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聊】中国如何突围“有大咖无大师”困境?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夜聊】中国如何突围“有大咖无大师”困境?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夜聊】中国如何突围“有大咖无大师”困境?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23 0
【夜聊】中国如何突围“有大咖无大师”困境?
[color=#191919]所谓大师,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2/3767cd7bd5284fdd9315e648f29b6d06.jpeg[/img][/color]
[color=#191919]“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此言,虽已众所周知,但目前的情况却似乎是,“有大咖,无大师”恰恰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学界的现状。钱学森先生的“大师之问”依然有待历史与现实给予有力的回答。[/color]
[color=#1919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千年求索、百年奋斗的目标,将在不远的将来变为现实。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①[/color]
[color=#191919]从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而言,我们对大师的渴求前所未有地迫切。这当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大咖,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咖,教育领域亦是如此。高数量的大咖是中国发展的基础,也是产生大师的基本条件,没有众多数量的大咖,不可能有大师的诞生。但问题是,只有大咖、罕有大师的教育现状将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也会影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color]
[color=#191919]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能够生产出适合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系统知识,是最强有力的生产,因为这种生产涉及所有其他方面的生产。整个世界的光鲜亮丽、稳健发展和持续进步,都源自于人的观念、理念和思想,而大师恰是提出、论证和阐释观念、理念和思想的卓越之士。如何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国家意志下让大师涌现,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概括来讲,至少需要在机制、物质和精神三个层面加以推进。[/color]
[color=#191919]机制[/color]
[color=#191919]就机制层面而言,要给予研究者和教育者宽松的环境。对于大师的需求,可以在战略上迫切,但战术上不能着急,不要奢想大师明天就能出现。大师无法速成,只能慢工出,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尤其如此。这意味着与此配套的很多方面都要有所改变,比如在考核机制上,要改变机械数量堆积,要面向深度、面向质量、面向内涵。应该说,教育界和研究界对此已有共识,但如何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还有大量的细致工作要做。[/color]
[color=#191919]此外,要破除机构包装大师的弊病。动用各种机构资源吹出来的大师,一是不能得到世界性的承认,只能“窝里横”,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了学霸学阀;二是神话终究会破灭,最终是机制性浪费。所谓大师,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只要有了合适的土壤,有些天赋秉异者就会凸显出来,能做十年冷板凳的学者会多起来,创新者会有更多机会。[/color]
[color=#191919]物质[/color]
[color=#191919]就物质层面而言,一是要在宏观上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给予那些最有能力、最有潜力和最有爆发力的学者与研究者,让他们有充分的条件挑战最有难度的问题。二是要给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好的保障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教育、安心科研。虽然历史上,在艰苦年代中,恶劣的物质条件没有妨碍大师的出现,但是我们已经过了艰苦的年代,需要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坐而论道地从容,来自于心境,也来自于基本条件的保障。[/color]
[color=#191919]学术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种奢侈,一方面体现在大师诞生所需要的充足时间。铁杵磨针的慢功夫不仅仅需要意志,还有时间;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为充足时间提供保证的物质条件上。好的物质条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心无旁骛,但可以让更多的学者和研究者能有心无旁骛的可能。[/color]
[color=#191919]精神[/color]
[color=#191919]就精神层面而言,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虽然时年已久,但依然光辉灿烂,值得教育界和研究界认真践行。大师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师,固然没有统一标准和量化指标,但还是有能被识别的评判内容,比如原创性的、成系统的、逻辑自洽的思想体系,比如解释力强、独立性高的学术体系,等等。虽然上文提出了机制和物质方面的优化和保障,但学者和研究者在精神层面上应该超越这些依赖,尽可能不为这些羁绊所拖累。也只有如此,大师才能给莘莘学子提供想要去翱翔的精神境界和雄心壮志,精神萎缩的教育者不可能教出精神昂扬的受教育者。[/color]
[color=#1919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②面对世界各国的竞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能够培养优秀人才的大师,在基础理论与科技前沿上,大师的水平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水平。大师辈出,将会让中国快速而稳健的发展如虎添翼,让中国这艘大船行稳致远。我们需要大师的出现,不仅仅是功利性的发展,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为大师的出现提供尽可能有利的条件,让大师能够出现得更快些、更多些,实现大师与大咖“齐飞”的美好图景。[/color]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5-23

#  青春校园板块欢迎你  #

安于长情

ZxID:6598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23 0
所谓大师,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