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系列纪念活动-有关一切节日的回复,图片+有奖励(已结束)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DNF地下城与勇士清明节系列纪念活动-有关一切节日的回复,图片+有奖励(已结束)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499个回复

清明节系列纪念活动-有关一切节日的回复,图片+有奖励(已结束)

楼层直达
a1573005

ZxID:2527272

等级: 准尉
TX爹真的很无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Re:Re:清明节系列纪念活动-有关一切节日的不用回复,图片+有奖励(转)
引用
引用第13楼94958于2009-04-04 01:33发表的 Re:清明节系列纪念活动-有关一切节日的不用回复,图片+有奖励(转)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
0.0!
qq602937098

ZxID:4717944

等级: 列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明天我就要去上坟拉!
mishuqing

ZxID:4653983

等级: 列兵
坚持做最有风度的猴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清明节用花
  一般来说,白色的花表示哀悼,选择白百合、马蹄莲等用于扫墓是比较合适的,而白玫瑰、栀子花或素色的花则象征着惋惜和怀念。还有的人偏爱蓬莱松、排草等朴素植物。当然,如今扫墓用花也不再拘泥于此,很多市民会根据过世者的年龄和喜好选择花卉种类,如勿忘我、黄玫瑰、红玫瑰、天堂鸟等。
顶贴是习惯~
q66094836

ZxID:2375150

等级: 少尉
『 从没、像現在這樣\渴望有個亼疼峨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斑竹,,
  你可要 给 我点奖励噢. 
  呵呵?
光之星陨雪

ZxID:3714085

等级: 上尉
宁愿与天为敌,也不愿意与你为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送上一幅清明上河图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5
DB+5

我很赞同

宁愿与天为敌,也不愿意与你为伍!
ailvhui123

ZxID:1623253

等级: 上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支持斑竹,支持我们传统节日,支持清明放假,更支持猴岛!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3
DB+3

我很赞同

xujian126

ZxID:2727066

等级: 少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顶起!我看他们发的就好!呵呵!
jj870704

ZxID:4612338

等级: 中校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5
DB+5

优秀文章

木乃伊归来

ZxID:1598664

等级: 上等兵
有G没,可用我就上DNF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mishuqing

ZxID:4653983

等级: 列兵
坚持做最有风度的猴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25个民族过清明节】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顶贴是习惯~
adong04551

ZxID:2449813

等级: 上等兵
-> - 活著,卻丆再為ㄋ什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哎!!咱现在不是文人咯`
来逛下而已
mishuqing

ZxID:4653983

等级: 列兵
坚持做最有风度的猴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寒食节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l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顶贴是习惯~
504723938

ZxID:2402046

等级: 上校
以前不知道可以用文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明天我就要去上坟拉!
求关注     求好友
ouaini021

ZxID:2068570

等级: 中校
顶叶纸虎啸山林  卧槽泥马勒戈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再来几张
http://d.houdao.com/11884/09/05/05/94_2068570_f3408d9288e7a2b.gif
a4387621

ZxID:2209690

等级: 大尉
天生贱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mishuqing

ZxID:4653983

等级: 列兵
坚持做最有风度的猴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顶贴是习惯~
qq363899098

ZxID:3687013

等级: 上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
搞不懂
a727702336

ZxID:1663113

等级: 上等兵
有事、百度一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笑笑別人.­
確⑩囿點坯

ZxID:2239884

等级: 中校
这是啥?天知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话说都是从百度复制的吧⊙﹏⊙b汗
東東

ZxID:4019870

等级: 列兵
儍儍Dē等待``一哖ㄡ①哖``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09-04-04 0
希望这图能表达点对先人的追悼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