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河道就像小镇人的经胳,阡陌纵横。乌镇的河流,东西对应,北三条南二条,镇中间的是市河,镇南有“金牛”、“白马”两条河穿镇而过。交织的水网撑起了乌镇的街巷,环绕在小镇内外。由此,小镇被称之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江南的古镇历来是最能体现百姓生活富足的地方,小桥流水,水域阡陌,曲径回廊,如诗如画。
乌镇在江南古镇中,称不上最大,却以独特的方式享誉世界。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小镇召开,让小镇蜚声中外。从全世界各地来到小镇的精英们,无不让小镇和小镇上的人们激动万分。
乌镇和江南所有的小镇一样,青石,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石巷。走进小镇,凡是古镇所有的风貌和气息都可以迎面扑来。小镇有七千年的历史,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出现过许许多的人。光阴荏苒,那些事,那些人,如同小镇街上的青石板,与小镇上的人们相依相偎,不仅让小镇上的人们无法忘怀,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进进出出,让小镇好不繁忙。
明清年间,小镇就是官商和兵盗竟占之地。而小镇的后人,却是学而优则仕,仕而归则商,豪门巨宅,庭院,画舫,藏书楼比比皆是。最为显赫的是,小镇一共出了64名进士。至今,那棵唐朝的银杏树,依然布叶垂荫,郁郁葱葱。
在小镇的一条街上,有一处清代的江南民居,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茅盾,出生在小镇,在小镇上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他的《春蚕》、《林家铺子》就是以小镇上的人物为背景而创作。如今,当年的老人都已经渐渐离去,老屋经过整修,小镇经过修饰保护,却显得门庭若市。
小镇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但无论走得再远,走得再久,却仍然走不出江南,走不出小镇。该回来得,还是会回来。
木心先生,十五年后从美国重回小镇,看到老屋被拆除改造成了工厂,写文发誓,“永别了,我不会再来。”2006年应家乡竭诚邀请,他回来了,定居小镇。
晨曦是小镇最美的光景,薄薄的晨雾透过狭长的石巷,照射在青石板上,湿漉漉的石板带出几块青苔,寒气中偶尔会有赶早的人,而最早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豆浆粽子。
晨雾中,木心先生赶早,食不知味地吃完。
木心美术馆跨越小镇的元宝湖水面,遵循老人在弥留之际,喃喃,“风啊、水啊、一顶桥。”成为了小镇西栅一处宁静的风景线。美术馆简约,时尚,与水中倒影相伴,也与几千年的小镇相随。
乌镇有许多美食,冬天的红烧羊肉必不可少。乌镇的羊肉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一般要烧一晚上,先用大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煮。羊肉肉嫩脂肪少,蛋白质远比猪肉多。民间说,“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有了肉,必然有酒。乌镇人喝黄酒,加热不加糖。冬天,夜来得比较早,温差大,空气中裹夹着湿气,寒意阵阵。一杯黄酒下去,一份暖意油然而生。
小镇的河道就像小镇人的经胳,阡陌纵横。乌镇的河流,东西对应,北三条南二条,镇中间的是市河,镇南有“金牛”、“白马”两条河穿镇而过。交织的水网撑起了乌镇的街巷,环绕在小镇内外。由此,小镇被称之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河水拍打着岸滩,回家的人撑着小船走上河埠头,回廊中的灯亮了起来,灯光在河水中反射出点点。便是小镇人一天的日子。
西栅是小镇最精彩的一地儿,需要坐渡船出入。由72座古桥连接12座小岛而形成,并有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到了夜晚,这里便成了光影的世界。灯光与水色相互交融,水波微漾,倒影婆娑。站在桥头,河道两岸的灯光,“真美啊!”
灯光在晚上十点后被熄灭,刹时间,小镇恢复了平静,曲终人散,这才是原本而真实的小镇。偶有一扇窗户亮着灯,那灯影下的人,便是一代又一代的小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