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重庆的第一历史名镇,媲美丽江,却更清静淳朴?| 自驾地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它是重庆的第一历史名镇,媲美丽江,却更清静淳朴?| 自驾地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风景插画]它是重庆的第一历史名镇,媲美丽江,却更清静淳朴?| 自驾地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24 0
我们都对古村落有一种莫名的情结,喜欢那种老时光的味道,于是尽管嘴上总喊着“已经商业化了”,丽江、凤凰依旧是人们追逐的焦点...
在山城重庆,除了酸辣粉、脑花和美女,你可知有一个可以媲美丽江、也更清静的龚滩古镇?
它约有1800年的历史,现存长约3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封火墙、200多个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今天,让我们跟随风景评价师钱玮,一起走进龚滩古镇的前世今生~
下文来自作者本人钱玮的投稿,由婉莹编辑:
1.从中国历代的特产品贸易说起
说起重庆的龚滩古镇和乌江水运的前世今生,就不能不先说一下中国历代独特的特产品贸易交通网络。
这些特产品流通和交易,对于整体地区的交通网和城镇发展影响极其巨大,一个个历史名镇都如珠串一样,分布在这些交通网的关键节点上。
中国的特产品,如丝绸、茶叶、盐巴、烟叶、瓷器、药材、名贵木料等等,都构成了各个时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承载商品,也正是这些独特的特产品,带动了跨地区的远距离运输贸易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大宗流通高回报商品商业模式的形成。
这些特产品运输通道的构成成因,有地理山脉走向、水文环境、军事和政治因素等等,分析这些成因,就能从多个层面看清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脉络,甚至可精确地了解地区经贸和地缘关系的演变过程。
我们今天对于西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国大运河体系等已耳熟能详,这些交通网路串联起了文明和经贸的桥梁,打通各种经济圈的壁垒,改变大小地缘政治,用经济的方式避免了很多需要战争才能解决的资源获取问题,体现出了中国商业文化和哲学的智慧。
2.龚滩:川盐古道前世今生的缩影
本文所要说的,是一条较少人关注,川盐古道上的龚滩古镇兴衰之故事,龚滩是最能代表川盐古道前世今生的一个缩影,也是重庆古建艺术、码头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的内陆地区,有一种人体必需的特产品非常奇缺,那就是食盐。
因为中国地理上的多级阶梯构造,要将低海拔出产的海盐,运入内陆地区的交通非常不畅,所以盐在中国不少内陆地区属于稀缺资源,内陆地区一些零星分布的井盐、岩盐、池盐等石盐矿,它们成为内陆盐业主要供给来源。
长江三峡附近因为特殊地理和水文构造,形成了不少产盐点,一些盐矿出产石盐和盐卤水浓度高、品质好,形成了规模食盐产能,辐射西南内陆区域,具备了与江淮海盐抗衡的盐业体系和价格优势,构成官盐大道和私盐小道的复杂交通体系,这些盐运通道存续时间极长、分布范围广泛、经济和文化影响持久而深远。
地图引自《试论川盐古道》
盐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以前的历代税收中,盐税都占有很高的比例,盐因为没有保质期,是一个可长期储存,可以物换物的硬通货。
川盐古道的运输线路,主要有川黔、川鄂、川湘、川滇古盐道,在历史上承载着上述地区盐运以及相关贸易往来的重任。
其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其自古以来就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属川盐古道的涪岸线重要市镇。
地图引自《试论川盐古道》
长江水运可经过涪陵进入乌江到达龚滩,从龚滩向东可经短途陆运,到达酉阳的龙潭古镇继续进行东线转运,从龚滩还可向南水运达到贵州的思南地区。
川盐古道上进行不同水运河道间转运的“背老二”
3.一场灾变成就“钱龚滩”
龚滩古镇源于蜀汉(据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汉复县,三国蜀汉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阳县龚滩镇,置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迁洪杜县于龚滩。”),距今约有1800年历史岸。
因盐业等特产品运输,成就了“钱龚滩”的商业传奇,龚滩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家家户户挂“盐灯”的传统,还可以看到古镇上的大业盐号大宅,半边仓等盐业历史存留。
龚滩古镇地理位置位于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是重庆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的结合部,周边是河谷地貌,古镇沿河岸山势而建。
古镇极盛期,龚滩码头的年货物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是食盐、布匹、桐油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钱龚滩”并不是对龚滩繁华的称述,而是说龚滩得乌江之佑,只要手脚勤快,人们总能从水码头上找到花销:有力气的则在码头上搬盐拉货,有胆识的则跟船入黔进川,有资本的则在码头上设仓储货,诸样都不愿做,也能在家门口摆摊设店,买卖南北货物和日用商品营生。
其实明朝中期以前,原本的龚滩,只是乌江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明朝万历初年,龚滩所依凤凰岭山崖垮塌,巨石落入江中,阻断乌江水道,龚滩段乌江水深变浅,船只必须在龚滩卸货,然后空船牵拉过险滩,或者登岸后后转船方能继续前行。
正是因为如此的巨大地质水文变化,让龚滩逐渐演变成一个货物集散、商业繁华之地,民国时期就连汇丰银行都在龚滩设有分支机构。
可以说,龚滩的繁华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持续到了民国时代。后来,民国修建的公路隧道实现了货物的公路运输,而1959年贵州乌江航道局炸平了乌江垮塌山体,乌江水运得到了恢复,龚滩作为重要货物中转站的地位也渐渐远去,在繁华过后,沉寂下来的是龚滩浓厚的历史沧桑。
4.今日的龚滩还剩下什么?
古镇里目前还存留有一块“永定成规”,嵌于古墙中,碑文文字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夫头的力钱分配所立。
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仍能辨认约50余字,内容说明了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之盐称"客盐"。
碑文还记载了上下船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
因为盐业,产生了盐商、盐号、船帮、马帮等盐运组织,也催生了很多盐业相关的宗教和文化传统。龚滩古镇里的西秦会馆,是陕西商人在龚滩所建立的,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最先来龚滩开设盐号,并亲自经手修建了"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是古镇最大宏伟的建筑,也是具有外来风格的建筑。它四周围以烽火墙,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筒瓦覆顶,直至今日仍有一股宏大挺拔的气派。
在这些不同盐道上的宫、庙,是不同地域移民聚会的场所,如万寿宫是江西人聚会的场所,天上宫是福建人聚会的场所,南华宫是广东人聚会的场所,西秦会馆、三元宫是山陕(指山西、陕西)人聚会的场所,帝主宫是湖北黄州人聚会的场所。
只是可惜我们如今已无法看到原本老的龚滩老街了,因为2006年由于乌江的彭水水电站建成蓄水,使乌江水面龚滩段上涨,龚滩老街被淹没在碧绿的乌江底下,连同乌江岸边的纤夫道一起沉入了江底。
如今我们看到的龚滩古镇是在原址相邻高地处复建的,虽然规模略小于原先的老街,但龚滩古镇的精华风貌得以迁建保留。
原来的龚滩原址,上一层被称为新街,建于80年代,多是砖瓦房和水泥房屋,很多都是木窗框,蓝色或绿色的门窗玻璃。而靠近河岸底下的,被称为老街,自清末民初以来就保持着原有的模样,从上码头到下码头,绵延两公里。
当现在的人们,还在怀念乌江底下的龚滩老街之时,我却为古镇的命运起伏多舛而唏嘘不已。
今日现在的龚滩,原来老街河岸边的木结构吊脚楼,已经迁建到了距离原址1.5公里的小银滩,古镇精华得到了重建,在中国所有的古镇迁建之中,龚滩古镇的搬迁堪称是样板和典范。
2005年10月龚滩古镇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于2006年10月25日动工,2007年4月底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底前完成复建,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
龚滩原址的水库蓄水线之上,还有部分高出的新街建筑得以保留。来龚滩的游客只会去迁建的后的新古镇游览,而龚滩古镇原址新街已经少人问津,空留一处处老朽的房子。
这些基本被废弃的老建筑,依然耸立在乌江岸边,诉说那龚滩往事。
人们对于龚滩木结构的吊脚楼和运盐码头石阶非常的留恋,却较少关注其他龚滩老建筑的命运,其实这些老房子也是值得记忆的龚滩影像,它们记录的是龚滩解放后发展的历史缩影。
有些东西平时我们不珍惜,临到失去后才哀婉痛惜,我们怀念过去的影像,却让身边还存在的真实,渐渐老去和消亡...
5.龚滩古镇比想象中更有味道
走在迁建后的龚滩古镇上街道上,街道的规模比之前的老街略小,气势和细节也略逊于老照片上的老街。
但对于一个第一次来龚滩的人来说,仅这些保留下来的古镇精华,还是让人惊叹的,居民复建的材料多是老物件,还是非常的有老街味道。
从新码头沿着漫长的青石板阶梯来到新古镇里,看着那木质的吊脚楼,感慨龚滩一梦,往事逾千年。
与盐运相伴而生的很多东西,已经成为了过往,当年的背夫、挑夫、马帮、骡子客及船工,以及扁背、背架、翘扁担、簸箕船、歪脑壳船、大艄船、牯牛船、茅村船等,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但龚滩依旧是龚滩,大队的游客依然让这里充满生机。
无数次的火灾、塌方、洪水、兵灾,都不曾摧垮龚滩这个古镇,现在搬迁后的古镇,渐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用一种新的方式又崛起起来,不可谓不是一代新的龚滩奇迹。
历经沧桑巨变的龚滩,继续以历史名镇重新回到世人的视线中,古镇有种涅槃重生的意境。
我在龚滩街上,看到的“先生书屋”和一些龚滩年轻人开的店铺,其中看不到浓重的商业气氛,反而感到一股文化的傲骨气息,龚滩今日依然是一个特别奋进和有个性的地方。
龚滩古镇依然是活着的,你能感觉到,龚滩人依然保有原有繁华城镇的荣誉感,处处可见自然态生活化的场景,游客多只是在古镇匆匆而过,并没有影响多少古镇的生活,所以龚滩古镇绝对不只是一个迁建景点那样简单,它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镇。
来龚滩之前,就有朋友和我说,龚滩的一半被江水淹没,没有什么好看的了。有些说,龚滩古镇是旅游区,古镇上就没有必要住宿了。
不过我最终还是在古镇上住了两天,感受了白天与黑夜,古镇透露出来的龚滩气息,其实现在的龚滩古镇远比想象的更有味道。
龚滩迁建之后,原来的吊脚楼和院落房屋顺序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原来的邻居迁建之后依然是邻居,很多房子从原来的货仓和客栈,变为了餐馆和民宿,但古镇的生活依然继续,相比大理和丽江来说,这里更加平静淳朴。
外来文化几乎没有破坏什么,只是从原来围绕着盐业运输,变为现在围绕旅游发展而已,不过这也是现代古镇不可规避的必经之路。
新的龚滩古镇确实和以前旧的不同了,因为地形改变了,所以一些石桥、道路、石阶的布局确实变化了,有些石桥虽已迁建,但新地方失去了原来位置的跨水功能。
但这些构筑古镇的东西,确实是老街的真实物件,从上面的石刻、文字,以及打磨的印记,还能传递出浓浓的历史沧桑。
古镇上有一半以上的石板、石材都是从老街搬迁而来,搬迁如此规模的古镇确实不易,看着目前迁建后的古镇样貌,就能想象到当初古镇迁建规划者的良苦用心,就凭着这种规划建设和民众齐心的结果,也让龚滩古镇和其他古镇相比,在气场上完全高出一筹。
古镇搬迁中,复建了西秦会馆、川主庙、董家祠堂、三抚庙、武庙正殿、董家院子、冉家院子、周家院子、杨家行、半边仓、第一关石刻、永定成规碑等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古镇里都可以找到这些古建筑的身影,西秦会馆还恢复了地方文化和戏剧的演出,让地方的非遗也得到了继承和保留。
川主庙
董家祠堂
真正的历史名镇,其实它不只存在于画里和照片里,因为它无法被定格。
在各个大时代中,古镇总会被改变,逝去并不代表会被忘却,优秀古镇的智慧和文化,自有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古镇只有不断适应周遭的变化,不断求生和改变,才会流芳千年,这才是龚滩和龚滩人的精华之所在...
峡谷里的滚滚乌江,摇曳的乌篷船,深情久远的船歌,光溜溜的青石板路,临崖的土家吊楼,家家户户的盐灯......
龚滩古镇处处都无声述说着它千年来起起伏伏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热闹就不要来了,因为尽管这里已成为旅游景点,却意外地保留着一份单纯与淳朴,没事发发呆、散散步,累了品尝实实在在的当地美食(乌江鱼、卤豆腐、绿豆粉...),有心的你还可以找找它的历史痕迹,一切都是那么地从容闲适...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
DB+10 2018-03-24

_﹏ ﹌贴图板块.欢迎您 ⊹⊱⋛⋋⋌⋚⊰

泪玘韵

ZxID:13767573

等级: 版主
配偶: 泪玘寒
  ◕。热会二队◕。  ◕。二队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3-24 0
那个是雪绒花吗?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