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笔下的花
不管艺术如何变幻,
花始终是一个不会褪色的母题。
安迪·沃霍尔《Flowers》,1964年从文艺复兴时期带有象征意义的花束、
印象派笔下沐浴温暖阳光的花海,
老博斯·查尔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作品(局部),17世纪初
到波普艺术中夺目绚丽的花朵色彩……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作品
花朵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中,
曾扮演着多少种身份?
老博斯·查尔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作品,17世纪初
除了花朵本身的美丽之外,
它们还在艺术的历史中
埋藏了哪些线索呢?
马蒂斯作品
It's a puzzle.花,是一个待解的谜题
![为什么不同时期作品中的花,长得这么不一样?](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8/03a0b99f61d84472ac86a7bd54143bf6.jpeg?imgsec=Z_JXuEpa-twpvPNGMC737Q&imgexp=1738893600)
达·芬奇《受胎告知》,木板油画,98×217cm,1472-1475年,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藏
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看到的大部分花,
罗塞蒂《受胎告知》,布面油画,73×42cm,1850年,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通常具有深刻的宗教
或其他寓意。
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Vase of Flowers》,1480年
花的出现,
就如同一个符号
桑德罗·波提切利 《春》,1477-1482年,乌菲兹美术馆藏
或一个迷题,
等待着你的解答。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Sir Lawrence Alma-Tadema)《The Roses of Heliogabalus》,1888年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奥菲利亚》,布面油画,76.2×111.8cm ,1851年,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奥菲利亚》(局部)
It's a mirror.花朵,照见了死亡
《花神》,意大利庞贝古城壁画
创作于公元1世纪的庞贝古城壁画,
曾描绘过许多美轮美奂的花园,
《花园》,意大利庞贝古城壁画
古罗马人就是在这样的花蔓下
阐述着对死亡的理解。
巴尔塔萨·范·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作品
他们在花丛中思考今生与来世,
并梦想死亡。
老博斯·查尔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作品,17世纪初
杨·戴维茨·德·希姆(Jan Davidsz.De Heem)作品Sharon Core《1782》,2011年
![为什么不同时期作品中的花,长得这么不一样?](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8/ef34c2c64dc24e23ac9b27f55b863c6e.jpeg?imgsec=Z_JXuEpa-twpvPNGMC737Q&imgexp=1738893600)
Adriaen van Utrecht-Vanitas《有花束与头骨的静物》
这样一种对比的运用到
今天依旧没有消失,
村上隆《Field of Smiling Flowers》
在日本当代艺术家
村上隆的系列作品《微笑的花》中
依旧能看到这样的安排。
村上隆《Field of Smiling Flowers》(局部)
It's Art.没有花,艺术也会枯萎
佐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作品
纵使花朵已经在艺术史中
承载过诸多意义,
![为什么不同时期作品中的花,长得这么不一样?](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8/c93e6719e479418893462dba7f620806.jpeg?imgsec=Z_JXuEpa-twpvPNGMC737Q&imgexp=1738893600)
佐治亚·欧姬芙《White Iris》,1930年
但依旧没能阻止它作为花本身
启发创作者成为大师的使命。
佐治亚·欧姬芙作品
但将花朵比喻为性相关的主题,
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作品
例如情色摄影大师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作品
就经常使用花朵来传递这样的隐喻。
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作品
梵·高曾说“向日葵是我的”,
梵·高《鸢尾花》
莫奈曾说过“我之所以成为画家,
都是拜花所赐”。
梵·高《向日葵》
花朵甚至一度融入了他们的生命,
不分彼此。
雷诺阿《在阿让特伊花园中绘画的莫奈》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画家们,
纷纷将美丽的鲜花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莫奈作品
![为什么不同时期作品中的花,长得这么不一样?](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8/99be526fde6e405d8c71d613cc2b5aa7.jpeg?imgsec=Z_JXuEpa-twpvPNGMC737Q&imgexp=1738893600)
马奈《Flowers in a Crystal Vase》,1882年
如今,花朵依旧在召唤着艺术家
前来找寻艺术的答案。
沃尔夫冈·莱普(Wolfgang Laib)在采摘花粉
当代艺术家沃尔夫冈·莱普
(Wolfgang Laib)就是其中的代表。
沃尔夫冈·莱普正在创作《榛子花粉》
其著名的装置作品《榛子花粉》曾在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
沃尔夫冈·莱普《榛子花粉》
他将亲自采摘的花粉
均匀散落在美术馆的空间当中。
在他看来,
花粉是生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