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Ta
-
- 注册时间 2008-05-05
- 最后登录 2024-11-04
-
- 发帖186460
- 在线15300小时
- 精华0
- DB121818
- 威望496
- 保证金0
- 桃子13
- 鲜花0
- 鸡蛋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其实每个人都很坏脾气,只是我们总习惯把最坏的样子留给最好的人,所以最亲的人才总往最痛处戳.
|
导读:韩国液晶显示制造业实力已经远超日本台湾,但在过去的2017年年初,各种政局的负面消息,还是韩企的公关应对,让韩国液晶显示制造业在风口浪尖上,而萨德之后,对于台系企业也好,大陆企业也好,是一次难得的有可能改变格局的机会,而郭台铭的鸿海,已经蓄势待发。而对于做商业显示的企业,不管是液晶广告机产品还是,触控一体机产品,在行业上一直以使用LG三星的液晶屏为第一选择,而这次萨德风波,一些厂商甚至采购商提出了拒绝韩系原料的口号,让大陆和台系企业更加坚定了加强投资的信心,液晶屏品牌不管是大陆的京东方,华星光电,还是台企业代表的AUO,群创,奇美,还是最新归入富士康的夏普,都在加紧步伐,未来,国内的广告机、触控一体机、拼接屏厂商,第一选择,还会是韩企品牌吗?「我要造一座城,是科技新城、是中国硅谷!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放下豪语,描绘愿景。 鸿海将在广州南香山脚下的增城,建置全球最大的10.5代面板厂,总投资金额高达新台币2,800亿,这也将是郭台铭力战劲敌三星、京东方,竞夺世界第一的作战碉堡。从“液晶之父”到巨亏、抛售,百年夏普一度成为日本制造业没落的标志。但是,从2012年3月,鸿海与夏普达成出资协议后,改造夏普的曙光逐渐出现,自2016年8月夏普正式成为鸿海子公司后,近期终于传出夏普2016年第4自然季度财报由亏转盈的消息,为两年来所首见!如此迅速地扭亏为盈,可以算得上是日本制造和中国制造相互影响的一次基因优化。那么夏普被鸿海收购后都发生了什么?为传统制造企业完成转型有哪些启迪?凤凰文创在此为您详细梳理夏普扭亏为盈的路径和理念。在此同时,两千公里之外,三星集团因应三星少主李在镕将在3月9日受审,宣布解散有「集团神经中枢」之称的「未来战略室」,未来59间子公司改以董事会为中心、各自独立经营,《韩联社》甚至评断,三星集团实际上已经解体。 郭台铭说:「人家(三星)现在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就别再打击他们了。 」李在镕的落难,给鸿海面板王国一个绝佳契机,发动奇袭,一举登顶。倾尽千亿 谋略快狠准,他,势在必得这个斥资约台币2800亿元的大手笔投资案,预计2019年完工,每月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尺寸2940mm x3370mm),届时每年创造920亿人民币产值。我们要生产8K面板,为未来的海量、影像、大数据市场作准备,8K会带来下一个产业革命。 」郭台铭表示:「我们生产的65吋电视,人站在2公尺外的距离,都可以看到清晰画面。 如果用在医疗,8K影像可以让手术更精准,也可以用在安全监控、车联网、奥运赛事,市场潜力太大了! 」然而,细数鸿海跨足面板事业近14年来,尽管技术、产能皆已累积一定基础,但他想登峰,必须先成为巨人,才能打败面板与液晶电视的三星。因此,郭台铭义无反顾地以惊人手笔,大胆加码面板业。 2012年,郭台铭成功入主堺工厂(SDP),掌握全球良率最好、质量最佳、产能最大的十代厂大面板;去年4月入股夏普,欲以SDP堺工厂做先锋、扩大面板出海口,迎战三星。今年,郭台铭再次展现作战速度,广州增城这座全球最先进10.5代厂,从签约到开工仅花60天,力拚3年后产能世界第一。 他甚至信心满满地喊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2025年达成,但我希望2020年就达成目标。 无论技术、产量、效率、产品应用,都是全球首位。 」有SDP技术与量产质量做后盾,搭配移师大陆的成本控管、政府补助,郭台铭得以打造全球产能最大的10.5代厂,产能、质量能左右市场,就能取得话语权,把三星踢下来。郭台铭图谋「全球第一」如此迫切积极,源自于「成长」的压力。43年首度衰退 扩大面板销量 拉动成长、进逼三星2016年,鸿海业绩出现创立43年来的首度衰退,郭台铭向所有员工及股东鞠躬道歉,为了拉动成长,他必须站在未来的趋势上,把鸿海最核心的组装代工业务,进一步往上游关键零组件垂直整合。 只是,面板产业近年因中国大举投资已显得拥挤,明、后年面板业恐供过于求,郭台铭要如何因应?SDP能靠着老郭亏转盈,一旦面板厂搬到大陆,更能降低成本,优势更大。 」业界人士点出关键。 一直以来,三星稳居全球液晶电视龙头,但若将时间拉回2013年,夏普才是当年液晶品牌的冠军,直到金融海啸后排名才一落千丈。 郭台铭喊出要让夏普「重返荣耀」,下达「今年夏普电视倍数成长」的作战指导原则,就是看准了,若夏普重返全球前三大,就能进逼三星。目前三星显示器拥有全球逾九成小尺寸的AMOLED市占,是苹果唯一供货选择,乐金则在大尺寸AMOLED取得绝对领先,量产能力强,如何追赶两家,是郭台铭下一个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