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5月15日,艾米莉·狄金森逝世,到今天已132周年。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800余首诗,在世期间仅匿名发表了数首,从未见到自己诗集的出版。但身后,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与华尔特·惠特曼一起被认为是美国诗歌星空中的双子星。对她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甚至有人把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女诗人。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般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文学批评家们认为,艾略特、奥登、卡明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诗人无不受到她的影响,伊丽莎白·毕肖普等诗人更是将她奉为诗歌王国中的“王后”。她被博尔赫斯推崇与赞誉,她的诗集成为卡洛斯·玛利亚·多明格斯小说《纸房子》的开启之钥,她的名词成为奇迹的代名词。狄金森的诗,主题范畴涉及自然、生命、信仰、友谊和爱情。前段时间,关于狄金森诗歌集的第一本学术性译本《栖居于可能性》出版。夏日将来,我们就从她写夏日的诗读起啦。作者 | 艾米莉·狄金森
有一物在夏日的一天
(大约作于1859年夏天)
有一物在夏日的一天
她的火炬慢慢燃烬
令我肃然起敬。
有一物在夏日的正午 -
一种深度 - 一种湛蓝 - 一种香气
超越心醉神迷。
还有,在夏日的晚上
有一物如此出神地明亮
我拍手凝望 -
然后我遮住我过于审视的脸
唯恐这般微妙 - 闪烁的恩典
会翩然飞远 -
魔术师的手指 - 从不停歇 -
仍有紫色的小溪在胸膛
摩挲着它窄窄的床 -
仍有东方擎着她的琥珀旗 -
太阳仍沿着峭壁指引
他红色的篷车远行
就这样守望 - 夜晚 - 清晨
欣欣然为这奇幻的一幕作结 -
穿过露珠,我走来,迎接
夏日的又一天!
解读节选:这首诗创作年代较早,显示了狄金森在大自然中发现崇高之美的兴趣以及她尝试表达的努力。此诗虽以solemnizes me(令我肃穆或肃然起敬)一语定下了主调,但总体上惊喜多于敬畏,语气热情欢快,句子相对清新流畅,是狄金森早期诗歌中的上乘之作,可惜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很少进入狄金森诗选。——翻译、注释、解读:王柏华;
参考Jed Deppman意见
从虫茧里钻出一只蝴蝶
(大约作于1863年)
好像从门里浮现
一位女士 - 一个夏日午后 -
到处闲逛 -
没有预先之目的 - 被我发现
除了始终耽留在外
忙于各种不同的 - 三叶草
才懂得的 - 事务 -
看得到她漂亮的阳伞
在一片田野里皱缩
那儿有男人们晾晒干草 -
然后迎着一朵反对的浮云
奋力挣扎 -
其中各形各等 - 似她般皆为幻影 -
看起来哪里 - 也去不了
绕着毫无目的的圈子 -
如同一场热带演出 -
尽管蜜蜂 - 在劳作 -
花儿 - 在热情开放 -
这个无所事事的观众
却在天上,鄙视它们 -
直到太阳悄悄落下-一股持续的浪拍来-
和晒干草的男人们 -
和午后 - 和蝴蝶 -
消亡于 - 海中 -
像悲伤一样无迹可寻
此诗前后至少有过5份手稿
夏天离我们而去 -
太难以觉察以至最后
不像是背信弃义 -
寂静被蒸馏出来
当薄暮早早就降临,
或是自然在独自消磨着
下午岑寂的光阴 -
清晨显得陌生 -
黄昏提前到来 -
一种有礼却令人痛苦的优雅
犹如客人行将离去 -
就这样,没有一片翅翼
没有一只舟楫
我们的夏季轻快地逃逸
消失在美的疆域 -
解读节选:诗的第二节写寂静,用“蒸馏”一词,把难以言传的静态的气氛刻画得可感可触。第三节写夏末的清晨,因染上秋天的凉意变得不同于盛夏,像彬彬有礼、行将离去的陌生的客人,既准确传神地写出季节特征,也传达出诗人留恋、惋惜的心情。
比较诗人早期的手稿,会发现在多出的4个诗节中,虽写到了枫树、山坡、花鸟、蟋蟀等更多细节,但未免流于碎屑、不够典型。不知这是否也是诗人最终予以删节的一个原因。
早期手稿中多出的四个诗节:枫树将华美的外表
和其中蕴含的端庄
赋予一条条大道
连这片昏暗的地方
显然也受到了影响 -
宛如被某个严肃的人
突然披上一件
整齐划一的长衣 -
鸟儿死去 -
山坡上竟没有一朵花
装点他因葬礼的压力
而拉长的面庞 -
风越来越紧 -
蟋蟀的鸣唱如此清晰
可以推测 - 是它的祖先
继承了大地 -
——翻译、注释、解读:王晋华、乔亦娟;
参考Gary Stonum意见
外在 - 从内在
(大约作于1862年)
外在 - 从内在
获得分量 -
是公爵,还是侏儒,取决于
中心的气场 -
精良的 - 稳固的车轴
掌控着车轮 -
尽管辐条 - 旋转 - 格外威风
扬起灰尘 - 一阵。
内在 - 描画出外在 -
不见其手,但见其笔 -
那画作 - 精确地展现 -
内在的烙印 -
在精细的 - 脉管的画布上 -
一个面颊 - 或许一个额头 -
湖水中 - 星星所有的秘密 -
又岂是眼睛所能探究。
解读节选: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张力:“湖水中的星星”或许暗示眼里的泪水,透漏出内心的秘密,诗人是否在暗示,就算我们能够看出他人内心的痛苦,也未必能了解其中更深的秘密?
在另外一首诗作里,狄金森说,“我喜欢痛苦(agony)的表情,因为我知道那是真的”,那种“剧痛”(throe)让人的额头上布满汗珠,无法伪装和掩藏。可是,另一方面,就算这样的痛苦无法伪装和掩藏,他人能看到的也仅此而已,那剧痛里所包含的更为内在的秘密,或许是他人的眼睛永远无法探知的,就像狄金森本人的内在生活和诗歌中的秘密一样。进一步说,即使狄金森写下如此多的诗篇,而且最终全部发表(publish),也未必充分“展现”(publish)诗人内心的秘密,遑论被读者的眼睛所“探知”。——翻译:陈义海;注释、解读:王柏华;
参考Alfred Habegger意见
阅读吧-亲爱的-看看别人是怎样奋斗-
大约作于1862年
阅读吧-亲爱的-看看别人是怎样奋斗-
直到我们 - 也更加坚强 -
看看他们 - 放弃了什么 -
直到我们 - 也不再那么害怕 -
看看多少次 - 他们忠于自己的观察 -
直到我们 - 也从中获益 -
好比一个王国 - 小心翼翼!
再读读 - 信念 -
经历血与火考验的信念 -
读读那滔滔江水
也无法掩去的悦耳的音乐 -
读读那些勇敢的男人 -
和非凡的女人的名 -
看他们怎样超越 - 平庸
而 - 出人头地!
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高贵生存之道的重要品质,即怀疑的勇气、放弃的智慧、高贵的生活面貌以成就高贵人生。
诗人并不鼓励读者从宗教信仰中寻求安慰或支持的力量,而是激励读者阅读鼓舞人心的人或事,从前人的奋斗事迹中感受前进的力量,建立自己辉煌的人生。她指出作为人我们都会害怕、会软弱,需要有勇气的支持,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其重要性不亚于管理好一个王国。——翻译、注释、解读:徐翠华、Karen Emmerich
《栖居于可能性》
作者: 艾米莉·狄金森
编者:王柏华 / Martha Nell Smith
译者: 王柏华等
版本: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年3月
本文正文诗选译文、解读等经四川文艺出版社授权整合自《栖居于可能性》一书。按语部分内容来自书评君往日文章(编辑:方格)。整合与编辑:西西。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直到去世,他的小说竟然也没有读者认同 | 重读弗兰·奥布莱恩艾丽丝·门罗笔下故事性最丰富的,仍然是角落里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