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故园有此生,故乡在他乡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社区服务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手机数码
签到统计
王者荣耀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娱乐时尚星座
黄剑:故园有此生,故乡在他乡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2
个回复
[假日旅游]
黄剑:故园有此生,故乡在他乡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4-12-19
发帖
313539
在线
16865小时
精华
0
DB
693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0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1
0
绍兴兰亭安麓大堂
故园有此生,故乡在他乡
文 | 前龙美术馆执行馆长 黄剑
1
我是徽州歙县人,从小便居住在老房子里。这种老房子,便是今天作为皖南“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的所谓徽州古民居。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重檐飞角、雕梁画栋、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等等一大堆说道,无非是说祖辈为自己和后人精心营建了十分“宜居”的家园。可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之一便是要搬出这样的老房子。潮湿、昏暗、阴森,是最直接的体会。每到黄梅天,天井四周便长满了青苔,水珠像冒汗一样从磨损得坑坑洼洼的石灰地面渗透出来,整幢房子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潮气;除了天井,只有几个比象棋盘还小的窗开向户外,房间本来就昏暗,再放上一架挂着老青花土布做帐幔的满顶雕花床,就更显逼仄了,还不时有蟑螂和臭虫从木质地板和隔墙中爬出来;最不能忍受的还是那种阴森的氛围,由于房子建得早,子孙绵延,已成了“众屋”,好几户族人住在里面,有些老人去世了,房间就一直空着,还有活着的老人就把为自己身后事准备的棺材摆放在照壁后的柴草间或夹层的储物间里,每次踩着吱吱作响的楼梯上下楼,都提心吊胆,连滚带爬。记得上初中时,终于住进了新造的水泥房子,四四方方还贴着白瓷砖,南北通透还有大玻璃窗,心情那叫一个舒畅。
修复前的老宅天井
后来,镇子上开始大量拆除老房子。先是祠堂,原本有三座,总祠“叙伦堂”,分祠“澄明堂”和“三乐堂”。由于总祠用作小学校和卫生所,幸免于难,但两座分祠很快被夷为平地,原因是镇里的干部看上了这两个宅基地,想在上面盖自家的新房子。记得当时变卖拆下来的砖瓦石材和木料,价格极其低廉,为防止哄抢,抓阄决定归属。我父亲眼疾手快,抽中了争夺最激烈的四根白果树大梁中的三根,此后二十年,我家所有的家具都是由这些白果树大料制作的。然后是拆民居,“先富起来”的人家把大房子里其他住户的产权买下,原址重建新居;那些卖出祖屋的,就到村落边缘新建住宅。那年头,凡是还住在老房子里的人,都觉着没面子。
有一座五进三天井的大宅叫“五间厅”,据说里面有六十间房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来就没有数清楚过。一个实心眼的家伙捉迷藏时躲得太死,我们半天没找到,叫来他爹,也用了两三个小时才找到已经睡着的儿子。“五间厅”原本有十几户住家,产权过于复杂,没有一家能拿下。后来大都造了新居搬走了,剩下的两户不敢再住,也搬走了。老房子最怕无人居住打理,不到两年,就塌了一进,于是整体一拆了之。那时候,已经有古董贩子来收购古建筑上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了。“五间厅”大量雕刻的窗棂、门板、雀替、斗栱、枋檩、挂落、额枋、门楣等物件就这样被贩子们用三瓜两枣买走了。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拆的老房子,也有人卸下这些部件卖钱。要知道,即便是在“文革”时期,除了祠堂,徽州人也不愿意毁掉自己家里的“四旧”,而是用泥灰糊住这些装饰性雕刻,使其躲过“浩劫”,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发展的“硬道理”。然后,就听说有香港和新加坡人来高价收购整栋的老房子,但我的老家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老房子可卖了。
老宅厢房屋面
2
再后来,就认识了秦同千。
初次见面,朋友介绍说他是收藏老房子的,我并不惊讶。继香港和新加坡人之后,浙江人也是收购徽州古民居的主力。以往每次返乡,都会听说某地的某幢大房子又被浙江大老板买走了。我也知道,这些人买了老房子,要么转手卖到国外,要么用于建造“明清文化园”之类新旧参杂的旅游景点,收门票赚钱。近些年来,对于徽州出卖老家底而乱建假古董之类的消息,我早已麻木。出于心底的怨气,我好像还随口说了一句老房子离开了原址就没什么收藏意义之类的话,但秦同千并没有接茬,而是非常低调地带我们参观了上虞的一处库房和绍兴的一处在建项目。
在上虞的库房,我和老伙伴们都惊呆了。室外四处堆满了老房子的石制部件和器物,如同圆明园废墟一般,只是堆放得分门别类,石柱、柱础、门墩、石狮、门楼、牌楼、拴马桩、马槽、鱼缸……漫山遍野,显然是数以百计的老房子拆下来才有此数量。还有很多用油布蒙起来的储物堆,问里面是什么,答曰:每一堆就是一整座老房子的砖瓦木料。几间大仓库内则有序摆放着木质的建筑部件和旧家具,密密麻麻,只容参观者侧身而过。仅雕花满顶大床就有百余张,大部分做工精良、工艺考究,也有少数用料一般、雕工平庸的,还有一些损坏较重、亟待修复的。问为什么坏的也收,答曰:只要是民国以前的老物件,都先收来再说。其中一间库房里安放了数百块大大小小的牌匾,以御赐匾额为主,读上面的文字,知道来自不同的地区。问这些老房子和家具从哪里弄来的,答曰:全国各地,以老房子较多的安徽、江西、福建、山西、陕西等地为主。
看到我们受惊的样子,秦同千脸上才有了些许得意的神色,指着路边的一排大水缸说:这是老房子蓄水防火用的,我收了很多个。又指着其中一个说:这个缸子很奇特,四周画了几个打坐的和尚,是庙里面的东西。我上前一看,笑了。多年前去九华山,在寺庙里见过这种大肚收口的缸子,上面还有盖子。问和尚做什么用的,和尚很严肃地解释,这是高僧坐化后,将遗体盘腿安放在缸里,再填充木炭石灰等物,盖上盖子密封,数年后打开,若肉身未腐,便塑为真身菩萨。我说明此缸的用途后,秦同千连呼“没想到”,说是老东西收得太多,也就不去仔细计较了。若非机缘巧合,我也不识得此他依旧笑而不答,说是先去看看绍兴的在建项目。
上虞的库房里分门别类地堆放着古建筑材料
3
秦同千在绍兴的项目位于会稽山麓、若耶溪畔。这个项目占了两个山谷,汽车从谷口开进去,满目苍翠,如行画中。
进入施工区,首先看到的是七八间已经完成复建的祠堂和大型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气势非凡,中间还穿插了一座彩绘斑斓的古戏台。从外观上看,粉墙黛瓦,焕然一新;走进内部,则是修旧如旧,原来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椽都按原样复原,缺损的部件,则用相同的老材料以相同的工艺补全。细节部分也适当做了一些改动,比如:老房子的楼梯在正厅照壁后,陡峭昏暗,或改成由户外上楼,或改为由正厅当中另建两折楼梯直接上楼;二楼局部加高,减少压抑感;在后进或后墙等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加开较大的窗户甚至小阳台,增加采光与通风;铺设消防管线,但做得十分隐蔽,不碍观瞻。同行的其他人惊叹不已的是老房子雕梁画栋的精湛工艺,而我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我更感兴趣的是上述那些细节的改动能否带来新的居住体验,以及能否与老建筑的格局和气质相协调。
与这些大型建筑一溪之隔,建在更高处的是数十幢小巧的房子,以福建一带的单层老民宅复建,间或有其它南方地区的一些特色民居,面积在一百平米左右,都有独立小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树木掩映。
秦同千说,所有的房子都是他二十五年来四处收集的,有些花了大价钱。重建严格按古法进行,但为了适应酒店的需求,也有必要的改动,民居客房甚至铺设了地暖,室内也在不改变原有大格局的前提下重新分割了使用空间。
双层古民居木结构搭建
随后,秦同千又带我们参观了位于山口的几个大工棚。数百名工人在这里进行老建筑部件的修复工作。一些木雕、石雕、砖雕的老工匠还有独立的工作室,他们负责最精细部分的修复,同时还要补齐那些缺失的雕刻部件。这些老工匠有很多来自我的家乡,是所谓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秦同千说,这些人的技艺高超,但工资也很高,还不能催促,只能任其慢工出细活,所以工期一再延后,投资也一再加码。在一个木雕工匠的工作室内,我看到了码放在工作台上的几十件大大小小的雕刻工具,师傅本人正在一件完工的雀替上用刻刀署上自己的大名!边上摆着一些木雕的人物走兽之类的小物件,询问刻这些干什么用,回答说:没事刻着玩儿。
木雕
4
经过这次绍兴之行,我确信秦同千是在干一件不同凡响的事。
其实,在我们之前,已有很多古建筑保护专家考察过这个项目。连阮仪三教授这样主张“原址保护”的“强硬派”,看了以后也大为赞赏,并为此鼓与呼。而我作为这些房子“原产地”的子民,对家乡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结,因此对秦同千的所作所为不免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毕竟这些老房子再也不属于它的故土了。不过,想到这些他视为至宝的东西,我们曾经弃若敝履,也就没有什么矫情的理由了。
人到中年,难免思乡,夜里经常做与小伙伴在“五间厅”嬉戏打闹的梦。回去看看,却是物非人非,那个完全由贴着瓷砖的新房子组成的村镇,真的是我的故乡么?虽然还没有到考虑“终老之计”的地步,却也曾动过在徽州买一间老房子的念头。家乡是没有了,找了半年,在当年的徽州文化重镇西溪南找到了一处带竹林的老屋。要去交割时,我从柏油马路穿过一样贴着白瓷砖的“新村”,走在布满鸡屎和垃圾的小道上,边上的猪圈不时有粪水流出,溪水边的灌木上到处挂满了塑料袋和破布条。走进那座老房子,一股常年无人居住的腐败气味扑面而来。潮湿、昏暗、阴森,所有的童年心理障碍一时间都涌上心头。我真的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么,哪怕是度假?在这里我还有“采菊东篱”的心情么?我逃了。
被现代文明宠坏的我们,一方面想要逃离都市,回归山林,一方面又改不了贪图享受、追求品位、注重健康、留心细节等一身臭毛病。那些古镇、古村落等旅游景点,白天人头攒动,一座座老房子都变成了旅游小商品店,夜间则一片死寂,连原住民都不愿住在祖屋里。也有一些地方把老房子改为客栈,只是卫生条件和舒适度实在不敢恭维,周边要么没有配套娱乐休闲设施,要么就是一片低端嘈杂的商业氛围。只适合还没有开始体验生活艰辛的学生情侣们“春梦了无痕”,不合适已经开始养生的“苍孙”们“梦回故乡”。
秦同千说,他的项目就是要让都市人住在他的老房子里有一种“灵魂放松”的感觉。他的底气就在于他的老房子。有了这些老房子,至少会稽山、若耶溪不会怪罪;有了让人“灵魂放松”的出发点,至少老房子不会怪罪;有了让老工匠“没事做着玩儿”的耐心与坚持,至少将来的客户不会怪罪。有了这些,就离梦想成真不远了。
绍兴兰亭安麓
5
文人是注定要漂泊的,好在这些老房子有了归属。它们将在新的山谷为别人营造“如归”的体验,而我即便在自己的故乡也无法摆脱流浪的感觉。
去年,老家最后一座祠堂“叙伦堂”的后进也坍塌了一大块。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人决定捐款修缮一下,很快就凑齐了钱数,联系老家主事的干部,他却并不热心。他私下里对我说,修好了,过几年还是要坏,不如拆了卖钱算了,几个干部还可以分到点好处。还问我能不能找到出得起钱的买主。我还能说什么。我是不是要告诉秦同千这个消息呢?很纠结。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这是唐代诗人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里的句子。也许真的等到所有的存在痕迹都被抹去的时候,也就没那么讲究了。就像秦同千经常说的,等老了,一根钓竿,一座土坯房,足矣。
编者注:以上文字选自《故园有此生——秦森古建筑保护实录》,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略有删减。作者是前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2017年黄剑因病离世,享年47岁,重读此文却似他归隐于山水,安然做了持竿叟。
新书推荐
《故园有此生——秦森古建筑保护实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 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年9月版
《故园有此生》主要记录了秦森古建修复团队(以下简称为“秦森团队”)对五凤楼、古戏台等古建进行修复的详细过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现“匠人匠道”的部分,通过自述的方式,受采访者直接与读者对话,让读者了解到活生生的手工艺人的音容笑貌,让更多人了解古建修复这一行业的生存现状,及其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意义,有利于为古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测绘图片以及木雕图片,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古建的魅力。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了秦森团队的主要成员的访谈,将一群拥有高超技艺及匠人精神的工匠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下册分为“测绘实录”与“木雕图集”两部分,“测绘实录”部分将秦森团队对古建的测绘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收录了众多知名古建(如古民居、将军府、古戏台等)的测绘图片;“木雕图集”部分收录了许多木雕构件的图片,按木雕构件的主题与内容的不同将其分归类,并对其典故出处,寓意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文字介绍。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4
娇慵
DB
+14
2018-11-01
(๑·́ ₃ ·̀๑) 『娱乐时尚星座』欢迎你!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娇慵
ZxID:433333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7-12-06
最后登录
2021-02-03
发帖
67607
在线
9481小时
精华
0
DB
119
威望
123453
保证金
0
桃子
14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一代君主
配偶:
小肚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1-01
0
这个技术要求很高的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無休止
ZxID:9598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6-09-29
最后登录
2021-01-28
发帖
12737
在线
4928小时
精华
0
DB
4902
威望
20449
保证金
0
桃子
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1-02
0
故园有此生,故乡在他乡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