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19:辛弃疾一生豪迈,这首词却写出了最美农村夏夜之景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宋词三百首19:辛弃疾一生豪迈,这首词却写出了最美农村夏夜之景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文字美图]宋词三百首19:辛弃疾一生豪迈,这首词却写出了最美农村夏夜之景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12 0
在宋词的文学史上,辛弃疾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这个词人真正实现了文武双全,达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官职追求上,辛弃疾虽然没能达到实现人生梦想的目的,但是做到了封疆大吏,让很多人叹为观止;在诗词成就上,他继承发展了宋词豪放派,和苏轼并称为“苏辛”,青史留名。
我们读辛弃疾的宋词,更多看到的是“沙场秋点兵”的豪迈,看到的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志气,看到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冲天豪情。这代表了辛弃疾创作的主要风格,和他的人生志向追求是一致的。

毕竟在他的内心深处和陆游一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丰富的军事才华,在战场上也曾经屡建奇功。试想一下,一个能写出带着几十人小分队夜袭几万人金军大营带走叛徒的传奇人物,岂能不在历史上青史留名?
但是很遗憾的是,作者依然遭受排挤,最终隐居在农家。他一生只活了67岁,除去年少,除去年老,却竟然还能因为遭受排挤隐居15年!由此也能够看出南宋朝廷的态度,也能够看得出辛弃疾的军事才华了。

隐居期间,辛弃疾更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尤其是今天我们所提到这首词,写出了最美农村夏夜之景,那里有70、80后的童年。且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这首词的题目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于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之时。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一段时间当中,作者将视野投向农村,投向田野,还原了那个时代农村的美景,展现出了自己的文化才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多么静谧的夏夜啊,冉冉升起的明月都能惊动在树枝上栖息的喜鹊,噗啦一声就飞走了。
正是深夜时分,夏天也不那么热了,清凉的夜风吹过来,远处的蝉也在鸣叫。“清风半夜鸣蝉”,不过相比白天烈日炎炎下的蝉鸣,此时的蝉鸣更显得清幽,更显得惬意了。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夜深人静,也会有蝉鸣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时稻花香弥漫,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好收成!这是农家人最为关心的,但是作者却没有明写农人的讨论,而是借助“蛙声一片”。青蛙是稻田中很常见的生物,用“蛙声一片”寓意“丰年”更有趣味。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夜间的山野之中星光闪烁,却也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更加觉得凉爽。诗人徜徉于这美景之中,甚至忘记了回去的路。但是也不必着急,因为这种美景确实在行军打仗之时不多见啊,接着走下去,发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作者在这里描绘出了最为出色的农村夏日的美景,而这样的图画,是每一个70后80后都经历过的童年。今天夏日的夜晚再重读这首宋词,是否会让你的思绪飘到二十年以前?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