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丨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大暑丨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文字美图]大暑丨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23 0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大暑,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至,人世间上蒸下煮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也是最让人心烦意乱之日
但天气虽热,万物繁茂
大暑也是生长最快的时节
我们要顺应天时,好好生长
坦然接受自然的赐予
2018年7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大暑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历书》中说:“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南宋曾几说“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古人亦有谚语“大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夏日炎炎,大暑实难耐。
王安石说“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大暑时节,虽炎热至极,但万物生长也极为繁茂。唐代诗人刘禹锡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讲述的是大暑时节多变的雷雨天气。高温酷暑配上雷雨天气,所以这个时节往往又闷又热,土地湿润,天气炎热,最适合草木生长。此时节,万物疯狂汲取养分,从作物到花草都进入疯狂生长的状态。
大暑,草木葱葱郁郁,白鹭归巢站在岸边的石头上纳凉,稻田里的麦子开始微微低垂,棉花在风中安心等待着人们采收,夏日里的苹果正泛起红晕,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丰收的日子终究要来了。
大暑风物·大暑有三候
小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丨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丨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 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丨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
大暑苦夏·世间人物莫不发奋于“苦”
大暑天,艳阳四射。这个时节,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苦夏。
年少的时候不懂苦夏,中年尝遍百味之后,才开始明了“苦”的意义。品味“苦”,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
作家冯骥才曾言: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煎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中,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面。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人们顶着毒日头沉默又坚韧地苦斗……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盛夏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司马迁也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世间人物,莫不发奋于“苦”,大暑的苦夏,最适合安静地奋发修行。
大暑至·美好夏日生活始
大暑为六月中,暑热至极,那么自古以来,大暑又有着怎样的风俗雅趣?
吃“伏食”丨老北京有谚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吃伏食有“伏日作汤饼辟恶”之意,汤饼泛指一切面食。
大暑时节人们吃“伏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有谚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有着神奇的消暑功效;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吃“伏食”还有一种:吃热性食物进补,如在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人们会在大暑时节“喝暑羊”,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湘中、湘北还会在大暑时节吃童子鸡;有些地方还会“晒伏姜”,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贴“伏贴”丨伏贴是俯首帖耳面对酷暑的意思,“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三伏时节人们经常贴“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效果。
大暑节气的习俗还有很多,大暑期间,我国福建莆田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温州煎青草豆腐。在民俗活动上,浙江沿海会送“大暑船”,过去人们还会送“瘟神”,即在河船上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何以消烦暑·诗中寻清风
《销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虽然贫穷身无长物,但是临风窗下,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室内东西不多很是清爽。此诗读来也是清爽宜人,为苦夏的人们送来一丝清凉。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不是每个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过的那边自在无边。司马光就与之相反,颇有愁绪。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苦夏,却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不禁为之感慨。寒水,白头,夜半,谒公侯,无一不体现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珍惜当下,珍惜年华。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要让它在你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大 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不知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水中湃着的瓜果起起浮浮。“兰若(re三声)”佛教指森林,引申为寂静之处。“茅茨”意为茅屋。表现了一种安谧寂静的景象。诗人在末句指出,虽则天气这般炎热,更应爱惜光阴。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天气虽然酷热,热得人都无法安眠,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诗人却能够感受到林荫深处透出的微微凉意,可见他的心境是非常平和非常安静的;却也是很无奈的。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似乎古人的生活总是诗意满满,一日的暑气在夜晚消散,邀三两好友,携几壶浊酒,在水阁上吹风赏笛。想来都是无比自在与惬意的。诗人在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笛音的美妙,如同水底蛟龙,矫健婉转。吹笛玉人不似凡人,合该住在广寒宫中。诗人也希望能早日洗尽这整日的炎热,让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风。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似乎及其畏热,闭门谢客,也不甚出门。由于人迹罕至,青苔长满庭院惹鸟儿来散步,绿叶也自在垂下,带着虫子的痕迹。寒泉从井中流出算什么呢,白羽的飞鸟已招不来清凉。等到秋节到来,西风萧萧,我邀你一起品佳肴美酒,不知你意下何如?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6
DB+6 2018-09-11

_﹏ ﹌贴图板块.欢迎您 ⊹⊱⋛⋋⋌⋚⊰

泪玘韵

ZxID:13767573

等级: 版主
配偶: 泪玘寒
  ◕。热会二队◕。  ◕。二队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1 0
最后一个是石榴吗?

际遇之神

奖励

版主上厕所忘带手纸,泪玘韵高价转让手纸,得5DB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