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zhǔliú
“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就是上面说的“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是大多数人的思想,占有统治地位,不会被推翻,因为“非主流”毕竟是少数人。通过“主流”与“非主流”这个问题从而扩大到历史或者是这个世界,就像所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是这个意思,有些事情能被少数人推翻;但毕竟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的、无奈的。
再说另一个问题,“非主流”人群如果能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到位,那会是让人欣赏并接受的;如果太过另类、另类的过了火就是不好的了,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形象或者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
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 、衣着、言行。
他们始终相信张扬的色彩不会被肤浅的世俗所掩埋`!
非主流意味着并不是最流行的东西... 也就是相对超前的或者滞后的 .
从人数上讲,追求非主流的人占相对少数,多了就叫主流了。
非主流,我不想用主流来界定它。因为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悖论中去。
在我看来,非主流,是有几个特点的:
1、无法确切定义或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
2、正在变动当中,或者说仍然存在较大变动。
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非主流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也因为它的尖锐与野蛮血统,充满了张力,难以为大众社会所容纳。
因此,现在R&B风格的风靡全球,是经过改造加工后的东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然后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展览、出售。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所以,请你不要将非主流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如果觉得非主流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发现再发现,创造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这注定是一个杀死脑细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是,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可能。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实都是死了的,斩断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语、商品,是可以大规模刊行发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继续前进。所以才有了几千年的鬼蜮伎俩和卫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谓的高人们。
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吧。
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
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非主流来源】据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主流与非主流模式的冲突
主流(常规固定模式):
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顾名思义,主流并不是指时尚潮流的追求——而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接受真正的主流观点的,不是时下被称为非主流的社会现象中的跟风者——而是指尼采等理想主义哲学家。)
非主流(非常规流动模式):
小众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卧轨自杀的海子,举木仓自杀的梵高,都是非主流小众文化价值观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