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