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191919]7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小智有幸提前观赏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获奖影片——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在观影结束后,还聆听了远道而来的萌叔中川雅也和小萝莉佐佐木结衣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85054e9329ec4c3cb4046401d6d77774.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部很丧的电影。因为当我在脑海中试图美化片中的一切情节、人物时,发现很牵强,有的地方很难说通;当我用悲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它时,倒顿时豁然开朗。[/color]
[color=#191919]主角一家人生活在东京繁华市区的一处破旧平房里,在逼仄杂乱的小屋内,一家六口人靠着奶奶(树木希林 饰)的养老金和爸爸(中川雅也 饰)妈妈(安藤樱 饰)在外打零工的收入过活。[/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ce8953ad53644db3a9744095e4c49889.jpeg[/img][/color]
[color=#191919]除此之外,这家人还深谙一个快速赚钱的方法,不用我剧透想必你也猜得到,《小偷家族》嘛,当然就是偷窃。看完全片,我不觉得这种偷窃行为时迫于生计,被逼无奈的不得已之举。[/color]
[color=#191919]三个成年人有手有脚,完全可以勤劳努力一些过上哪怕很清贫但起码有尊严的生活。何况他们偷的东西,有些也并非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有人对偷来的赃物“挑肥拣瘦”。他们每次偷东西前要做的一个手势,仿佛也说明这是一个带有娱乐气息的仪式,而非食不果腹的窘迫。[/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27b4e37f4874479298563aa6c686e48c.jpeg[/img][/color]
[color=#191919]不过比起超市、便利店里的杂七杂八,他们六个人还共同偷了另一样东西,一样只能通过“偷”才能暂时拥有的东西。[/color]
[color=#191919]家。[/color]
[color=#191919]随着影片纪录片似的缓缓讲述,这个“小偷家族”背后复杂的关系渐渐浮出水面。奶奶、爸爸、妈妈、妹妹亚纪(松冈茉优 饰)、儿子祥太(城桧吏 饰)、还有他们在寒冬里捡来的小女孩(佐佐木美雪 饰),这六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color]
[color=#191919]这是一个连家庭成员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后天“家庭”。家是枝裕和电影中一贯的主题,他的电影中总是离不开亲情、亲人、爱、生活这些围绕着“家”的标签。而当这个家的构成和生活模式变得如此畸形与另类,那么是枝裕和想要借此探讨的内容就有了新的外延:比如边缘人、社会福利缺位、被遗弃的人的心理重建等等。[/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89beab4cb1f74ebd95ec776b35ed017b.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小偷家族”内部成员的关系,给我的感觉是无序的,就像他们平日的行为一样。每个人与其说像彼此的亲人,不如说更像是一块用来拼凑“家”这个概念的拼图。所以他们粗浅地按照年龄、性别给彼此分配了“角色”,有奶奶、爸爸、妈妈……[/color]
[color=#191919]只可惜,他们六个人的拼图并不能严丝合缝地拼合在一起。在片中,妈妈所谓的妹妹亚纪,被妈妈所谓的女儿唤作“姐姐”,显然连最基本的称谓都错位了。不过这一家人似乎也不在乎,大概因为他们本身就都是因情感的残缺才走到一起相互取暖疗伤的人吧。[/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b7b95d22869c49c08113d460641b3547.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在这个无序的家中,奶奶会偷偷地向离家出走的妹妹亚纪家里要属于亚纪的抚养费,还蒙骗亚纪说这是她的退休养老金;并非夫妻的爸爸、妈妈会趁孩子不在家饥渴难耐一言不合就开车;妹妹亚纪做援交女郎无人过问或指责;爸爸会带着儿子教女儿如何在便利店行窃。[/color]
[color=#191919]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得逞后,爸爸对所谓的一双儿女说,偷东西是需要分工合作来完成的。这是否暗示了,这种后天的家庭关系的非正常建立,也只是一场以爱之名的协作互惠?[/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ed9a77ab2ce1435e90a72ba38b2c46b6.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奶奶肯收养这一大家子是因为自己风烛残年,希望能得到最后一程的温情;[/color]
[color=#191919]爸爸应该是典型的好吃懒做之徒,有个遮风避雨的栖身之所便赖着不想走,况且有人作伴也免去孤单;[/color]
[color=#191919]无法生育的妈妈坚持收养捡来的女儿,可能只是为了弥补一种无法为人母的缺憾;[/color]
[color=#191919]妹妹亚纪投奔奶奶,也只是在原生家庭中过分缺爱;[/color]
[color=#191919]两个孩子年幼就被遗弃,由这样一群陌生的爸爸、妈妈、奶奶来照拂,也是他们当下的最优选择。[/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2052df662f7749eeb1e5e90c9b645389.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就这样,被生活、家庭抛弃的六个人,以内心或多或少的残缺为纽带,带着各自的某种期许偶然凑到了同一屋檐下。在这个“偷来”的家中,苟且着短暂的亲情和温存。[/color]
[color=#191919]导演抛出了“生下孩子的就一定是父母吗”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在探讨家人的定义,是血缘决定的,还是后天的陪伴决定的?还是什么别的东西?[/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626864ddee0c4d1589bcbc88cd33644b.jpeg[/img][/color]
[color=#191919]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肯定有观众会觉得这种朝夕相处的依偎才是真正的“家人的羁绊”。可在小智看来,一切都是残酷的。他们心意相通的瞬间,或许只是处于长期缺乏亲情而产生的一种恍惚易碎的美好错觉。他们拼命维系的这段名为“家人”的关系中,爱的根基少得可怜,更多的是一些用来填补残破心灵的依恋。[/color]
[color=#191919]当然,在诸多现实问题的制约下,这个七拼八凑的家也是不被法律和社会所接纳的,是见不得光的“偷盗赃物”,注定不会稳固长久。[/color]
[color=#191919]因此最后,这个偷来的家,还是因为一场意外就顷刻间分崩离析了,甚至没留给他们太多告别的时间。每个人拼命想要抓住的那一丝亲情、关怀,终究被现实无情击碎。[/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447ff9f576f949a5bfeb5f4f4b7688f2.jpeg[/img][/color]
[color=#191919]是枝裕和用“小家”的幻灭,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持续萎靡、贫富差距不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大家”——日本社会的反思,也勾勒出日本底层一部分边缘人无助、困窘的生活图景。[/color]
[color=#191919]所以我说,这是一部很丧的电影。在悲剧的底色上面缓缓跳动的些许暖光,迷惑了银幕前的观众,也迷惑了片中错把“搭伙过日子”当成救赎的小偷家族。[/color]
[color=#191919][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2/d811c5b0b9c041a8bf8c354d1ea6c94d.jpeg[/img][/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