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如何从一款聊天工具走向“操作系统”?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回收站
DNF地下城与勇士
QQ微信技术
虚拟交易发布
综合游戏交流
CF穿越火线
社区服务
跑跑卡丁车
奇闻&笑话
聊天交友&心情咖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QQ微信技术
微信如何从一款聊天工具走向“操作系统”?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微信如何从一款聊天工具走向“操作系统”?
楼层直达
见清
ZxID:33353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6-12-13
最后登录
2025-03-08
发帖
17537
在线
3484小时
精华
0
DB
10181
威望
88887
保证金
0
桃子
132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26
0
微信如何从一款聊天工具走向“操作系统”?
注:本文根据 6 月 23 日的创投理想国线下分享会总结(原分享四万余字,本文删减至六千字部分精华,完整音频可在会员页面查看)。本场分享嘉宾陆树燊为微信团队创始成员,现为小鸿科技 COO 及公号“行者慎思”创作人。
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很少有像微信这样影响巨大的产品。因此,今天我想基于微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决策,提供一些思考。我会从四个部分分析它:
1)用户在微信发展早期对它的定位:聊天工具
2)本周引发最多讨论的问题:朋友圈和公众号的内容生态
3)微信的商业化探索。2013 年腾讯年会,总裁刘炽平喊出了这个口号:微信商业化的元年到了
4)最后,微信有好几年没有动作,满世界都在说微信老了,于是才有今天的第四部分:小程序
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有它的特定条件。在分析微信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地说:“如果不是张小龙来做微信…”,或者 “如果微信团队之前没有做过 QQ 邮箱…” 。这种推理是没有意义的,人没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微信的发展,与团队之前在 QQ 邮箱上的努力有非常大的关系。QQ 邮箱所经历的尝试,成为了微信团队策略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经验,加上张小龙自己对社交产品、聊天工具、生态的理解,才有了微信在短短几年中的崛起。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微信的早期定位:聊天工具。
今天,大家每天用微信基本上还是用来聊天、发文字、发图片、发语音。从版本发展来看,1.0 到 2.0,微信围绕聊天工具完善了基本功能。2.0 之后的 2.1、2.2、2.5、3.0、3.5 全都在干一件事情:让大家加更多的好友。
??
当时还有很多别的聊天工具:阿里有来往,运营商有飞聊翼聊沃聊,360 有 “口信”,这些产品都完成了微信在 1.0 和 2.0 版本时期做的事情。不同的是,微信在 2.1 – 3.5 版本中完成了关系链的奠定,树立了今日的护城河:用户关系链。
4.0 版本,微信迎来了朋友圈和公众号,整个生态初具模型。4.2 视频通话,4.5 实时对讲,这些是对聊天工具的简单补充。
5.0 版本,微信加入了游戏中心、微信支付、表情商店。这三件事情的目标都是赚钱。5.4 版本微信开始支持全局搜索,6.1 版本微信红包诞生,6.5.2 版本小程序正式发布。
在简单回顾后,我们进入第一部分,作为聊天工具的微信。
作为聊天工具,微信是抄袭还是创新?
??
这是一个很敏感话题,微信的 “按住说话” 参照的是 Talkbox,但基于用户通讯录建立社交连接,这点参照的是 Kik,这款 App 当时在美国两周时间席卷百万用户的时候,靠的就是通讯录的关系。
在 PC 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产品是没有通讯录关系的。邮箱都有通讯录功能,但中国人不爱用邮箱,更不爱给通讯录加备注,所以查找联系人的效率很低。
移动互联网让用户的手机变成了电脑,手机通讯录第一次可以被软件平台抓取。Kik 当时就靠抓取用户通讯录来进行病毒传播。
但微信一开始不干这个事儿,它觉得可以用 QQ 账号来打通用户关系链。它做一个手机软件,输入 QQ 账号就可以把所有好友都导进来(如果对方也有微信)。很可惜,这个策略没有成功,最后,微信才参照 Kik 做了通讯录抓取。
微信在推广 “按住说话” 上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前几年大家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对着手机说话,说一句停一下,说一句停一下,会觉得非常奇怪。这说明对讲机是一种需要被教育的使用习惯。
今天大家都觉得移动化理所当然,但不要忘了在 2011 年的时候,电脑端才是大家的主战场,李彦宏还说过移动互联网只是互联网的延伸。
如果微信也这么想,语音功能这种费流量的功能可能就没有了,但团队相信了技术进步会使得流量价格下降,才会 all in 在手机端。
??
做不做 “消息已读”?团队也纠结了很久。一把手、二把手两个人吵了三天三夜,直到今天看来这个策略还是很奇葩的:除了微信,其他像 iMessage、Whatsapp、QQ、钉钉、陌陌这些通讯工具全做有消息“已读” 状态。
做不做 “地图定位”?这是很多用户的呼声。记得当时有一个外企的朋友问我,微信能不能不要做地图定位功能,很多人会顾虑这个问题,家属查岗问你在哪里,发个定位给我,这时发过去就完蛋了(笑)。
微信最后还是做了这个功能,但是用户可以修改发出的地址。这样一来,查岗的功能就不存在了。我们不是想取悦这帮有难言之隐的人,而是不想得罪他们,微信只是在还原真实的世界里的需求场景。
做不做多账号同时登录?微信认为账号就是你,你就是账号。这是它的背后的哲学,由着这条哲学都能去理解微信很多事情。
做不做滤镜?一开始做了,后来删掉了。小龙希望大家以真实的面孔来面对所有人,美颜是个没完没了的事情。小龙有这个执念,让世界还原真实。
微信纠结了这么多事情,大家还觉得只是简单的抄袭那么简单吗?乔布斯引用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所谓 “偷”,实际上是学习对方好的 idea,找到精髓。并且不断探究这个功能是否可取并可为我所用。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微信到底做了哪些创新。比如移动支付,最早微信肯定是模仿支付宝的,因为支付宝比微信整整早了快 10 年在做移动支付这件事。
支付宝从 2004 年开始就一直在啃银行,在推动用手机账号来完成支付这件事情。微信把整个移动支付的流程复制过来的时候,也参考了很多支付宝的框架。
微信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支付宝原来有登录密码、支付密码、淘宝密码,要用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组成。这种设计加上支付宝的银行卡、余额账户、优惠券、红包、集分宝,对用户的门槛非常高。微信全都不要。卡就是默认一张银行卡,没有优惠券,密码改成 6 位数字。
想明白微信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先得搞清楚微信当初最想要什么。首先,它最想要的是绑卡用户。其次,它要抓住下沉用户的心。支付宝的早期用户来自淘宝,是全体网民中比较先进的。但微信要面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可能记一个非常复杂的密码呢?但 6 位数总是能记住的吧。
微信支付起来最早靠的是滴滴打车。如果没有这个改变,当用户赶着下车付钱的时候,他还在手机上输密码,某一位数字密码输错了,司机就只能关起门来请用户掏现金,那移动支付这个事儿就不用讲了。
我们可以确信,如果微信没有做这个小小的创新,移动支付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6 位密码上线后,整个支付宝团队都慌乱了。原来的密码做得这么复杂是为了风控,结果微信现在搞成了 6 位密码,支付宝要是照抄的话就会全乱了。但是支付宝没办法照着改了,因为它也看到了趋势。
作为内容生态的微信
80% 的公众号文章是在朋友圈被打开的,粉丝看到公众号文章之后,分享到朋友圈。粉丝的朋友看到进行二次转发,然后回来关注这个公众号,基本上是这么一个闭环。如果没有朋友圈,公众号的繁荣也是不太可能的,靠朋友的单聊或者是群聊,传播太慢了。
微信订阅号改版,很多人认为公众号可以被很轻松地取关,但团队真想把公众号的作者逼到另外的平台去吗?某种程度上是的,有一些公众号在这里获得不到足够多的流量或者足够多的关注,但微信最终的目的是留住优质的用户、创作者、内容。这是它的平台价值。
微信今天最大的挑战,是它能不能跟上用户的增长。抛开我跟微信团队的关系,我觉得微信过去几年确实做的不够好,它并没有真正跟上用户群的成长。订阅号改版的事情,都讨论了一年多,现在才上线,这说明其实微信是有一点偶像包袱的。
??
很多人说微信 “仓促” 改版,其实微信想得很清楚。很简单:原来大家看订阅号的时候,有一条消息推过来,那个标题很吸引你你才会点过去。反正都是红点,未读数,都淹没在你的聊天记录里面,只有那个标题让你很兴奋,你才会点进去。
你点进去会先看到置顶的公众号,要往下翻才能找到那个吸引你的标题,点击进入公众号,再点一下才能看到文章。我看一篇文章从一个标题吸引我,到我真正看到这篇文章,要点击四下的动作,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了。
用户为什么要订阅公众号?就是因为觉得这个作者写的还不错,我以后还想看他的内容。你真的就那么喜欢他吗?说不上。某种程度上你只是觉得这个人说的话我想听一听,甚至有时我们会因为想骂一个人而去“围观”他的公众号。
在老版的订阅号列表中,微信想让你把公众号当成一个朋友。公众号的推送,就像朋友给你发消息一样。但当公众号太多过后,微信就把平等性改掉了,赋予个人用户更高的权限:让所有的作者在用户的舞台上去表演。
新版订阅号的效率真的很高。以前我们刷订阅号,要点四次才能看到文章,还会遗漏很多文章。现在,你想刷就刷,没兴趣就往下翻。文章下面有一个 “几个好友看过” 功能,是告诉你圈子里的人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也是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
我们不要老是考虑微信是不是要赚钱,是不是有商业化压力了,是不是受竞争对手刺激。你完全不用管这件事情,你就去想想微信对它的用户在做什么事情就好了,这就是它的思维方式。
作为现金牛的微信
这两天订阅号的改版,很多人都讲到微信会不会在信息流里面插广告,但微信自己不想做广告。它在早期迫于公司的压力,给腾讯其他产品做过导流,但是后来小龙还是顶住了,坚决不给任何内部产品做广告。
但是盈利压力来了,怎么办呢?微信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做优雅的广告。
??
这些就是优雅的广告。腾讯新闻、腾讯微博的插件,这两个其实是公众号的前身,给两款产品导了大量的流量。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潘粤明
DB
+15
2018-07-16
优秀文章~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潘粤明
ZxID:1818181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1
发帖
10047
在线
9690小时
精华
0
DB
252875
威望
69767
保证金
0
桃子
9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配偶:
陈纯纯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7-16
0
优秀文章~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