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幅画,美国人惊叹:“中国才是亚洲艺术的正统!”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看了这幅画,美国人惊叹:“中国才是亚洲艺术的正统!”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看了这幅画,美国人惊叹:“中国才是亚洲艺术的正统!”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13 0

这是 “画里画外都是戏”专栏的第二十六期
萃花在小伙伴中间发起乾隆吐槽大会,大家七嘴八舌怼他字写得丑画得也丑,说他学人家鉴赏家搞收藏啊……但说得上名字的只有《富川山居图》,其实,在这之外还有一幅侥幸从乾隆手中逃生的画作:《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百年前的某一天,乾隆皇帝收到了两幅臣子进献的古画。这两幅画描述的场景大差不离,并且都号称是北宋大宗师范宽的真迹。一座气势雄浑的大山居中而立,一支驴队穿行在山林之间,远山近水扑面而来。

▲远山近水扑面而来
乍一看左边颜色暗,右边颜色亮一点,说专业点就是一幅略显古朴,一幅略显清丽。小清新乾隆大笔一挥,把清丽的定为神品,并在画卷上方题诗一首。

▲范宽《溪山行旅图》VS《行旅图》赝品
另一幅真迹被雪藏在库房,无人问津。多年后,台北故宫专家在清点文物时,将它认定为天字第一号的镇馆之宝。从假画一跃到镇馆之宝,开的什么挂呢?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溪山行旅图》稳坐“宋画第一”宝座,靠的绝不是两米多的个头。(来自萃花的155分羡慕)

画面正中“巨碑式”的主峰霸气磅礴,一泻而下的瀑布形成的水雾成为了留白,在山腰处恰好将全图分为远景和近景,雨点皴模拟出了北方土石的质感。

▲山石的雨点皴
更为震撼的是,画家用到了“黄金分割法”,这个被公认为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中国人早西方人500年就开始用了,萃花特意出了一道数学题考考大家:(懒癌晚期请直接看答案)

▲黄金分割比值为0.618(图片源自网络)
当然了,这自身条件当年乾隆都没看出来,说明仅仅靠自己发光是不行的,还得要艺术大家为它加持。明代董其昌就在画作题跋里说范宽是作者,但董其昌自己的仿作、代笔多如牛毛,现实生活中人品又很差,实在没什么说服力。老实做人,否则哪天你被写进历史课本都容易被人质疑!

▲董其昌题跋:北宋范中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一直到上世纪,这幅画才重新受到关注,徐悲鸿为《溪山行旅图》打call,他将其认定为故宫第一国宝,自此,无论它是去台湾还是留在大陆,都不可能默默无闻了。又恰恰在1958年的8月5日,台北故宫副院长发现了树叶中间的签名,才证实了这幅画确实是范宽的作品。

▲藏在树叶中的“范宽”
内因外因都具备的情况下,《溪山行旅图》名声大噪,大家开始猜想范宽的作画意图,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一类观点:画卷左方小山头上画有一名僧人,正转过山角走在回寺院的山路上。(好好好,你厉害,本来我只看到了驮队中的两个人)


▲《溪山行旅图》中的僧人与旅人
独行僧在回寺庙的路上,象征着出世,同正往城里贩卖的旅人行进方向相反,这群商队象征着入世,这种对比体现了画家受宋*****学影响。难道不是恰巧他们走的路相反而已吗?同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怎么就他们这么优秀呢?!

我们没办法刻意揣测范宽作画意图,可以确定的是范宽早年学习画家荆浩,终年隐居写生悟出山水画要义:真正的老师其实是山水本身,(“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以及,画家的最高境界不是写生,而是写心。(“与其师诸于物者,未若师诸于心”)也正是受范宽写心山水画观念的影响,北宋百年无事,国家富足,郭熙画出了《早春图》的雍容,王希孟画出了《千里江山图》的华丽。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到了南宋,李唐画出了江南的婉约,夏圭画出了清远,不见北宋的雄壮;又到了元朝,山河尽丧,黄公望画出了《富春山居图》的隐退,倪瓒画出了《秋林野兴图》的凄凉。

▲元 黄公望 《富川山居图》子明卷局部
画中的景物是不是真山真水不再重要,山水要表达的,始终是画者的道心。也难怪1962年,溪山行旅图去巡展时,美国人意识到中国才是亚洲艺术的正统。往往听到诸如此类的言论时,我总是莞尔一笑:“哎呀,这还用说,我们早都知道了!”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
DB+10 2018-06-20

_﹏ ﹌贴图板块.欢迎您 ⊹⊱⋛⋋⋌⋚⊰

南戈

ZxID:9916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13 0
山河日景
泪玘韵

ZxID:13767573

等级: 版主
配偶: 泪玘寒
  ◕。热会二队◕。  ◕。二队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6-20 0
不错不错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