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七种“游戏”,别让你迷失自己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原神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纪念馆
校园青春
虚拟交易发布
签到统计
QQ微信技术
动漫剧场
社区服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游戏达人&视频
警惕这七种“游戏”,别让你迷失自己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游戏资讯]
警惕这七种“游戏”,别让你迷失自己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04
发帖
313847
在线
16884小时
精华
0
DB
495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09
0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更优秀、更成功。可是现实却往往是,我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下,人们开始抗拒真实的自己,逐渐迷失了自我,忘却了初心,沉迷于在自我的世界玩着各种自我安慰、自我报废、自我追逐、自我欺骗的心理游戏。
心理畅销书作家程志良在其著作《找回迷失的自己:从自耗到高效逆转》一书中,为我们详细剖析了我们最常玩的7种自我游戏。这些游戏看似会让人感到舒适、安全、幸福,其实都是“伪快乐”,都是自我消耗。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沉迷于下述的“游戏”之中,那就要警惕了。
一、时空穿越游戏
很多人在描述过去的男女朋友时,会不自觉地添油加醋,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对自己前任男女朋友的描述一样,我们喜欢把自己过去的一切都描述得风光无限。例如,自己在学校时是多么讨老师喜欢,自己在事业上获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自己是如何吸引了异性的目光……
人们在面对当下不如意的自我时,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最擅长的就是回到过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记忆,把过去平淡无奇的自己诠释得出类拔萃和不同凡响,从而暗示今天的自己具有优秀和卓越的潜质。
我们总能记得过去那些让自己愉快和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想不起那些让自己尴尬和有挫败感的事情。即使能够想起来,我们也会将其解释为好的。我们往往习惯将失败的经历解释为“差一点儿就成了”,而不愿意也不能直面自己不如意的事实。对于过去,只要是能让伪快乐钻进去的地方,人们就绝不放过。
人们不但会通过兜售陈货来满足自我的良好感觉,也会把满足自我良好感觉的需求指向未来。“以后我会,接下来我要,明天我能……”在未来的舞台上,人们总是能够见到光芒四射的、有无限可能的自我。
幻想未来要比篡改过去容易得多,无需事先准备脚本,一切都在人们的心中。当人们无法面对自己的现状时,对未来的幻想就成了人们的又一根救命稻草。人们会把改变自己的希望推向未来,告诉自己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二、咀嚼思想游戏
很多人认为思想是理性的表现,但是当我们咀嚼思想的时候——翻来覆去、冥思苦想,就是非要在思想中整出点事情来,把事情弄个明白。
面对不如意的局面,人们习惯在思想里与现实抗衡。这会使原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变得让自己无法面对和无法接受;会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看得太重要,进而将其中的负面情绪放大,使自己变得痛苦和烦恼。
事实上,人的大脑时刻在对眼前注意到的事物做着解释,而这种解释是强迫性的。美国的心理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尔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人的解释机制发生在左半脑,所以左脑就是人的“解释器”。人的大脑会强迫性地组织碎片化的信息,然后编成故事——做出解释,来获得自我的掌握感。
人们为什么强迫性地解释事物呢?那是因为人们从解释中体验到了自我感。当人们在解释的时候,会体验到有个主体在阐述、在理解、在描述,而这个主体就是“我”。通过解释,人们体会到“我掌握着这个世界,我理解这个世界”的自我感觉。
三、彼此消费游戏
人们的很多不如意都是由社会比较产生的,并不是自己就真的愁吃愁喝,无法生存。社会比较对人们获得自我良好感觉和糟糕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从“我比你好、我比你强、我比你懂”这样的比较中,获得自我良好感觉。
当我们用心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就会发现,原来人们并不是在和别人说事实,而是在证明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人们把自己过得好建立在别人不如自己的基础之上。人们的好,需要用别人的不好来衬托。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像是在玩跷跷板游戏。大家就这样相互压制,只要把对方的价值感压下去了,就感觉自己活得有价值,就会自我感觉良好。在这一上一下之间,我们都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和优越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就是没完没了的跷跷板游戏。
在跷跷板游戏中,我们采用的是正向维护的方式来获得自我良好的感觉。也就是说,采用证明我比你强、比你好的方式来获得自我良好的感觉。但其实,反向维护也是我们获得自我良好感觉的一个常用伎俩。
人们总是用“烦死了、累死了、受不了了”来强调那不是自愿的,是别人黏着自己,是别人离不开自己,自己想拜托却无法摆脱这种状况。没有人愿意让烦恼缠身,所以我们以此来暗示自己是迫不得已的。人们这样做,就是在反向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就是想要从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
四、“自废”游戏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坏习惯。虽然这些习惯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但它们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不曾被丢弃。之所以没有丢弃它们,是因为我们通过合理化解释,将这些坏习惯解释为好的,或者将它们视为不存在。
你可能听到过嗜酒成性的人对自己酗酒行为的解释:高兴时酒可以助兴,忧愁时酒可以浇愁;喝酒可以广交朋友,有利于办好公事及私事;不喝酒就不像个男人,不喝酒就不够兄弟……他们需要这些“合理化解释”来自我欺骗,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去喝酒。
坏习惯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精力去维护,这就已经证明它不像我们的优点一样让自己感到舒服。否则我们没有必要挖空心思地维护自己的这些行为。
这些行为与我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产生了差距,我们需要通过合理化解释,将自己伪装成品行优良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它们带来的伪快乐。其实,当我们费尽心机地维护自己的坏习惯,我们就被这些坏习惯控制了。
五、“纸老虎”游戏
大多数时候,人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心中的恐惧都来自思想的假设,也就是思想制造的“纸老虎”吓住了自己,使自己无法去面对、去行动。
人们设想出来的“纸老虎”,让人们在面对事物时望而却步,让人们一次次错过机会,错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我们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大多数时候,恐惧只是我们对事物的扭曲想象,但这些想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总是习惯接受明确的、熟悉的、肯定的、在自己掌握之中的信息,恐惧生活不在自己掌控中的无助感。为了不恐惧,我们守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地带,结果让自己举步维艰、止步不前。
六、“伪成长”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激励人心的励志名言,也有很多人热衷于这些心灵鸡汤,在鸡汤的陶醉下执着地追寻自己的目标。
其实这些都是“伪成长”。你以为按照这些励志名言中说的那样做,就能够成功,但现实却并非如此。以下是几种典型的伪成长模式:
虎口狼窝模式: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虎口狼窝的激励模式是最常见的。
机会模式: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不努力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机会。这种激励模式利用的是我们的恐惧心理。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意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恐惧错过美好的、正确的东西,恐惧自己的生活过得一成不变和一眼到底。
苦难模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激励模式告诉我们,苦难是从平凡蜕变到成功的重要渠道,要想成功就要经历这个过程。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吃苦的人不少,但是所谓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
自我否定模式:不要一遇到沙漠,就怀疑生命绿洲的存在;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怀疑人生目标的实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挫折是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它是绊脚石,让你停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七、“更多更好”游戏
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暴富,觉得拥有一大笔钱就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幸福感是会饱和的,不是无限提升的,幸福感一旦提升至一定的程度就会停止。幸福感饱和后,我们便不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这就像人吃饱了以后,再给你更多食物你也吃不进去。吃饱后再吃东西,人们是体验不到更多美味的,反而想吐。
同样地,我们的快乐也不会随着钱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所以,并不是一次性获得的钱越多我们就越快乐。一大笔钱带来的饱和的快感,是不会持续到以后的每一年的,它会在一段时间里迅速消退。
一大笔钱,或者一次巨大的成功,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更快乐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幸福感并不取决于某次正面情绪的强度,而在于正面情绪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影响”。也就是说,只要是好事情,就能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感,而不在于它是多大的好事情。人们只能从一系列稳定的、小而频繁的奖励中获得持续的快乐。
因此,要过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尽可能平均分配这些小的“积极影响”。大量一般的好事情,比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更能令人感到幸福。人们更喜欢每次赚一点,每次得到一点好处,每天进步一点,或者每天都得到一点别人的鼓励和肯定。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很快乐,而不是一次性得到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和收获。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结束这些“自耗游戏”呢?《找回迷失的自己:从自耗到高效逆转》一书中分享了6种实现人生逆转的方法,为感到迷茫、不能专注于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都市年轻人找回了方向。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沉湎于上述“游戏”之中,那么不妨读一读这本《找回迷失的自己》,或许你会对自我以及人生有更为透彻的理解。
- 版权信息 -
编辑:子水 黄泓
《找回迷失的自己:
从自耗到高效逆转》
《找回迷失的自己:从自耗到高效逆转》
作 者: 程志良 著
你的人生困局,
将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热心市民
DB
+15
2018-09-10
游戏达人欢迎你٩(๑❛ᴗ❛๑)۶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紫色心情漏电了
ZxID:7327817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9-06-18
最后登录
2024-09-04
发帖
24036
在线
21206小时
精华
0
DB
3
威望
11888
保证金
0
桃子
46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配偶:
第334次网恋失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0
0
游戏达人欢迎你٩(๑❛ᴗ❛๑)۶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