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年来的国产动画,就是部中国文化潮流变迁史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动漫剧场近70年来的国产动画,就是部中国文化潮流变迁史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3个回复

[资讯图文]近70年来的国产动画,就是部中国文化潮流变迁史

楼层直达
無休止

ZxID:9598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0
近70年来的国产动画,就是部中国文化潮流变迁史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76915be7346b420db7b1c7a982685198.jpeg[/img][/align][blockquote]​​题图 / 邋遢大王奇遇记[/blockquote][blockquote]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blockquote][blockquote]换个视角来看潮流文化的变迁[/blockquote][color=#191919]知乎里有一个叫做“蜡笔小新中有哪些地方能反映日本的特点?”的热门问题。[/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70a33cf6f3d24628a69ec606f3c02ebe.jpeg[/img][/align][color=#191919]​在这个问题下,很多资深动漫爱好者都从各个角度指出,在《蜡笔小新》这部动漫作品中,其实出现了很多能够反映日本某个时期文化潮流的元素。比如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女子高中生中开始兴起的“sukeban”(太妹)文化、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流行的“高叉连体泳装”、北野武的招牌搞笑动作“コマネチ”(科马内奇)……[/color]
[color=#191919]正如《蜡笔小新》一样,很多以现实社会为创作蓝本的动漫作品,往往也都成为了文化潮流的重要记录载体。毕竟动漫说到底还是视听艺术的一种,是商业、文化价值并重的文创形态,所以除了动漫作品讲述的故事之外,创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设计手法,本身就反映了该作品在创作阶段的社会文化潮流风向。[/color]
[color=#191919]这种现象,在中国国产动漫作品,尤其是动画类作品中亦有体现。[/color]
[color=#191919]虽然中国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但是由于战争等一系列历史问题,能够充分反映创作期间社会潮流,且目前还能看到的动画作品,其实绝大多数是诞生于建国以后的和平年代。按照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建国初期、80-90年代、00年之后三个阶段,而在这些不同年代制作的动画作品中,动画角色人设的变化,或许也能让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潮流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迁。[/color]
建国初期:将拍摄镜头瞄准普通大众的中国动画[color=#191919]“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color]
[color=#191919]这首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儿歌《劳动最光荣》,是1952年由上影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1957年正式建厂)出品的黑白动画短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曲。这部动画作品用一种充满童趣的手法,讲述了做事三心二意的猫弟弟在认识并改正自己错误之后,最终钓到大鱼的故事。[/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522d0be487bf4e098668ffc6b24944eb.jpeg[/img][/align][color=#191919]​虽然这部动画中出场的三位主要角色都是动物,但它们在人设方面其实很有时代特色。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大众在穿衣的时尚潮流方面,主要崇尚简洁、朴素和平实,以至于无论是猫妈妈还是两只小猫,它们在人物形象设计方面都延续了同样的审美。此外,猫妈妈的温柔、猫姐姐妙妙的善解人意、猫弟弟咪咪的调皮但不顽劣,其实都是当时中国社会所崇尚的优秀家庭代表。[/color]
[color=#191919]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期,在农业、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潮流。作为美术片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动画,除了一些传说、神话题材(如《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雕龙记》)之外,这些文创作品绝大部分都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将镜头瞄准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用写实或者拟人的手法,通过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有趣故事,教育中国青少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color]
[color=#191919]比如改编自作家任溶溶的知名童话,1962年由张松林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联合出品的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位主角、少年宫的管理大爷、来看戏的少年儿童,他们的着装几乎是当年中国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通过有趣的故事展开,青少年们显然也能很容易从中得出“做事不能像没头脑和不高兴那样”的结论。[/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5f0627778b6641518d0c19986e1b4276.jpeg[/img][/align][color=#191919]​或许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在角色人设方面还比较保守,布拉吉、列宁装等曾在中国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海外潮流文化元素,并未大规模地出现在当时的动画作品中。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在这个时期,那些来自于美国的流行文化,却获得过明确的否定和抵制。[/color]
[color=#191919]1958年,改编自钟子芒同名儿童文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木偶动画《谁唱的最好》与中国的青少年见面,其故事讲述的是在西方某国家,一对拥有天籁之音却流落街头的兄妹参与歌唱比赛,却因比赛评委和商人之间的勾结将大奖搬给了两条狗,被抛弃再度流落街头的故事。[/color]
[color=#191919]在这部充满讽刺意味的木偶动画作品中,虽然并没有指明故事的发生国家,但却出现了可口可乐、摇滚等来自于美国的潮流文化元素,并在剧情安排上对这些文化进行了批判,可以说是一部立场鲜明的木偶动画作品了。[/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a82ac33a580e4ebc933106696f6e5e1e.jpeg[/img][/align][color=#191919]​[/color]
改革开放后:动画角色不仅被赋予了更多能力,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潮了[color=#191919]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先是与日本邦交正常化,后又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而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大量来自海外的动画作品,终于有机会呈现在了中国青少年的面前。[/color]
[color=#191919]从内容上看,相比起当时的国产动画,这些海外动画的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color]
[color=#191919]正如前文所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动画,一直都是以朴实为动画人设的基本关键词。相比起来,诸如《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那些充满科幻、热血、战斗等元素的海外动画,显然更容易获得当时中国青少年的青睐。在这样的市场冲击下,如何将中国青少年的眼球重新聚焦到国产动画上,就成为了当时动画内容制作的重点。[/color]
[color=#191919]1986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创的剪纸动画《葫芦兄弟》摄制完成,也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期的经典代表作。[/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878145a012ac4cb292b03871896e3a5a.jpeg[/img][/align][color=#191919]​从人设方面上看,《葫芦兄弟》中出现的每一位葫芦娃都被赋予了相应的能力,也有相应的主题色来对应,如力大无穷的大娃为红色,来无影去无踪的六娃为蓝色。这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动画角色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让中国的动画拥有了一丝奇幻的色彩。要知道,在《葫芦兄弟》诞生以前的中国原创动画中,动画角色拥有各式各样的技能,其实是非常罕见的。[/color]
[color=#191919]除此之外,中国动画在角色形象设计上融入时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color]
[color=#191919]在1984年出品,被很多80、90后称为“童年阴影”的《黑猫警长》第4集中,身穿粗条纹T恤,下身搭配喇叭裤,抱着一把吉他唱情歌的螳螂青年,俨然就是上世纪80年代摇滚青年的真实写照。[/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1b8c2e9ec3d644039181950be988fdf3.jpeg[/img][/align][color=#191919]​当然还有更骚的。在螳螂青年以为自己求爱失败后,结果就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一心寻死,于是这段浪漫的故事中就有了以下一段对话:[/color]
[color=#191919]螳螂姑娘:“亲爱的,你不能死,我爱你。”[/color]
[color=#191919]浮出水面的螳螂青年亲吻了姑娘丢下的鞋子,然后说道:“我不死了,我爱你。”[/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53862b68d72946eb81ee3a83e0361b52.jpeg[/img][/align][color=#191919]​这段浪漫感情戏的出现,其实也是受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年轻人对爱情有所追求,愿意公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社会变化所致。[/color]
[color=#191919]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分别于1987年、1994年出品的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魔方大厦》,无论是邋遢大王的条纹T恤搭长裤(貌似还是喇叭裤),还是来克长袖T恤、背心、运动裤、运动鞋的服装搭配,其实本身就受到了当时欧美时尚潮流文化的影响。[/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2b9e669301304a11994c9efc26f6e430.jpeg[/img][/align][color=#191919]​[/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6699127d05e949ffab4664e622ea9c91.jpeg[/img][/align][color=#191919]​这种人物设定出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前出品的中国动画中,是很难出现的。[/color]
[color=#191919]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让国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的同时,同时也让包括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文化进入了中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动画公司也开始尝试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出现了一大批于海外进行国际合作的项目。[/color]
[color=#191919]从1981年中日合拍的动画电影《熊猫的故事》,到1987年中日合拍木偶动画《不射之射》,再到1996年中美合拍的52集长篇电视动画《大草原上的小老鼠》……这些中外合拍动画的出现,让中国动画在人物形象设计方面,变得越发国际化。[/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246359225d974270b806c57139f832df.jpeg[/img][/align][color=#191919]​[/color]
2000年至今:从模仿海外动画再到重视文化传统[color=#191919]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更多海外动画进入中国,中国动画行业开始向市场化转变,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那个时间节点,模仿海外动画的画风和题材来进行动画制作,成为了许多动画公司所采取的解决办法。[/color]
[color=#191919]200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视台联合出品的52集电视动画《我为歌狂》拍摄完成,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动画。除了邀请包括胡彦斌在内的诸多流行乐坛音乐人亲自参与动画音乐制作外,这部动画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颇具青春气息的人物设定了。[/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c1f55f5db6a8485193a18ed6b9472164.jpeg[/img][/align][color=#191919]​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动画人物设定(尤其是各种不同颜色的头发)其实有很明显的日系动画特征,但由于此时中国整个动画行业仍然是以儿童动画为主,所以即便有着诸多不足之处,《我为歌狂》仍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被许多年轻观众捧为了中国动画作品中的经典代表。[/color]
[color=#191919]在那个做原创动画主要是靠政府补贴来盈利的年代,在内容上直接模仿海外动画其实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但动画制作公司也因此需要承受巨大的内心和外部压力。[/color]
[color=#191919]2009年央视动画出品的《大嘴巴嘟嘟》就层被指抄袭了日本动漫作品《蜡笔小新》,2016年鸿鹰世界出品的动画《象棋王》就曾被指抄袭了日本动漫作品《棋魂》……[/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125e430fb07b4e209a32f6645b5cef8d.jpeg[/img][/align][color=#191919]​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能够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关于中国动画有没有“借鉴”日本动画的激烈讨论,甚至还在百度百科上出现了专门的词条。[/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3cc0b249399044708d5d8e436912f8f2.jpeg[/img][/align][color=#191919]​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追根结底还是因为那些来自海外的潮流文化实在太强势,而中国本土的文创作品则因为极度缺乏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质内容,加上此时中国动画从业者的不自信,导致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所致。[/color]
[color=#191919]所以在中国的动画领域,动画人物形象的“本土化”、“民族化”,就是近十多年时间里讨论得最多的话题。[/color]
[color=#191919]好在得益于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在近年来创作的国产动画作品中,尤其是网络动画领域,本土文化元素又开始成为了其内容创作的绝对主流。[/color]
[color=#191919]无论是2007年玄机科技开始创作的《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还是2014年若森数字开始推出的《画江湖》系列动画,亦或是2016年腾讯动漫和动漫堂联合开始出品的《一人之下》,这些动画作品在保证内容能够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下,其人物在形象、性格、思维方面的设定,也变得越来越像是中国人了。[/color]
[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9/230fe2f393c34af198d3d20ad89f8c0d.jpeg[/img][/align][color=#191919]​从最初将镜头对准普通的劳动人民,到改革开放后接受海外文化潮流,再到针对市场的喜好和变化开始重新做出自己的风格,中国动画在过去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是处于一种兼收并蓄的过程。[/color]
[color=#191919]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同的年代,动画始终作为一种独特且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形式,默默记录着中国社会文化潮流的发展变迁。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头观看这些经典动画作品时,其人物形象的设计变化,俨然就是一部中国文化潮流的变迁史,而这也正是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最重要的文化价值。[/color]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终生荣誉会员

ZxID:83399556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10-20 0
中国文化潮流变迁史
岛国老师全集.zip[点击下载](958.4 K) 下载次数814572 累计下载获得 DB 985452
無休止

ZxID:9598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0 0
文化潮流变迁史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我的眷恋

ZxID:252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所谓英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0 0
好看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