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到《延禧攻略》,圈层爆款与全民爆款差在哪儿?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社区服务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影音天地
《镇魂》到《延禧攻略》,圈层爆款与全民爆款差在哪儿?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影视资讯]
《镇魂》到《延禧攻略》,圈层爆款与全民爆款差在哪儿?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发帖
313901
在线
16889小时
精华
0
DB
811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17
0
作者/袁媛 编辑/郭吉安
似乎真应了那句“综艺大年,剧集小年”的说法,2018上半年的影视剧集体哑火,IP大剧接连扑街。直到暑期,干涸许久的市场才终于迎来了两部有水花的网剧——《镇魂》和《延禧攻略》。
6月的《镇魂》先声夺人,隐隐展现了一把大火势头。网剧下架前猫眼数据显示,累计播放量达到32.4亿。剧集播放期间,相关话题微博热搜上榜次数高达171次,各大社交平台不断引爆的讨论和表情包更是直接助推“镇魂女孩”和朱一龙一起C位出道,甚至反哺原著小说阅读量暴涨。
亮眼的数据背后,《镇魂》的火爆毋庸置疑。然而与随后播出的《延禧攻略》进行对比,两者的差距便不言而喻。
当下《延禧攻略》刚刚播出过半,在爱奇艺已经超过70亿次观看,播放量比《镇魂》多了1倍。剧集的影响力也表明《延禧攻略》完爆《镇魂》。前者的百度指数相比后者高了一倍。话题热度延申到了知乎、豆瓣、抖音、B站和小红书,引发了一众商家的借势营销,辐射向的受众和人群显然更为广泛。
两相对比之下,《延禧攻略》显然是今夏当之无愧的全民爆款。而《镇魂》则更像小众圈层的一波狂欢。圈层爆款与全民爆款究竟差在哪儿呢?
粗制滥造的《镇魂》也能走红?成败一系亚文化近两年,影视内容精品化的趋势不断展现,愈发挑剔的观众对剧集的要求越来越高。制作、内容、表演等多方面达标往往才能铸就爆款诞生,然而细看《镇魂》,无论是情节还是故事,似乎都可以称得上一句“粗制滥造”。
这样水准的片子之所以能火,还是因为戳中了亚文化人群的G点。对于这个过度压抑的小众圈层,爆发只需要一个契机。对《镇魂》而言,耽美题材+主角呈现就成为了这个引爆点。长期以来,耽美文化等亚文化长期受主流文化压制,小众圈层只好“圈地自萌”,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2016年耽美向题材的《上瘾》的火爆足以说明耽美市场潜力。网剧《上瘾》开播首日点击量超过1000万,刷新了网剧单日最高点击量,微博话题排名多次下架前播放量已突破1亿,#上瘾下架#更是登上了微博话题榜第一。
自此,市场上甚少耽美题材的影视剧,小众文化需求受到压制。三年后,由耽美小说改编的《镇魂》出现,试图从空缺已久的耽美市场分一杯羹。
作为一部IP剧,《镇魂》在开播之前并不被市场看好。首先,小说IP改编的影视剧近年来战绩惨烈。剧方往往大改原著,最后剧集与原著大相径庭,引发书粉不满。即使是尊重原著,找来作者把关剧集,也会因为现实和政策受限,不能较好地呈现小说架构和剧情,吐嘈声一片。影视公司为争夺市场,青睐于IP+流量明星的制作模式,高额的版权和片酬挤压了制作成本,粗制滥造的IP剧屡见不鲜。
因此鉴于以往IP剧改编影视的惨痛经历,再加上政策对于耽美向题材改编影视剧的管制,《镇魂》在开播之前唱衰声不断。
然而随着剧集的上线,原本没有期待的书粉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严监管下,剧组虽然将小说中两大主角的深情定义为兄弟情深,但是并没有强加女主,保留了小说原有的感情脉络,给观众留下自行发挥的余地。
两大主演精湛的演技更是超出预期,成为整部剧最大的亮点。此前耽美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往往由新人出演,很难对演技进行高要求,而《镇魂》选择了两位成熟演员,按照原著中的理解达成了较完整的演技呈现。前期较低的期待值与主演亮眼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在书粉之间引爆话题。
而糟糕的剧情、五毛钱特效和配角不佳的演技,更加凸显主演光环,也给了粉丝二次创作的机会,各种表情包、视频cut 为网剧带来了自来水裂变效应,吸引了腐女圈、游戏圈、二次元圈、欧美圈、日剧圈等小众圈层爬墙观看,成为了亚文化圈层爆款。
虽然成功在圈层引爆,但是剧集核心内容在小说原有世界观基础上大幅改动,导致故事架构倒塌、剧情逻辑混乱。低质量的特效和配角的尴尬演技更是导致大众观感极差,吐嘈声不断。这样一部靠两位主演苦苦支撑的网剧,能够点爆圈层热度实属不易,整体品质实在难以达到出圈的及格线。
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耽美向的网剧,本身的消费群体就非常小众。虽然剧集内容并没有明说,但是无论是IP底色,还是剧情设计、亦或是网剧宣传,都透露着耽美的风格。这样的亚文化要想打破壁垒,进入主流文化消费群体并非易事。
《延禧攻略》:三分靠内容,七分靠传播而另一头的《延禧攻略》在今夏能成为全民爆款,则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宫斗剧本的市场广阔,长期稳定,爆款易出。厚重的历史,长久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平民对于皇城发生的纷繁故事拥有本能的好奇。作为观剧主要群体的女性观众自是喜好讨论后宫各位小主宫斗日常。因此,宫斗剧极易产生全民爆款,产出过《金枝欲孽》、《甄嬛传》等众多全民爆款。
精良的制作是全民爆款的基座。虽然说众口难调,但是一部剧如果想引爆各个主流圈层,剧集品质无疑是关键的一环。作为宫斗剧巅峰制作的《甄嬛传》就凭借精美的服饰、考究的布景、演员精湛的演技,环环相扣的剧情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延禧攻略》无疑领会到了这一精髓,一改于正之前的风格,古朴典雅的配色取代阿宝色的布景,精美考究的的服装道具也合乎历史逻辑的剧情设计。
无论什么题材,主打的其实都是情感共振。宫斗剧、言情剧、都市剧,题材虽然多变,但不变的诀窍在于打动人心,实现情感共振。不同于以往的傻白甜、由弱变强的女主,《延禧攻略》女主一开始就强悍十足,一直双商在线,从来不吃暗亏。这样的人设十分符合当下女性意识崛起的需求。快节奏的生活让观众没有耐心陪伴女主变强大。
更重要的是,在剧情的传播设计上,《延禧攻略》抓住了直击各个圈层的要素,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1. 职场圈:从魏璎珞解决各种难题,巧用心思一步步达成最终目标,来学习职场生存法则。
2. 饭圈:演员之间的爱恨纠葛映射饭圈文化,比较典型的是傅恒亲妈粉纯妃不得idol喜欢脱粉后回踩,被称“饭圈毒瘤”。
3. 历史圈:《延禧攻略》严谨的历史观和精良的制作获得了历史学界的青睐。不仅吸引了博物杂志、故宫淘宝和国家宝藏等历史名流的目光,还赢得了历史考据党的实力支持。
4. 时尚圈:华丽的服装、精美的配饰和得体的妆容等赢得了女孩儿们的欢心,淘宝同款、小红书同款妆容齐上线。
还有诸如戏剧圈、美食圈等其他圈层也都抓住了相关的引爆点。正是这样的传播,促进了剧集在各年龄段受众中的发酵。
此外,今年上半年爆款剧哑火,《如懿传》等竞品的缺席,暑期档的来临等有利的市场环境,对于《延禧攻略》的走红都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这也正是这部剧的“天时地利”所在。
垂直圈层VS大众视角,不同内容的营销秘诀然而尽管两者的爆款量级有所差异,但也都达到甚至超出了原有预期。这也和播出平台的巧妙营销密不可分。
作为一款IP剧,《镇魂》自诞生之初就自带光芒,聚集一波原著粉的关注。因此,网剧前期营销预热很早就开始了,剧版镇魂微博早在2017年3月便开通,持续宣传至下架前。
宣传之初,官方就突出主演,营造CP感。无论是官方微博的片花还是优酷网剧的标题,无不在给观众传递主演CP感十足的信号。随着剧集的播出,两大主演在线的演技与颜值直接圈粉,而糟糕的制作引发粉丝对剧集的二次创作,表情包、视频CUT等产出在微博、豆瓣等引发的自来水裂变,吸引众多镇魂女孩儿。《镇魂》及时捕捉到这些裂变信号,官方微博打耽美擦边球,推波助澜,表情包、片花风声水起,各地气象局、交通局官方微博盖戳自己人,一时间好不热闹。
瞄准粉丝经济的《镇魂》,还在两大主演的个人营销上费了不少心思。剧集播出期间,主演朱一龙和白宇几乎天天登上热搜,微博超话排名一度超过蔡徐坤占绝榜首。尤其是朱一龙,微博印象各种撞脸其他明星,如梁朝伟、焦恩俊,严宽等。更吓人的是,微博沉寂许久的僵尸电视剧官方蓝V号齐刷刷复活,为朱一龙打call,虽然略显尴尬,但是效果还是立竿见影。
剧集本身的赋能固然重要,但是在网剧当道的今天,网络视频平台的赋能不容小觑。得益于优酷 “圈层爆款”战略,平台特地将《镇魂》的播出时间调至世界杯期间,以期望将世界杯观影人群引流至剧集,呈现“左手镇魂、右手世界杯”的效果。这一战略无疑是成功的,世界杯期间,微博超话#世界杯#、#剧版镇魂#交替霸屏,在世界杯直播时间,“镇魂女孩”乱入世界杯讨论区,吸引大波球迷入坑追剧。
针对《镇魂》粉丝向的特点,优酷开展了一系列的粉丝营销事件。送《镇魂》点亮双子塔,宣布#镇魂女孩C位出道#炒热话题;利用VIP会员体系开发IP衍生品,售卖主演定制年卡搭售签名照与抱枕寻求变现;举办举办《这!就是大片》短视频大赛精选《镇魂》优秀同人剪辑视频鼓励二次创作等操作层出不穷,也助推着圈层内剧集的影响力裂变。
《延禧攻略》采取的则是“短期爆破”的方式,其营销预热期短,集中营销开始于剧集开播前三天。为了尽可能多地覆盖到潜在观剧人群,《延禧攻略》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重的营销方案,以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论坛、贴吧为据点,根据各个平台调性进行针对性地宣传预热,为开播之后新媒体裂变式传播埋下伏笔。
同时,网剧针对不同年龄圈层分别制定营销方案。定位暑期档,撞上暑期必播经典剧《还珠格格》,触发70、80的回忆。对于初入职场的90后,则为其提供一份职场生存指南,从宫斗剧看职场百态。《延禧攻略》与饭圈文化的化学反应,则是向00后祭出必杀技。
《延禧攻略》的观众传播性远没有《镇魂》那么强,营销重点在于剧集过硬的品质,精美的服饰与布景,经得起推敲的历史逻辑。
随着剧情的推进,口碑不断发酵,团队着重剧情的营销,剧情历史寻源、女主强悍人设反差、“帝后CP”、“得体CP”等各种CP层出不穷,花样百变。不过,70集的周播剧难免出现追剧乏力,就在热度衰退之际,剧本泄露为该剧增添了不少热度,于正的回应更耐人寻味,“剧本有真有假”,吸引大波影迷闻风骚动。而演员个人营销少之又少,这也印证了于正用人转变,由捧人改为人服务于剧。
因此与《镇魂》人火剧不火恰好相反,《延禧攻略》剧集的火热并没有引发主演的爆红,甚至很多观众只记得剧中人物角色,记不住主演的名字。但这也更好促进整体剧集的推广和传播。
在平台赋能方面,爱奇艺主打饥饿营销,《延禧攻略》的播出形式并没有采用爱奇艺试行的会员看全集,而是每周更新八集,会员多看8集。爱奇艺还在剧集播出时间连载《延禧攻略》小说,为了保持悬念,小说推进到关键处惨遭停更,为平息观众不满情绪,平台临时决定加更,每周多更新4集,同样掀起了一波讨论。
纵观两部剧的传播效果和平台营销便可以发现,爆款的诞生一开始便需要拥有明确的营销定位,需要根据主打观众群突出亮点,制造可供传播的素材。如《镇魂》的小众题材和表情包,如《延禧》的非传统性宫斗和服化道。只有内容营销与平台赋能做到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爆款的诞生。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TiKo.
DB
+15
2018-08-17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TiKo.
ZxID:13021344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0-08-20
最后登录
2023-08-16
发帖
42155
在线
3208小时
精华
0
DB
33585
威望
33533
保证金
0
桃子
15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大元帅
配偶:
猴岛第一帥
一位无趣的普通网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17
0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