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发生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免费资源&网盘分享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QQ微信技术
社区服务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那些发生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2
个回复
[转载美文]
那些发生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25
发帖
314016
在线
16898小时
精华
0
DB
255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4
0
这是“秋览城”主题
第3次推送
金秋9月至10月,北京阅读季将开启“秋览城”模式,以“城”为主题举办各种活动。千年古都、文化印记、人文阅读……关于北京,你感受到了她怎样的魅力?
9月5日起,阅读君将和大家分享北京城里胡同的故事。作为北京的标志之一,胡同不只是住所,它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季羡林、冰心、萧乾、史铁生、汪曾祺、宗璞......这些名家大师们,都在北京胡同有着属于自己的记忆,或许是童年,或许是求学,凡此种种,皆是北京故事,皆是城内人生。
/胡同里的人/
在北京的胡同里有一些人,他们生于此、长于此,有着自己的生活哲学,在不同的环境中绽放出各异的生命光彩——这也是北京人的精神。让阅读君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一段文字:
胡同居民的心态是偏于保守的,他们经历了朝代更迭,“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掌权,他们都顺着,像《茶馆》里的王掌柜的所说:“当了一辈子的顺民。”他们安分守己,服服帖帖。老北京人说:“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真是北京人的非常精粹的人生哲学。永远不烦躁,不起急,什么事都“忍”着。胡同居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蒸一屉窝头,熬一锅虾米皮白莱、来一碟臭豆腐,一块大腌萝卜,足矣。
由此看来,生活的滋味不在于精致和体面,粗茶淡饭、随遇而安或许能带来更多的快乐。现在的北京,追名逐利的风气盛于曾经老北京胡同中简单生活的兴味,但是那些老旧的胡同和胡同里的居民比谁都知道“顺其自然”的道理。
/胡同里的事/
胡同的生命,在于那两旁一所所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在于那一排排或大或小、高台阶低台阶的院门,那关闭着的、开着的、陈旧的或偶然新油漆的大门,那里生活着的一代一代的人。只要胡同存在一天,它便是个有机体,有生命、有感情,它会思念远人,远人也会思念它。一旦推土机来,轰隆轰隆地一推两推,它便消失在瓦砾堆中了,代替的是平整的土地,几十层的高楼,压着的则是胡同的生命,几百年的历史。(邓云乡《胡同——思念着、期待着》)
“时代是那样不停地前进,又是那样坦率地无情……”存在几百年的胡同需要被大家铭记,时代的推进不应该只带来更新和变革,历史滋养下的胡同文化、老北京文化是这座城市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看胡同,阅读和胡同相关的书籍,品味那些作家、文人笔下胡同的生命力。著名编剧、小说家赵大年先生曾经写过一段关于自己创作小说《皇城根》的故事:
几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陈建功和我骑自行车沿着东皇城根这条热闹的小街往北走,要选一条胡同,为我们合写的京味小说《皇城根》“定位”。
我们找到了翠花胡同,正合心意——故事就应该发生在这样的胡同里一一那位从未出场,却令一代名医金一趟神魂颠倒、抱憾终身的姑娘就叫翠花。这是我们心里的胡同啊。它的东口是繁华喧嚣的王府井商业街,洋气的华侨大厦、民航大楼;在西口又抬头可见故宫冷峻的角楼和凝重的紫墙。这新旧反差极大的两片天地之间,二百米长的小胡同里居住着地道的北京老百姓,小说里的主人公,他们顽强地保存着北京人的脾气秉性。(赵大年《胡同文化的韵味》)
▲翠花胡同
简简单单的一条胡同,沟通了繁华与宁静,连接了庄严与喧嚣。即便有些场景已经消失,在一些作品中我们仍有机会可以感受这些。追忆往事常常能写成好小说。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和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产生好的作品。”
不只是翠花胡同,老舍当了作家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地把小羊圈胡同和诞生了他的小院子写进自己的小说。最早的一次是1937年,小说叫《小人物自述》,第二次是1944年,小说叫《四世同堂》,第三次是1962年,小说叫《正红旗下》。老舍让它们把小羊圈当作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二十世纪上半叶苦难中国的悲壮史剧。(舒乙《顶小顶小的小羊圈》)
▲小羊圈胡同后改名小杨家胡同,因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闻名遐迩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胡同里的情/
小说基于生活,或许也会高于生活。对于一些在胡同里生活过的人,只要有回忆在,胡同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终结。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胡同中有着难忘的亲情、爱情记忆:
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小巷深处两间低矮的屋顶下,我看见一群老人在工作,他们整日说笑着用油漆涂抹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他们说当然。在那儿我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
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消减着我的软弱,增添着我的梦想。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的梦想还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与我相爱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痛苦在那片胡同里,纪念也不会完结。幸运又走进那片胡同——另一个可爱的姑娘来了,这一回她是爱人也是妻子,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着那片胡同。(史铁生《故乡的胡同》)
关于胡同,总是有让人深爱的理由。那是故乡,是过往,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拆除与保留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一个界限,能告慰老北京人的内心,也为这独特的胡同文化在城市留下印记?最后还是用一句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结尾吧:“我认识一位老北京,他每天晚上都吃炸酱面,吃了几十年炸酱面。喔,胡同里的老北京人,你们就永远这样活下去吗?”
部分文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胡同的故事》
▲
《胡同的故事》
作者: 冰心 季羡林 汪曾祺 等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胡同,滥觞于元,经八百余年传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脉搏,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亦是联结这座五朝古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本书精选四十余位著名作家的关于北京胡同的散文。这些作家中,有些在胡同中居住了数十年,有些则只是于胡同中短暂居住。由于居住时间长短及在不同地区的居住经历等原因,他们对胡同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情,每篇文章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北京的胡同生活。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怀化网友
DB
+15
2018-09-15
๓老舔没毛病ﻬ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我的眷恋
ZxID:25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6-08-12
最后登录
2025-02-25
发帖
52201
在线
14438小时
精华
60
DB
1282826
威望
612200
保证金
0
桃子
15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所谓英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5
0
北京的胡同生活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3-07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帖
49275
在线
9440小时
精华
0
DB
729
威望
20390
保证金
0
桃子
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15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