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种"黑色生命力"? | 只有少数人,经历越多困境越强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你有没有一种"黑色生命力"? | 只有少数人,经历越多困境越强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转载美文]你有没有一种"黑色生命力"? | 只有少数人,经历越多困境越强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22 0
你有没有一种"黑色生命力"? | 只有少数人,经历越多困境越强
[color=#191919]今年KY小姐姐们决心要有更多的烟火气,开始努力刷综艺(事业心烟火气[/color]
[color=#191919])。结果被歌手里的张韶涵击中了。《阿刁》是今年听过最感人的流行歌,今天还在单曲循环。[/color]
[color=#191919]节目中张韶涵谈到歌里的女孩让她联想到自己,于是特意去搜了搜她的故事,觉得张韶涵能唱好这首歌是有原因的:[/color]
[color=#191919]据媒体报道,小时候因为爸爸身体不好,常年无法工作,张韶涵就边上学边打工。后来她成为当红的偶像剧女主,她的歌也广为传唱(本科校长曾表演唱过她的“隐形的翅膀”)。后来她与母亲“反目成仇”,在她治疗心脏病期间,母亲拿走了她所有的积蓄,并公开指证她吸毒、酗酒,她的事业也一落千丈。[/color]
[color=#191919]直到她在歌手中用《阿刁》一鸣惊人,人们看到这些年的时间和苦难在她身上的结晶:一种很纯粹、很本真的力量。[/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fd35202ba39d406e87ecf3b74d4accac.jpeg[/img][/color]
[color=#191919]这让我想到,明尼苏达大学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医师Norman Garmezy,在他四十余年的研究中,见了数以千计的孩子。其中有一个男孩,得到了他持续多年的关注。[/color]
[color=#191919]他认识这个男孩时,他9岁,有一个酗酒的母亲,没有父亲,吃不饱饭。尽管如此,长大过程中,男孩始终在学业、人际、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现良好。[/color]
[color=#191919]这个男孩属于一群特别的孩子。——在很多年的时间里,Garmezy寻找那些处在糟糕的处境中,有很大概率成为问题少年,但实际却成长得令人骄傲的孩子。Garmezy说,他们“尽管经历过异常困难的处境,却不断走向成功、不断获得超越大多数人的优秀”。[/color]
[color=#191919]今天KY想跟大家聊聊,张韶涵和这些孩子身上具有的这种力量——经历过创伤而最终度过的人身上会表现出来这种力量,一种穿越黑暗,在挣扎与恐惧之间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把它叫做“黑色生命力”。[/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8f45da2df53e46f3ae1f925a156755b4.jpeg[/img][/color]
[color=#191919]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力,支撑着我们迎接每一天的开始。但“黑色生命力”不同,我们用它特指那些,经受过巨大的压力、逆境和/或创伤,并渡过、幸存(survive)下来的人,最终展现出来的一种力量。[/color]
[color=#191919]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color]
[color=#191919]1.情绪能力[/color]
[color=#191919]这种情绪的能力包括两个层面:[/color]
[list][li]一个层面是情绪的广度,也就是说,这些经历过创伤的人,除了日常的喜怒哀乐之外,他们体验过极端负面的情绪,因此比一般人拥有更复杂、更广泛的情绪体验;他们能感受和体会的情绪是更多样的、范围更宽广的。[/li][/list][list][li]另一个层面是情绪的深度——相应的情绪理解能力与处理能力。在经历创伤而幸存的过程里,他们曾与自己极端的负面情绪做过正面交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自己悲痛、失望等负面情绪同在,虽然负面情绪总是令人不快,但他们学会了不在负面情绪前手足无措。[/li][/list][color=#191919]他们熟悉痛苦,虽然一切仍然不会变得容易,但他们的确比没有经历过重大负面经历的人更懂得如何处理痛苦。[/color]
[color=#191919]除此之外,经历过创伤的人也更能共情他人的情绪。Arous等人(2016)对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遭受性虐待、情感忽视等)的研究发现,痛苦的人比快乐的人共情能力更强,更能真切地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这可能是这些自己曾深刻体会过痛苦的人,对他人痛苦的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敏感。[/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ceced5fba23c47f1b4765fb9df533a1b.gif[/img][/align][color=#191919]2.对复杂的认知和理解力[/color]
[color=#191919]经历过创伤的人,有一种对复杂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曾经经历过极端的状况,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有着高于一般人的认知,比如“本该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却做出了伤害我的事”,“本该相互坦诚的人,却相互欺瞒”等等。因此他们相对更少会对复杂感到意外。[/color]
[color=#191919]第一次面对复杂、难以理解、逻辑上不一致的现实,总是最难的。[/color]
[color=#191919]可以说,他们在穿过创伤的过程中,承受了这种不一致。他们也曾感到绝望或愤怒,但最终他们的生命消化了这种不一致和它所承载的情绪,形成了他们对复杂的识别与了解,他们也能以此为世界的复杂做好准备。[/color]
[color=#191919]同时,这也让他们更容易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真实。他们可能比一般人更清楚地了解:世界上没有黑白分明的“好”、“坏”。实证研究也的确发现,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换位思考的能力更强——更能从不同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Arous, et al., 2016)。有时候这对他们来说甚至不是一种意愿:他们只是更能够看见,非常自然地看见。因为曾经极端的痛苦曾经逼迫他们不得不去揣摩他人,非常困难地去解读伤害自己的人和事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color]
[color=#191919]3.一种得以应对世事变迁的人生哲学[/color]
[color=#191919]经历过创伤的人还会获得一种人生哲学,又被心理学家Tedeschi(2004)称为“智慧”(wisdom),它包含4个层面,自我、他人、世界观,以及行动准则。[/color]
[color=#191919]首先,个体会变得更加“自我依靠”。在度过创伤的日子里,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更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这种自我效能感与价值感的提升会成为支撑Ta度过人生中更多坎坷与挑战的力量。[/color]
[color=#191919]同时,他们也会变得更珍惜关系。在他们度过创伤的日子里,不论是因为曾经寻求过或获得过的他人帮助与支持,还是曾经失去过重要的人,都让他们更懂得感恩,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链接。张韶涵也坦言,人生的低谷期让她更加珍惜身边真正爱她的朋友和家人。[/color]
[color=#191919]另外,经历过创伤,也让他们不再一味对世界抱有美好幻想,而是对人生的艰难与坎坷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尽管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悲观,但却令他们拥有了一种面对世事变迁的平常心,我还看到张韶涵在一个访谈里说,“直到现在我才了解,原来人生就是这么无常”。她真的是被生活的苦赋予了深度的一个明星。[/color]
[color=#191919]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人,对风险的“忍受”能力也会变得更高。也正因为如此,相较而言,在这些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人生中,也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8bc760c2438b4683922bdf2661f5272c.gif[/img][/align][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c9988d84bcd445eab0f8d020b7e3c247.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尽管,黑色生命力“属于”经历过创伤的人,但并不是只要经历过创伤,人就可以获得这种黑色生命力。[/color]
[color=#191919]当创伤发生,人们会遇到三个层面的挑战,在任何一个挑战上失败,黑色生命力都不会发生。[/color]
[list][li]对情绪管理的挑战:创伤发生后,人会有一些应激性的极端负面情绪,会经历剧烈的情绪波动;[/li][/list][list][li]对生活叙事的挑战:当面对创伤的时候,人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是我”,“我遭遇的为什么是这些”,“父母为什么这样对我等等”,人们原有的理解自己人生的方式会受到挑战,需要一套合理的说辞,一种新的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即新的生活叙事);[/li][/list][list][li]对人生图示与信念的挑战:这指的是,创伤会挑战我们对世界和人性的基本认知,会让我们怀疑人生(比如,父母不应该就是对孩子关心呵护的吗?他/她怎么忍心下这么重的手打我?)。[/li][/list][color=#191919]有些人会长时间地想要压抑心中内疚、自责、沮丧、羞耻、自我怀疑、绝望等情绪,也放任自己反复陷入“反刍思考”之中(rumination),比如他们会不断地去想“是不是我当时做错了什么,父母才会这样暴力对待我?”,“是不是如果我努力变得更优秀,他们就会对我更好?”等等,使得自己长久地活在过去的创伤之中。[/color]
[color=#191919]而另一些人度过创伤的过程则是:[/color]
[color=#191919]1.接纳自己那些极端负面情绪的存在[/color]
[color=#191919]比起压抑情绪,这些人选择承认自己在面对创伤时所感受到的种种情绪,允许它们存在。正如张韶涵在采访中所说,“如果说不痛,肯定是假的”。她选择去承认和面对这些情绪,找到应对的方法(比如找到她朋友和弟弟妹妹的陪伴和支持)。[/color]
[color=#191919]2.积极的认知重评(positive cognitive reappraisal)[/color]
[color=#191919]当情绪被允许存在之后,他们开始展开一种叫做 “认知重评”的过程,系统地分析这件事对自身的影响。他们会在不是自欺欺人的前提下,努力倾向于以更积极的方式去叙述创伤,比如更着重去讲述经历了这件事,自己获得了什么。但不会否认这件事本身的悲剧性。[/color]
[color=#191919]认知上的改变,会让人们对创伤的情绪感受发生积极的改变(Troy et al.,2010),比如,认为自己最终经受住了而感到“欣慰”,因为接受了这就是一种“不幸运”而停止自责。心理学家指出,认知重评是“控制和管理艰难情境”最有效的策略(Castro, et al., 2016)。[/color]
[color=#191919]3.有意义的反刍(deliberate rumination)[/color]
[color=#191919]他们也会进入对创伤的反刍思考,但不同的是,他们更加专注于“对问题解决、意义寻求的回忆与思考”之中(Martin & Tesser, 1996)。[/color]
[color=#191919]也就是说,比起自责,他们会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去看到自己曾为解决困难做出过哪些尝试,哪些是奏效的(可以被之后继续使用的)——这可以帮助他们为今后的人生挑战做好准备,也有利于他们积极地去理解创伤。[/color]
[color=#191919]不同于其他人,Zoellner和Maercker(2006)发现,以这三个步骤经历创伤的这一类人,更有可能在尝试与创伤抗争的过程中幸存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长——获得属于自己的黑色生命力。[/color]
[color=#191919]正如前文所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以同样的方式经历创伤,但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经历创伤呢?[/color]
[color=#191919]首先,这与先天因素有关,我们的基因影响着我们应对创伤和负面情绪的方式。[/color]
[color=#191919]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人是否曾经在他人的身上见到过“黑色生命力”,也会影响Ta在面对创伤时的反应。这就是榜样的力量。[/color]
[color=#191919]换句话说,黑色生命力,也是极具感染力的,它会给周围人带来面对创伤的勇气。[/color]
[color=#191919]不仅如此,自身经验的积累,也对人们经历创伤的方式有影响。如果在早年经历的创伤中,我们曾经偶然尝试过“认知重评”,并感受到积极应对创伤的好处,我们就更可能在之后遭遇创伤时,以这样的方式尝试与创伤抗争。也可以说,黑色生命力,是一种可以持续累积的力量,是一种良性循环。[/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55b3d45c04bb4321b5e67a68ddc6ad86.jpeg[/img][/align][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5d5f1d8c77e240f0bb5fff1a3f750c06.jpeg[/img][/color]
[color=#191919]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糟糕的经历本身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未来。[/color]
[color=#191919]发展心理学家Werner也曾经对698个孩子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那些经历过创伤与痛苦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成长为了“有能力、自信和充满关爱”的人,并取得了学业、家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color]
[color=#191919]在对这群孩子人格特质的进一步研究中,Werner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远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的未来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他们首先深知自己的不幸,承认自己的不幸,随后持续地与这些不幸抗争,并认真地活下去,最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平静和力量。[/color]
[color=#191919]是否遭遇创伤,任何人都无从选择。但我们的的确确可以选择度过它、穿越它去看到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力量。[/color]
[color=#191919]有人说,曾经经历过的创伤会形成一道伤疤。这可能是真的,但一道伤疤,同时也是一枚勋章。它提醒着你曾经有过的抗争、取得的胜利。[/color]
[color=#191919]对于有些人,活着的感觉,像一座山峰连着一座山峰,一场战役连着一场战役。似乎比一般人更难,有时觉得看不到尽头和希望。但如果你停下来看看自己,你会发现这些攀登和战斗的过程,已经在你身上留下了“好的结果”。[/color]
[color=#191919]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你,将越来越在找到幸福的路上,变得不可(被命运)阻挡。[/color]
[color=#191919]加油吧少年。[/color]
[color=#191919]以上。[/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023a2d273fb645f3aca6826b439708a0.jpeg[/img][/align][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1/9d640a34082149418eacd6e0fdf49cb8.jpeg[/img][/align][color=#191919]References:[/color]
[color=#191919]Arous, A. et al., (2016). The associationbetween childhood trauma and empath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schizophrenia.European Psychiatry, 33, 114-289.[/color]
[color=#191919]Castro, M. C., Martínez, M. A., &Abarca, X. F. (2016). Deliberate Rumination and Positive Reappraisal as SerialMediators Between Life Impact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Victims of StateTerrorism in Chile (1973-1990).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17.[/color]
[color=#191919]Martin, L. L., & Tesser, A. (1996).Clarifying our thoughts. Ruminative thought: Advances in social cognition, 9,189-209.[/color]
[color=#191919]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2004). " Posttraumatic growth: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evid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5(1), 1-18.[/color]
[color=#191919]Troy, A.S., Wihelm, F.H., Shallcross, A.J.,& Mauss, I.B. (2010). Seeing the silver lining: Cognitive reappraisalabili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Emotion, 10(6), 783-795.[/color]
[color=#191919]Werner, E. E., & Smith, R.S. (1982). Vulnerablebut invincibl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silient children and youth. New York:McGraw Hill.[/color]
[color=#191919]Zoellner, T., & Maercker, A. (2006).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linical psychology: A critical review and introductionof a two component model.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6(5), 626-653.[/color]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5-22

#  青春校园板块欢迎你  #

南戈

ZxID:9916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5-22 0
选择怎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对待自己与众不同的开始
安于长情

ZxID:6598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22 0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力,支撑着我们迎接每一天的开始。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