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高考有多难?(附:中国最美的大学)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古人的高考有多难?(附:中国最美的大学)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图文分享]古人的高考有多难?(附:中国最美的大学)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05 0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你还记得吗?
李克强:在田头锄地时得到录取通知消息

李克强,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看到没,总理也一样高考过哦。
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李克强在此插队3年。在日后的《师风散记》中,李克强自己回忆,由于“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填志愿时,对北大“几不敢有奢望”。因此,“在生存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院校读书是不必付饭钱的”。
不过,在第二志愿中填报了北大的李克强,还是因为北大的优先选择权而被录取,进入在当时还保密的“政法专业”,即后来的法律系。
李克强说,“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
张艺谋:揣上煮熟的鸡蛋奔赴考场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揣上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对于高考,张艺谋这样说:“如果没有它,很难说有现在的一切。”
马云:参加三次高考,数学曾考1分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那年,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19岁那年,马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数学成绩19分。到了20岁那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数学成绩79分。
但是,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俞敏洪:英语从33分到95分

1978年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1979年,再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55分,再度落榜。
俞敏洪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他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1980年高考,英语考试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分数出来了,英语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代人的“高考”:
一朋友诉苦,说
孩子立马就要高考,压力山大
还是穿越到古代科举好
就考一门写作文,多简单
其实,古代的“高考”远没有
我们想象中容易
说比今天难上十倍,一点不假
就算是像苏轼、王阳明这样的大才子
也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挨过“高考”
考试再难,也总有学子能够见招拆招,胆大心细,越战越勇。因为他们相信,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总能笑到最后。

除了基本功,考的更是意志
说到古代“高考”,第一个难关不是试卷,而是考场环境。
进场的时候,为了防止作弊,考生们必须排着队,一个个脱光衣服验身,查清楚有没有带小纸条,平均一个考生就要耗上大半个小时。
进去之后,是一个个小黑屋,叫“号房”,听着跟监牢似的。带着笔墨蜡烛和干粮进去,一坐就一天,第二天早晨才能出来,中途睡觉连床都没有,只能拿两块木板拼起来凑合着用。
考生也可以在里面上厕所,可是房间严密,夏天不能透风,冬天不能生炉,温度不适,气味不宜,和现在舒适的空调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 万历二年(1574),画中表现了明代贡院举行考试的情景
除此之外,科举的考试内容也不仅仅是“写一篇800字作文”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科举要考八股文,那八股文要怎么写呢?规则如下:
〔一〕全文要分成八个部分写。
〔二〕每一个观点都要遵循“高考宝典”──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去拟。
〔三〕文章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
格式要求非常严格,可谓“戴着镣铐跳舞”。
除此之外,考题数量也非常巨大。以明朝乡试为例。假设你是明代的一名考生,走进考场后:
第一场|先一口气写7篇论文;
第二场|1篇政论,5篇判词,再加1篇公文;
第三场|再写5篇时政评论。
闭上眼就能想象,在昏天黑地的考场里,接受如此堪比马拉松的书写考验,那是一场怎样七荤八素的折腾啊!


▲ 古代科举“号房”
明朝有诗形容科举:三场辛苦磨成鬼。能全程咬牙熬过来的,真不是一般人,像大儒王阳明,大改革家张居正,大英雄郑成功,大名臣曾国藩……没有一个不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实打实考出来的。
今天的考试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科目繁多,一门接一门,对学子们的考验也不低。
不过,辛苦的时候不妨想想古人,他们连魔鬼科举都挨过来了,我们只要咬一咬牙,海阔天空就在眼前。

▲ 殿试图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每个人应对考题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挥洒,有的稳健,但不管怎样,目的明确,头脑清醒才是关键。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为人玩世不恭,在考场上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专写“零分作文”。
他第一次参加考试,试题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我不是匏瓜,不是挂在那里给你们看的,是要给人吃的”,比喻一个人怀才而莫展,不愿中看而不可吃用。
正常做法,当然是就题论事,写一篇潇洒雄文。可金圣叹偏偏不走寻常路,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这是匏瓜的意形。”主考官大怒,结果可想而知。

▲ 金圣叹评水浒传 《圣叹外书》
第二次参加科考,题目叫《吾四十而不动心》,出自《孟子》,原意是人到四十心如止水。
你猜这次金圣叹怎么着——又是大笔一挥,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主考官又来追问,他幽幽地说:“孟子说四十不动心,即是说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咯。”又被除名。
再一次岁试,题目是《西子》,要求考生评论越国派西施出使的史实。金圣叹提笔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则西子来矣!”故意把西施当西门的人,戏若草芥。主考官见状,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最后当然又是名落孙山。
如果当时要出一本《零分作文》,金圣叹的文章得收录好多篇。
聪明大胆是好事,但不等同于儿戏,只有以认真的态度把握机会,才对得起自己大好的才华和青春。

同样是才华绝顶的考生,苏轼比金圣叹要稳健多了。
当年苏轼上京赴考,带了一肚子学问,可谓意气风发。进入考场后,他铺开卷子,一看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即是“赏罚要厚道”。
苏轼马上审题:题目出自于《尚书》,体现了典型的儒家思想:“刑罚上有疑问,就从轻处理;奖赏上有疑问,就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这是最忠厚的做法”,可以显示当朝者仁厚治天下之风。

文章主题确立之后,文字风格怎么定呢?苏轼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出题人──欧阳修。这位主考官最反对华丽花哨的文风,提倡写文章要浅显明白,用平实的文字表达深远的思想。
苏轼当场决定,放弃啰嗦的理论,用两个具体故事作为论据,干净利落地论证文章主题。
最后,答卷果然被欧阳修一眼相中,荣登进士榜。
战略上轻视,是一种胆量,战术上重视,是一种负责。
多年苦读实在不容易,既然有心一搏,就要收起玩心,全力以赴。

▲ 贡院放榜图

遇难心不慌
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考场上遇到难题也难怪。对今天的学子来说,难题也许是卷子末尾的大题,而对古代学子来说,可能就是皇上的“刁难”了。
清代乾隆年间,江西有个书生叫刘凤诰,勤奋好学,乡试、会试连连及第。
可惜他相貌丑陋,只有一只眼睛。按照当时规定,五官不全者是不能及第入仕的。
好在当时会试的主考官是个惜才之人,硬着头皮禀告了乾隆。乾隆不想被嘲笑“以貌取人”,只好亲自上阵考验一下这位南方丑儒。

▲ 殿试图
殿试当日,乾隆帝高坐龙椅之上,一见刘凤诰的长相,心里不免有些轻视。他一摆折扇,念出一句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在场的人一听,知道皇上在暗讽刘凤诰独眼,都替他捏了把汗。
岂料刘凤诰不仅没被吓到,还挺胸昂首对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帝见他如此气魄,顿时刮目相看。沉吟半晌,又出句:“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 殿试录取分三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
刘凤诰不卑不亢,马上接招:“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帝大喜,当场钦点刘凤诰为殿试探花,登上金榜。
遇到难题,无须阵脚大乱,稳住气势,保持信心,说不定就文思泉涌,柳暗花明。


▲ 中进士,衣锦还乡

谦虚胜于浮躁
考场上还有一条打不破的真理,就是切忌浮躁。
传说唐代有个秀才,才华横溢却骄傲自大。
一次京城科考,洋洋洒洒,自感考得不错。考后游玩,遇到一算命先生,上前让其测测名次。算命先生看了他一眼,说,请在纸上写一个字吧!
秀才挥笔而就,在纸上点了一点。先生摸摸胡子:你有望考取一等。
秀才乐了:一等榜首吗?先生摇头:结果出来就知道了!

后来,皇榜告示,秀才是一等最后一名。秀才去找算命先生:“我一向文才极好,‘点’是‘文’字的第一笔,所以才写了这一点。为什么现在反而是一等最后一名?”
算命先生笑了:“这一点,固然是‘文’字的第一笔,但也可以是‘等’字的最后一笔呀!
我先前见你写字的时候,洋洋得意,心浮气躁,就知道你虽有才华,却只能是一等之末。”
故事有点玄幻,但骄兵常败的道理是真的。


▲ [清]姚文翰《紫光阁赐宴图》。紫光阁始建于明代,清朝是皇帝阅射和殿试武举之所
唐代大诗人温庭筠,年纪轻轻就写得一手绝好文章,可惜性格也比较恃才傲物。
他年轻的时候没把科举当回事,总觉得自己啥时候想考,皇帝的乌纱帽就啥时候给,于是一直玩了几十年。直到了快40岁,玩够了,才大摇大摆走进考场,开始人生中第一次“高考”。
可等他是把科举当回事了,科举却不把他当回事,一直考到56岁,都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弄进进士榜。
考场上,信心和虚心,两者都必不可少。

▲ 《温飞卿诗集七卷 别集 卷 · 集外诗一卷》(唐)温庭筠撰
从古到今,考场是一个人生转折的缩影,表面上考的是知识,但其实更考一个人对待挑战的态度。
过来人说:高考的时候,以为高考就是天,毕业后才发现,学校的考试,其实是人生路上遇到的最简单的考验。它教会我们,在顺境中,要把握自己,珍惜顺境;在逆境中,也要直面困难,正视现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有勇气和幸运加持。

最后我们看看最美的这十六所大学,这里也许有你过去的缅怀,也许有你奋斗的目标。
武汉大学



坐拥珞珈山西面,与东湖水色叫响映辉,武汉大学被誉为是中国最美大学之一,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青山湖畔间更显古朴典雅。逛武大校园最好买一张手绘地图,不然会错过很多的景点。
很多人只知道武大的樱花,殊不知武大的秋色也更是迷人。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背靠五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滨浴场,如果说厦门是全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而厦大就是厦门最让人舒服的一块净土。
如果在初夏时期去厦大,还可以看见满校园的开得通红的凤凰花,记得要走走那个“凤凰花开的路口”。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面临吐露港,依山而建,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成为全亚洲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图书馆是这里特有的代名词,七所图书馆让这里的学生无时无刻不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中山大学
海珠校区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堪称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校园里还保留有大量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洋楼建筑,沿着中轴线,基本保留着清末民国时校园的原汁原味。
每年的春天,中山大学还是赏杜鹃的好地方。
北京大学



清华北大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高学府,这里是多少学子的梦,北京大学又称燕园,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最有名的景色莫过于未名湖和博雅塔。
未名博雅,湖光塔影,已经成为北大的典型标志,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读书作学问的圣殿。
清华大学



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园林区的清华大学,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校园里绿草青青,树木成荫,不同时期的建筑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
遇上荷花盛开的时节,你就能亲眼见到朱自清笔下的荷花了。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这便是清华大学最引人入胜的景水木清华了。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犹如上海这座城市一样,特别的洋气。梧桐,红楼,林荫,以及晚课时敲响的钟声,让这里都有了不同于别处的复古和洋气。而每当金秋银杏树叶变黄飘落时候,复旦就会有多了一片美景。江湾校区的“魔法学院大道”,本部的“本北高速”,黄叶满地,都是拍照漫步的好地方。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居于闹市,却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满墙的爬山虎,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夏天漫步于校园中,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很是宜人。
南京师范
随园校区



这里是原金陵女子大学故址,由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大师和《首都计划》的作者墨菲联合设计,可谓中西方建筑最强设计师联手合作的作品,曾被称为“东方最美校园”
小桥流水,飞檐长廊,在林间小道上漫步,很有种穿越回民国的感觉。
苏州大学



古城苏州曾经的东吴大学,如同苏州这座城一样,有很多让人着迷的地方。百年老校,魅力都在校园中的老建筑上。苏大有不少充满欧式风格的校舍,同时,又有中国式园林的建筑,两种不同风格的混搭,真是别有韵味。
桂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校园都被浓浓的桂花香包围着。
浙江大学
之江校区




浙大之江校区,背依着月轮山六和塔西侧的秦望山,丘陵台地之上,一幅笔墨浓重、恢弘大气的丹青在缓缓铺开,这是一座隐匿在山坡上森林里的立体校园,山水相望,得天独厚。
有人说,这也是杭州最神秘的一座校园,几乎没人能穷尽它的角角落落。
中国象山美院




若要说杭州建筑最具特色的校园,那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莫属了。整个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建筑错落有致,以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呈现,建筑与周围的植被、水景也十分融洽。
四川大学




竹溪佳处,天府之国,川大就坐落在美丽的成都。除了古建筑,夏日的荷塘,秋日的银杏,都极有特色。它最出名的应该是银杏一条街,特别是秋天到了,铺得一地的树叶,去照相的人们络绎不绝。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或许是地处南国的原因,总是过多的被人忽视。春城,也让这所大学有着别的大学没有的风景。无论何时,校园里总是弥漫着花香,不同时节,总是有奇异的花朵或植物冒出来。
走在古老的建筑边,闻着花香,听着鸟语,在云大,学习和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坐落在南山的后海湾,依山傍海,风景非常优美。校内树木繁茂,夏季有荔枝、龙眼、芒果等水果。于文山湖漫步,在图书馆楼下的读者沙龙捧上一本书悠闲欣赏都是不错的选择。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凯协助下,河南都督张镇芳支持下,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与当时的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河南大学与古都开封的著名景点铁塔公园相邻;校园内花草芬芳,绿树成荫;每年的菊花节河南大学被包围在花的海洋!大礼堂、七号楼等民族式建筑群叠檐飞阁,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现代化建筑设计宏伟,美丽壮观。二者交相生辉,折射出百年名校的奕奕风采。
十年寒窗 只为今朝!高考健儿们,不管是和古代的“高考生”相比,还是现如今这么多美丽的大学在等着你们,让我们加油吧!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