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北京女子图鉴》,剧作、人设、宣发,哪个才是引爆点?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QQ微信技术
原神
校园青春
动漫剧场
综合游戏交流
跑跑卡丁车
实物交易发布
纪念馆
签到统计
和平精英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影音天地
复盘《北京女子图鉴》,剧作、人设、宣发,哪个才是引爆点?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影视资讯]
复盘《北京女子图鉴》,剧作、人设、宣发,哪个才是引爆点?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发帖
313981
在线
16894小时
精华
0
DB
981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14
0
作者 / 红拂女
“可能是我们的(剧作)技法和能力不够的问题。”在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和她聊到第43分钟时,马筱楠(Coco)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Coco是刚收官大热剧《北京女子图鉴》的监制,也是阿里文娱大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自从该剧4月10日上线以来,她已经接受了传媒一波又一波的采访,带着网友的不同声音和媒体自己的观剧感受来的。
《图鉴》也经历了魔幻的一个月。改编剧天然不讨好,《图鉴》在社区上被原作粉骂臭,间接还推高了原版的热度;地下室、油腻中年男人饭局…又引人吐槽“这么妖魔化北漂真的好吗”;再加上女主戚薇一言难尽的素颜、一女多男的设定,以及有点low low的海报……
当然,也有人认为很真实,一度以为编剧偷了自己的故事,看了后有种人生复盘的起伏感;不同的声音让《图鉴》成为整个4月的焦点。
“《图鉴》刚上线时,我们意外监测到三四线城市男性用户观看指数很高,原来是‘图鉴’这个名字让人有不好的遐想……”一位知情人还曾无意中透露。
更“糟糕”的是,不少人认为:《图鉴》所贩卖的是一种老气横秋的价值观,“交际圈要往上走”等毒鸡汤不仅妖魔化了北漂,也对真正北漂的人不公平…
但你肯定想不到Coco会这么说:“我们以前上大学也在看《老友记》、《欲望都市》啊,也想有这么丰富的生活。”
那么,《图鉴》真的“有毒”?为什么曾推崇《欲望都市》的女制作人,自己操刀做剧,做出来的却不是《欲望都市》呢?不过,影视作品本就应针对国情而定,或许,我们也可以有一部贴近我们的都市话题剧。
谈剧作:留白是一种创新
刚开始看《北京女子图鉴》的观众,基本都是一脸懵X的。咋肥事?很多角色不知不觉就没了,接着下一个人又自然而然出现了,这是剧作上的失误吗?
“我们这次用留白的方式,这个结构的创新本身就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带着预期的人来看剧会很苛刻,而没有预期的人,又会看得很懵。”Coco如此分析道。
让我们用该剧的体量和时间跨度来换算:1集约35分钟,总共20集,要塞进去女主从2008年~2018年10年的经历。也就是说,约2集讲1年,要在70分钟里讲完女主的职场进阶、情感变化。再去头(片头曲)去尾(片尾曲)再去掉番外小剧场,实际上1集正片的时间连30分钟都不到。
留白是唯一选择。几乎每个人物都是功能性人物:出场→完成使命→退场。这不是什么新鲜的结构,只是有点颠覆了国产剧观众的惯常观看体验。比如女主身边的常客,从刚到北京借宿的老乡王佳佳、到第二份工作的同事姚梅、再到成为部门主管后手下管的新人……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明明是很受欢迎的非主流qq空间个签嘛。“比如王佳佳,陈可搬走后就很少跟她联系了,这不是很正常嘛,剧里也说了,北京太大了,总会有新的朋友。但你会永远感激刚来时给了你半张床的那个人。”
另一方面,《图鉴》的职场戏也受到微词。
女主在职场上真才实干展现不多,但她能轻松三级连跳:遇上贵人顾映真(吴越),轻松获租漂亮大房子、搬离地下室,又获得外企工作,收获在北京第一个男朋友,装病不去公司参与投票站队,却侥幸因不站队而躺赢;
最“不可思议”的是,因为有了点小成就而膨胀的女主,因为掀甲方桌子而连累公司被拉黑名单,最后却没被炒鱿鱼、只是被扣了季度奖金?!
Sorry?这真的是一个real的北漂世界吗?相信不少观众都跟小娱有同样的疑问。
谈价值观:“除了努力工作,
婚姻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我们是话题剧,不是职场剧,像《傲骨贤妻》,它可以用好几集来讲一个案子怎么打,但我们不行。也许不少观众带着预判来看,怎么职场戏那么少呢?怎么让我信服?但非要说,陈可选择不站队,这不也是一种职场生存法则吗?并不完全是侥幸啊。”Coco如此回应道。
其实,如果说前几集,陈可还只是在误打误撞职场漂,从第三份工作(吴越公司)开始,她开始lead团队,从被动到主动,生活不断给她上课,每次试图想拥有安逸生活就被啪啪打脸。这是该剧的叙事模式。
例如第11集末尾这段陈可给被辞退新人的信,就戳中了不少观众↓
要说《图鉴》在职场戏上存在的问题,只能说编导更倾向于呈现人物积极拼搏的一种【精神状态】,而非【具体事件】,鸡汤撒得好、文笔也优美,但观众更喜欢看故事,不是文字。戚薇蓬头垢面咬着泡面奋笔疾书加班的样子,跟职场女性的确很像,但她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呢?的确是模模糊糊的。
这或许就是话题剧这种新的尝试必然会带来的一些问题,面对我们提出的质疑,Coco也坦然接受,并称“项目之初就已做好应对创新带来的挑战,播出后也不断接收到媒体和观众的建议。我们也把这些反馈做了‘二创’,对反馈有回应有补充,完善剧中欠缺之处;有共情的信息也会用在《北图》的宣传和接下来的《上海女子图鉴》中。”。
谈人设:她不是所有人的缩影,
她就是一个人
有趣的是,《图鉴》的收看主流为90后,但在90后群体中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相对而言,80后群体更能对此剧的观点买账。90后年轻人们吐槽的点不外乎是:女主一开始太小白了,怎么会一点戒备都没有就住进男同学(王啸坤)家里?
“我们想呈现的是一个不算有主见的乖乖女,她一开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北京,只是被推动着来了,从被动到主动,还把名字从‘陈可依’改成了‘陈可’,意思是‘没人可依靠’了,这是我们想在这个人物上呈现的变化。”《图鉴》的制片人卢林说。
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懵懂到有主见的女孩,这在如今标榜着个性的90后群体里,或许真的难觅踪影。摆在90后面前的机会太多了,90后是从小就意识到要往外闯,并不需要等到身边人的助推。
但换言之,任何剧作中的人设,都不可能完全代表所有观众,非要从人物中找到个人的投射,也是强词夺理。陈可怎么就不能毫无戒备住进男同学家里呢?那是她老乡,一个人初到异地,首先投靠同乡,这是本能的选择。用还在老家常用的乡土逻辑来衡量在北京的人事,这也符合人物初期人设。
另一个争议点是:陈可不算一个所谓的“完美主角”,她身边的人也都各有阴暗面。王佳佳、姚梅等,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捞女”,陈可自己也没好到哪去,入社会初期就陪中年男人吴昊(陈龙饰)去饭局,过了几年又跟有才有财的于扬谈恋爱,为了阶层升级,狂学高尔夫等社交之术,并逼婚、企图鲤跃龙门……
为什么要展现这些“旁门左道?职场毒鸡汤?换男友就是换阶层?想教坏年轻人?
“大家都很希望看一部剧能教给你什么,可是我们只是想让观众看这部剧能够看见自己。”监制Coco说。
中国人耳濡目染的文化,要求我们面对什么事都要理所当然地站队、分辨对错,而一旦一部作品只是【呈现】、没有【说教】,观众便觉得三观不够明确,或接收不到背后藏得太深的、创作者的立场。
其实,编剧明明就让女主频频被打脸嘛:陈可看不起王佳佳是“捞女”,结果自己也因为虚荣心陪老男人去饭局;看不起饭局上舞刀弄剑的其他陪同女生,回头想自己也是同类;因为“门当户对”的小心思而算计对男人逼婚,对其百般顺从,甚至不惜得罪本职工作的客户,最后也被于扬玩了一道,原来人家的择偶标准也是“门当户对”,没背景的陈可自然被“筛”了下去……
是不是我们被之前太直给的国产剧教懒了脑子呢?
必须承认的是,《图鉴》中编剧的态度,也是隐藏得太深了一些。“可能的确是我们的剧作技法有限,但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真的是这样。”Coco说。
谈选角:每个演员都很合适
现在再谈戚薇是否合适演《图鉴》女主已经有点过时了,尽管这是开播之初最大的争议点。网上以讹传讹的“为了戚薇还把女主人设改成四川女生”,并非真实,《图鉴》的导演、制片人,全都是四川人,可以说,制作团队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这个四川姑娘陈可的角色,在有北漂经历的川籍女演员中,戚薇是首选。
其实,看到后面,戚薇演得不错,演办公室小白,没有女明星天然的距离感;演职场女王,又是一贯的彪悍。
尤其是演到职场女强人的脆弱时,戚薇的演绎,是比很多流量小花要强不少。
至于“戚薇素颜”、“戚薇双眼皮不自然”等等,那不是小娱该讨论的话题;倒是想说随着剧情的推进,剧中陈可与老家闺蜜李晓芸的种种人生际遇,是一步步强化了四川女孩性格里“抗造”的一面,这也让人联想到电影《万箭穿心》中的武汉女人,看来,共饮长江水的女娃真是不简单呢!
谈宣发:文艺?不,通俗才是流量抓手
复盘下来,《女子图鉴》的宣发路线也是很特别。“早期我们走的宣发路线都是偏文艺的,但在它上线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大的群体,必须要让最广大的大众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
Coco所说偏文艺的路线,从最早那支长达6分多钟的“她们在北京奔跑”短片中可见一斑。这支短片以“ask & answer”的形式走访了数十位北奔女性,包括《图鉴》主演戚薇、主创Coco/卢林、该剧时尚顾问苏芒、以及年轻女性群体中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顾奈等等,甚至还包括一位女性外卖送餐员。
这支走人文和心灵撞击风格的EPK,播放量和讨论度非常高,再加上当时《图鉴》的海报,偏电影风,用色彩浓郁的滤镜,偏抽象而不是具象的海报画风,的确营造出了一种“逼格感”。
所以,《图鉴》突然冒出的“一女多男”款海报,让不少观众大呼“是不是上当了?又是烂俗的女人滚在男人堆里的故事?”
“还有人说我们后面这张(一女多男)海报是《爱情呼叫转移》。”Coco倒是不避讳这个,主动开涮了一把。
其实,《爱情呼叫转移》当年也曾创下过票房佳绩。在今天的中国,两性话题仍然是票房利器,谈到“前任”的,几乎部部飘红;一女多男、亦或者是一男多女,都极容易触及敏感地带、带动全社会的热议。
Coco非常明确地说:“我们做了很多款风格的海报物料,但最后是通俗路线成了流量的抓手。一部电视剧,不太可能只为某一部分受众打造作品,除了让普通的常态观众去看,也要想办法打动更多的人。”
据悉,《图鉴》在优酷的播放成绩其实相当喜人:根据平台内部的“网络收视率”来看,该剧属于近大半年来该平台独播剧里的第一名。【所谓“网络收视率”,用来衡量平台内容观看健康度,是指每集有效点击量的UV(独立IP数,即独立用户/独立访客)、每集消费的时长综合来看的一个数据。】
每集35分钟的《图鉴》,用户基本点进来看都能看完,留存度非常高,这是我们能拿到的准确信息。“其实这个也是几千万小成本的一个创新的作品,但我们真没想到现在观众对当代都市剧有那么强的讨论欲望,在观看的男女比例上,这部剧目前是3:7,但男性的比例在明显扩大。”
《图鉴》第20集里,2018年的陈可辞掉工作、卖掉房子、花掉存款,又变成刚到北京时的一穷二白。但34岁的她显然活得比十年前更明白、更主动、更坦然,她明白了曾苦心追求的一切(高薪工作、房子、车子、男人)都不是必然要获得,唯独是独立的自我不可取代。“好像是发了一场大梦,梦醒了整个人都有点懵,可是,明明才20集的光阴而已。”有观众留言道。
5月16日,又有一场大梦要扬起风帆了,这就是《上海女子图鉴》,当初那个被陈可抢了单的女人罗海燕,她会怎么做她的梦?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小猪倌
DB
+15
2018-05-16
๓老舔没毛病ﻬ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勿忘心安--张杰
瘾---陈楚生
放开
风起时 想你
baby love love love
Stop the Time 张敬轩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3-07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帖
49275
在线
9440小时
精华
0
DB
729
威望
20390
保证金
0
桃子
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16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